从“马X国事件”看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

2020-09-10 07:22庄鹏伟
体育时空 2020年15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问题发展

庄鹏伟

摘  要  基于“马X国事件”为考察中心,厘析“马X国事件”和其他类似事件发生的因由,并结合跆拳道、散打等域内外格斗项目讨论传统武术发展,探究中国传统武术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困境与策略,旨在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与传承提供建议。

关键词  传统武术  问题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016-02

2020年5月17日,马X国在一场名为“演武堂之十六”的搏击比赛中,对阵年近50岁的民间搏击爱好者王X民。比赛一开始,马X国就被王X民数次击中,并倒地。直至被KO,马X国也没有展示出其平日宣传视频中的“接、化、发”、“五连鞭”等绝技。继“徐雷事件”之后,“马X国事件”无疑再次将传统武术乃至中国武术的发展卷入舆论漩涡之中,并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其各臻所据、贬褒不一。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新一轮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大讨论。

一、“马X国事件”对传统武术发展的不良影响之反思

(一)武术传播负面化

本次事件导致国内外超过100家媒体报道,受马X国的影响,如今不管你是不是大师,拿过什么冠军,只要没实战好像就是假货。由于自媒体时代的兴起,“武术”在媒体的关注下日益成为焦点,这也为武术的普及提供动力。相反的,诸多冠名“大师”的武术群体通过网络的形式传播异化后的传统武术文化样式,致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这些习武者,甚至有对中国散打总教练的质疑。由此可见,如今的传武大师似乎已经成为“假货”的代名词。

(二)武术文化自信流失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而深邃的历史文化根基,是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从文化角度看,武术与体育是两个平行的文化体系,武术相对于西方体育的弱势正是现代社会下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弱势。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武术逐渐走下神坛,从神秘走向争议,甚至不断蚕食着国人的文化自信。

(三)武术传承发展受阻

很多时候,我们会赋予武术“自身之外的东西”,强调武术的社会文化作用,武术的研究已经愈发成熟,甚至有点“坐而论道”的势态。千年以前,“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写尽了少年的豪侠形象,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气质。现如今,大师遍地,打假盛行,信息社会中,万事皆可娱乐,武术成为大师敛财的工具,大师又沦为打假的对象。武术不再是以往的武術,沦落为不同社会人群追名逐利的工具。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迅速涌入中华大地,在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下,武术变得越来越难以生存。另一方面,在自媒体时代的肆意包装之下,关乎武术界的种种负面新闻更是让武术的传播举步维艰。

二、“马X国事件”透露传统武术当代发展的问题

(一)传统武术的定位模糊化

中国武术一直在套路与实战之间摇摆不定,定位不明确使得武术的发展处于矛盾之中。整体上而言,以建国初“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导向下“简化太极拳”诞生为标志,加之其后太极推手运动开展的不尽如人意,从而使太极拳更多流于文化传承、健身养生的价值载体。本次事件中,马X国习练的是太极拳套路,其本人并未接受过专门、系统的太极拳对抗训练,亦未接受过武术其他内容与形式的对抗训练,有此结果并不奇怪。反观跆拳道,其技术体系一般分为品势、特技和竞技。“竞技”便对应着实战,品势和特技则类似于武术套路。因此,明确的科学定位使得跆拳道在不以“实战”见长情况下较少受质疑。

(二)传统武术的传播者缺乏

优秀的武术传播者是武术发展的关键,现阶段武术人才缺乏,优秀的武术传播者更是稀少,尤其缺乏优秀的基层武术教练。一方面,武术传播者不应是简单的某一类人,它可以如李小龙那般成为武术传播的泰山北斗,可以像吴彬一样桃李满天下,也可以只是普通的武术爱好者默默在自己的土地上为武术作一份贡献。优秀的武术传播者应当内外兼修,文武兼备。另一方面,他们还应当具有传播武术的热情。优秀的武术传播者不仅是技术的传承者,更是武术文化的传播者,明了武术的“前世今生”、文化定位与价值诉求,这在当下社会对传统武术负面舆论具有强有力的正本清源的作用。

