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发展,许多语言学研究者对语言与人物角色的关系开始深入研究。但有关不同人物角色语言方面的研究,前人研究多以静态定性研究为主,本文从动态研究出发,旨在探讨《致命女人》中不同人物角色语言动态建构的方式。分析发现,每个人的人物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语言动态建构的结果,而且不同人物角色在身份建构过程中所采用的动态建构方式有所不同。
【关键词】 《致命女人》;人物角色;动态建构;方式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2-0078-02
一、背景
语言是人類沟通与交流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确定人物角色的重要标志。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建构其人物角色,使自己适应不同的交际活动;也可以通过在不同社会交际活动中使用的语言推测交际者的身份、学识和社会地位等。每个人的人物角色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语言动态建构的结果。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发展,许多语言学研究者对语言与人物角色的关系开始深入研究。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人们对人物角色语言建构的认识。但有关不同人物角色语言方面的研究,前人研究多以静态定性研究为主,较少关注具体语境下不同人物角色话语的动态建构。本文主要从温格的实践社团理论出发,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美国热播电视剧《致命女人》中女主角语言的特点,旨在探讨不同人物角色在身份建构过程中的语言动态建构的方式。
二、《致命女人》中人物角色语言动态建构的方式
(一)“家庭主妇”语言动态建构的方式
1.“家庭主妇”在语音方面的建构方式。家庭主妇在交际中对语速、语调和发音有不同的倾向,她说话的语速和语调传达了很多关于她角色建构的信息。在与他人交流时,大多数情况下Beth Ann使用的语速较慢,占58.3%,而快速语速占41.7%。通过分析,Beth Ann主要是以缓慢的语速建构自己的形象。在语调方面,她的升调和降调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在日常交流中,Beth Ann经常用降调与他人交谈,占总数的68.8%。她心地善良,愿意赞扬别人,这与她的性格密切相关。此外,在电视剧中,她有时会用低沉的语调乞求、哀叹或同情他人。此外,根据美国发音的标准,Beth Ann更喜欢标准发音,很少使用非标准发音。这可能与她在中上层社会环境中的成长有关,而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她的性格结构。总之,分析表明语音在人物角色建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家庭主妇的对话中统计的数据表明,家庭主妇Beth Ann通常倾向于利用降调和慢速。更重要的是,她更喜欢采用标准的发音,而不是非标准的发音风格。
2.“家庭主妇”在词汇方面的建构方式。在Beth Ann的身份建构过程中,当涉及礼貌语和冒犯语时,她倾向于选择冒犯语,占23.7%,而礼貌语占22.5%。然而,委婉语所占比例最小,为9.8%。研究表明,Beth Ann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使用了少量委婉语,倾向于直接建构性格。
Beth Ann更可能在她的日常谈话中使用大量冒犯语,如禁忌语、咒骂语和俚语。此外,她倾向于使用情绪化的语言和规避语,这反过来又表明,Beth Ann在对话中是感性的,特别是当谈及她的丈夫——Rob,这一点在第二集里尤为明显。当她的邻居告诉她Rob出轨时,Beth Ann选择了逃避这种糟糕的情况,在此处使用很多规避词来逃避这个话题。
3.家庭主妇”在句法方面的建构方式。在句法方面,Beth Ann使用陈述句最多,占69.2%,感叹句使用最少,仅占0.9%。一般来说,Beth Ann用陈述句来强调事实并说服他人。当它指疑问句时,她用它来请求许可并表示怀疑。陈述句和疑问句是Beth Ann在“家庭主妇”角色建构中所青睐的句式。相比较而言,Beth Ann所使用的句子通常与表达个人情感和征求意见有关。另外,Beth Ann所使用的祈使句的数量占3.3%。它主要用来表达确定性和命令他人,Beth Ann在剧中是“家庭主妇”角色,所以她采用了少量的祈使句。
(二)“社交名媛”语言动态建构的方式
1.“社交名媛”在语音方面的建构方式。对于“社交名媛”这个角色,Simone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快速的语速、上升的音调以及标准语音的使用来完成语音上的身份建构。此外,升调和降调的使用差距较大,分别占29.2%和70.8%。无论Beth Ann塑造了一个善良的形象,还是Simone扮演一个虚荣的角色,二者的发音都偏向标准。与Beth Ann相比,Simone更有可能利用快速语速来建构自己的身份特征。
从这些内容可以得出,作为一个80年代的社交名媛,Simone是美丽且自信的,这可以从她快速的语速和降调中体现出来。在电视剧中,她通常用降调来命令或是说服别人,这与她的社会身份密切相关。最后,关于她的发音,不标准发音占3.2%,这也是她童年的反映,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她从小的梦想就是能睡在舒适昂贵的床单上。
