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师平 薛宇文 郭志峰 赵斌 白雪松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普通高校学生的每周锻炼频率、单次锻炼时间、选择锻炼的项目等进行了调查,了解学生锻炼习惯和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以探寻目前我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云南 普通高校 大学生 体育锻炼行为 习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093-04
为贯彻教育部2014年6月12日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4】4号文件)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将体质健康状况、体育课成绩、参与体育活动等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及“应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精神。本文对云南省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找出某些规律及存在的问题,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云南省6所普通高校(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共444人,其中男生182人、女生262人;大一243人、大二201人。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开展研究。问卷采用有针对性的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以体育班为单位,提前和体育老师进行沟通协调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共计填写有效问卷444份,其中微信提交336份,QQ提交108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有22.75%的同学选择了很“健康,精力很充沛”,選择“健康”的占比为52.70%,有75.68%的同学认为自己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及以下的人数有108人,占比为24.32%;从男女生交叉对比看,男生39.01%认为自己很健康,精力充沛,认为健康的也占到45.60%,认为自己是亚健康的只有14.29%,女生方面,只有11.83%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健康,精力充沛,57.63%的女生认为自己健康,29.39%的女生则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对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调查
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看法直接影响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及锻炼质量。从表2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男女生有差异,超过一半的男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很重要,而女生则只有38%认为是很重要的。由此,可以看出男女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态度的不同。
是否掌握体育锻炼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爱好程度,若没有掌握锻炼技术和方法,自然锻炼的积极性也就不会高。从表3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有近一半的女生和,38.46%的男生不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
根据教育部的精神“应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从表4中看出,有35.14%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下,未达到教育部要求。而这一占比中,男女生有较大差异,男生有17.78%和女生45.81%每周的锻炼在三次以下。从表5中看出,有37.36%的男生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内,有50%的女生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内,未达到教育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从表6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喜欢用慢跑的方式来锻炼身体,占总人数的61.71%,而在对抗相对激烈的足、篮、排等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有明显的差异,有29.12%的男生选择,而女生只有8%。而在各类操及舞蹈的选项中男女生也有明显差异。可以看出,女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以慢跑、乒羽网、各类操及舞蹈等隔网或安全系数较高的项目为主。
运动前热身是任何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损伤的风险系数。而在表7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只有41.44%的学生会进行锻炼前的准备活动,有17.57%的学生表示不会进行,选择偶尔会的也只占40.99%。可见学生对锻炼前热身和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也反映出了学生普遍缺乏基本运动常识的问题。
运动后放松的作用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提高锻炼效果。剧烈运动后,放松活动是保证躯体和内脏运动平衡的重要措施。从表8中可看出,有16.89%的学生选择了不会进行锻炼后的放松和拉伸,只有51.58%的学生选择了会。这种结果同样也反映出了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常识的问题。
(三)对体育锻炼效果的调查
从表9中可以看出,对于锻炼的目的而言,选择增强体质的学生占大多数,占54.95%。但男女生有显著的差异,男生多为增强体质,占68.13%。而女生多为减肥,占女生总人数的43.13%。男生更多追求强健的体魄,而女生对于拥有漂亮的身材,对美的追求更为明显。
从表10的统计中可以看出,选择效果明显的只占总人数的28.60%,选择效果不明显和没有效果的占总人数的71.40%。而男女生对锻炼想要达到的效果也有较大差异,有19.85%的女生认为锻炼效果明显,而男生则有41.2%选择了此项。这说明,锻炼效果的显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不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还要有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及技术。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总体良好,但有不少女生认为自己处在亚健康状态;绝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但大多数学生仅停留在认识的表层,没有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习惯,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少,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较短;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相关体育锻炼的技能,缺乏基本的体育锻炼常识。
除慢跑外,在选择锻炼项目上男女有较大差异,男生偏爱对抗性较强、激烈的运动项目;女生喜欢乒、羽、网、健美操等对抗性较小的项目。
从锻炼的目的上看,男女生有所不同,男生多为增强体质,而女生多为减肥。通过锻炼,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有明显效果,大多数学生认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女生的锻炼效果没有男生的锻炼效果好。
(二)建议
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自身的健康状况、了解体育锻炼对自身机体的影响、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掌握运动损伤的初步处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此为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和科学进行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理论与技能支撑。
学校组织和提供的锻炼项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且要男女有别,既要有对抗相对激烈的运动项目,也要有轻松愉快、简单易学、适合体质较弱或平时缺乏运动的学生锻炼的项目,从而让不同学习需求和不同体质的学生都能喜欢体育锻炼,并热衷亲身参与其中。
另外,还应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拓展为课内外一体化的模式,即视课外体育锻炼为体育成绩的一部分。学校也应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安排在学校重要工作日程之中,且力求找到一个在实践层面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一体化模式,建立起有效的校园那体育活动运行机制,切实实施有益有利学生体育活动开展的措施、管理办法和相关的评价量化标准。
参考文献:
[1]常生,陈及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05-1307.
[2]钟振新,姚蕾.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03):27-29.
[3]羅艳春,邓小刚,邓春菊.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04):39-42.
[4]白雪松,薛宇雯,方师平,梁英.西南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实证方案研究[J].运动,2015(16):36-37.
[5]曲强,闫振龙,王小春.当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7):180-181.
方师平 薛宇文 郭志峰 赵斌 白雪松 昆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