(三)传统武术的技击能力弱化

武术的发展模式一直过于保守,自古就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一些不利于武术传播和交流的门规戒律。事物的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与创新,囿于自我传衍而缺少交流,必然会导致其传承窄化,乃至没落。清末以后,冷兵器基本退出军事舞台,军队对拳法不再重视,传统武术离开了最大的用武之地,这是其实战能力弱化的重要原因。时至民国年间,杭州游艺大会、国术国考均验证了传统武术实战对抗能力的缺失。20世纪50年代末,香港吴式太极拳传人与陈姓白鹤拳师的擂台较量再次证明了传统武术对抗能力的不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成为时代主要任务,为了更好服务经济建设而提倡增强体质层面的武术,从而促成了武术套路的蓬勃发展。直至1979年,历经10年从传统武术中试点推出了技击对抗项目武术散打。大致同时期,推出了太极推手、短兵等项目,但后两者都不如武术散打开展得好[1]。而作为竞技武术套路、散打、推手、短兵等武术新形式“母体”的传统武术则更多流于民间自发传承。久而久之,实战对抗的长期缺位,致使对抗能力成为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中的一块短板。

三、基于“马X国事件”对传统武术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准确定位传统武术

近些年被打假的“传武大师”多出自太极拳,所以不得不反思太极拳的功能定位。改革开放后,太极拳几乎都是以表演的形式出现,习练多是以颐养性情、强身健体为目的。基于太极拳拳种本身的功能定位以及当代太极拳习练群体的价值诉求,太极拳在短期内很难真正站上擂台与现代搏击项目对抗。一方面,河南陈家沟、河北永年等太极拳发源地应在太极推手的基础上积极提炼、创新太极拳的实战内容与对抗形式;另一方面,要遵循太极拳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事实与发展规律,在健身、医疗、传扬文化、强化自信等方面积极彰显其时代价值。两者并行不悖,既不负历史,亦迎合当下。太极拳如此,其他传统武术拳种流派亦应以此为鉴。

(二)培养优秀的传统武术传播者

武术的传承需要大量优秀的武术人,一位优秀的武术传播者能够影响千千万万人。功夫大师李小龙作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武术传播者,将武术传播至世界各地,李小龙在世界受到广泛尊崇的重要原因,不仅因为其精湛的技击能力,还因为他有较高的武术哲学理念,直到现在世界上仍然有许多以李小龙为宗师的会馆。中国武术的传承也应从中汲取经验,武术不仅需要简单的习武者来传播,更需要能文能武的人将武术的思想与功夫融为一体。同时,武术可以在校园中传承,让更多的人群了解武术,学习武术文化。在武校,大量的习武者也同样学习武术思想与武术哲学,只有“有思想的拳”才能打出最漂亮的比赛,才能较好地传播武术。

(三)强化传统武术的技击能力

此次比武被质疑的不仅仅是太极拳,还有整个传统武术。传统武术要是不想一直被人诟病,就必须与时俱进,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不断实战交流,形成完整科学的训练比赛体系。因为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在一般人的意识里,武术是华而不实的,如果想要提升武術水平,就必须进行大量实战,从而找出不足,不断修正和完善。武术实战是不断实战对抗练出来的,这一点在我国明代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如唐顺之一个枪圈“工夫十年”、俞大猷的棍“一打一揭可天下无敌”、戚继光“既学艺必试敌”[2]。因此,武者只有通过不断实战才能提升格斗水平,这是任何对抗类武技项目颠扑不破的经验。

四、结语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传播,这对整个社会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3]。此外,武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有着不同的定位,明确武术及其各个拳种流派的发展定位,对武术的发展将大有作为。加强对武术的管理,促进武术各拳种之间交流与实战,提高武术实战能力,培养出各具特色、有思想、能实战的武术传播者,这应是武术在新时代的正确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银行,吴健宇.传统武术社会发展研究[J].中华武术,2020(10):80-82.

[2]张银行,刘轶,杜舒书,等.明清思想与中国武术发展及启示研究:基于“向实”的线索[J].体育科学,2019,11(39):26-38.

[3]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2):51-57.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教学改革课题(YZUJX2015—25B);扬州大学第二批重点教材项目。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问题发展
传统武术怎么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