2.“社交名媛”在词汇方面的建构方式。就“社交名媛”在词汇使用方面的身份建构而言,情绪词和冒犯词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22.6%和28.0%。她倾向于使用诸如“angry”, “happy”, “suffered”等情绪词。此外,她常使用一些冒犯词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类似情绪。同时,在身份建构的过程中,Simone倾向用夸张词和规避词来构建自己的形象。此外,Simone的日常对话通常充满自信和情感,她在日常对话中习惯性地运用了大量情绪词。相比之下,Simone和Beth Ann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Simone除了丈夫外,还有自己的职业,爱好和社交活动,她代表着已经有自我意识的妇女,她们享受生活,为自己而活,不惧怕道德的束缚。但是,Beth Ann的表达常常充满犹豫与不确定性,这主要是由她的言语和行为反映出来的。
3.“社交名媛”在句法方面的建构方式。关于“社交名媛”在句法方面的身份建构,Simone习惯于采用陈述句和疑问句来表达合作意愿或强调她所谈论事情的重要性,陈述句占67.1%,疑问句占29.2%。 其中,Simone使用疑问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表达赞美之情。此外,Simone经常使用祈使句表达她的不满,批评或命令他人。以下有一些例子可以证明,Simone用祈使句命令她的丈夫Karl和表达了对情人Tommy的抱怨。此外, Simone在《致命女人》中使用的大多数疑问句并不是用来表示不确定性或咨询性的,而是用于其他目的,有时用来批评或威胁,有时是提供建议,有时只是用来缓解气氛,或没有实际意义。
(三)“律师”语言动态建构的方式
1.“律师”在语音方面的建构方式。Taylor在每个部分中所占的比例不同。首先,在语速方面,快语速占58.1%,这意味着Taylor在建构自己的身份时优先考虑快语速。其次,在音调方面,降调占74.8%,所占比例较大。另外,Taylor的发音大多是标准的。因此,从表中的统计的数据来看,语音方面,“律师”的身份建构通常与快速,降调和标准的发音风格息息有关。
因为Taylor是律师,所以她倾向于采用快语速和降调。在电视剧中,她用降调来表达事实和命令他人,说明Taylor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人,并且有自己的事业。她是新时代女性的缩影,她不依靠丈夫,自己挣钱,过着自己的生活,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是一家之主。
2.“律师”在词汇方面的建构方式。在词汇方面,“律师”的身份建构通常与冒犯词,情绪词和礼貌词等词汇相关。Taylor通过使用这些词汇来构建完全独立的身份,其中,冒犯词的比例为45.3%,在所有词汇选择中排名第一。这反映了Taylor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与冒犯他人,而且并非正式场合。 因此,Taylor使用了许多不礼貌的字眼。此外,在身份建构中,礼貌词排在第二,而情绪词则恰好相反,排名第三,其次是夸张词。该表还显示,就词汇而言,Taylor并不总是使用委婉语和规避词来完成她的身份建构。因此,Taylor并不总是回避某些情况或逃避某些情况的人。相反,她敢于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3.“律师”在句法方面的建构方式。“律师”在语法方面的身份建构也是其性格和生活的写照。以疑问句和感叹句为例,Taylor采用疑问句表达不确定性或礼貌,采用感叹句表达恭维和惊讶。可以看出,陈述句在泰勒的身份建构和塑造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句法方面,“律师”的身份建构时,Taylor经常采用的是陈述句和疑问句,而使用的感叹句最少。而且,与感叹句相比,祈使句在这两种身份建构中占较高的频率。由于Taylor在身份建构中运用了大量的陈述句和疑问句,因此可以推断出在人际交往中Taylor展示出来的是独立和女强人的形象。
三、总结
语言不仅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而且是营造社会现实的工具和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不是中性的,而是承载着价值观。语言有一种力量,它能够解构和建构人物角色。随着人们社会角色的增加,尤其是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流动性的增加,人们可能同时拥有多重人物身份,而且不同人物角色在身份建构过程中所采用的动态建构方式也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Fasold, Ralph.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0.
[2]R. H. Jones. Discourse Analysis[M]. London: Routledge,2012.
[3]丁涵,李佳新.语言选择与身份构建的相互作用[J].边疆经济與文化,2009(12):67-68.
[4]冯捷.言语适应理论视角下的身份构建研究[J].海外英语,2019,(14):83-84.
[5]谷晓娟,李艺.语言与身份建构:相关文献回顾[J].外语学刊,2007(6):101-108.
[6]胡颖.实践社团:话语,身份和性别——基于《越狱》中女主角话语的个案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7]李茹.在语言选择中构建社会身份[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7(1):76-77.
[8]刘卫红.社会身份的多重性及其语言建构[J].社会科学家,2015,(8):147-150.
[9]邹嫦仙,顾潇潇,吕雅静.语言学视角下语言与身份构建的关系研究[J].英语教师,2016(13):107-109.
作者简介:
牛波,女,汉族,山西忻州人,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