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欢 韦晨
摘要:本文以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南接线工程为例阐述了隧道工程对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并提出一些保护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工程;地下文物;保护
一、概述
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这些文物古迹是历史的伟大见证,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遗存,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南京城市迅速的发展,工程建设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对社会共同記忆和利益的保护,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转承。
二、以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南接线工程作为例子阐述隧道工程对地下文物保护工作
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江南连接线工程位于南京市主城西北部地区,鼓楼滨江商务区以东,狮子山风景区以南。项目起点与建宁西路过江通道终点相接,沿既有建宁路向东敷设隧道,连续下穿仪凤门、护城河、大桥南路及四平路后接地,项目终点止于金川河桥东侧,全长约1.622km。项目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南京城墙,本次重点谈隧道工程对南京城墙仪凤门段的保护工作。
三、建宁西路隧道工程对南京城墙仪凤门段保护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南京城墙仪凤门段文物概况及与工程的关系
仪凤门城楼两侧60m范围内的城墙文物本体。现存仪凤门城楼为2005年重新建造,为现代混凝土结构,不属于文物本体。南京城墙一一仪凤门段位于建宁路仪风门南北两侧。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仪凤门”今称“兴中门”,位于南京城北,坐东向西,居卢龙山(即狮子山)南麓与绣球山之间,与钟阜门项背而建,南有民国时期开辟的挹江门。
新建仪凤门城楼长39.95m,宽18m,结构类型框架结构,沿道路方向城楼共布置了4排人工挖孔灌注桩,每排桩基为5根。
建宁西路过江通道采取明挖暗埋法和管幕结构法下穿南京城墙一仪风门至兴中桥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同时下穿仪凤门城门和侧穿城墙本体。
(二)充分优化比选隧道工程穿越仪凤门段方案
南京市城墙仪凤门段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采用明挖,需在城门内作业,临时取下城门局部城砖,施工风险高,社会影响大,实施的可能性较小,主要考虑暗挖施工。穿越该敏感建筑区域的暗挖法主要包括浅埋暗挖法、管幕法、管幕结构法和盾构法。在隧道穿越仪凤门段方案研究阶段,将方案研究与方案对文物保护影响评价工作同步开展,充分考虑工程施工作业对南京城墙仪凤门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比选优化穿越方案,确定推荐方案,尽可能把隧道工程建设对文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1.保护措施
(1)城墙变形控制
管幕工作井靠近仪凤门城楼及周边城墙,为了避免施工降水措施导致的地下水下降引起周边建筑物及市政管线的不均匀沉降,工作井基坑开挖施工采用井外不降水开挖,坑底施作水平止水帷幕。
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基坑开挖时对城墙进行监测,当城墙变形有增大趋势时,为了防止变形积累超过允许值,应采取一定纠偏方法加以控制。
(2)加强监测
①工作井施工期间对仪凤门城墙进行全程监测。施工前,工作井开挖深度约1~2倍的距离范围,沿文物建筑外墙10m~15m布设1测点监测城墙沉降及结构变形,建筑拐点应布设且上不宜少于4个沉降点。监测的设备采取精密、先进、自动化的设备。对建筑沉降影响较大的,应加强监测。
②实行信息化施工,在施工期间对基坑进行全程监测。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各项监测值,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应立即停工,分析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减小开挖分段长度和厚度,缩短支撑时间,必要时增加支撑数量等措施,严格控制基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运营期减震
①加强道路路面的养护维修,提高路面的平整度,保持道路良好的运营状况。
②采用沥青路面。
2.应急预案
(1)城墙变形过大
管幕结构法大直径钢管多次近距离下穿城门及城墙,造成土体扰动较大,容易引起城门及城墙墙体开裂、砖墙剥落,严重时后果不堪设想,例如可能导致城门、城墙坍塌等。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应急措施,主要的应急措施有:
①与电力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突然停电,从而造成地面及历史文物沉降过大;
②加强监控,及时监测跟踪城门、城墙的变形数据,如遇数据突变等情况,应迅速及时的将监测数据上报以便及时开展应急措施;
③根据监控的变形数据,配合加强对工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和相关设计、施工和设备资料的分析,通过技术会议等方式确定拟采取的应急措施;
④根据地面和城门、城墙变形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管幕顶进及隧道开挖的施工参数,如开挖方式、开挖步距、支护形式等;
⑤根据城门、城墙及周边地面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部位、注浆量,并且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及时进行注浆加固;
⑥通过布置地面注浆管等方式,及时跟踪地面注浆情况;
⑦加强监测频率和提高监测要求。
(2)工作井基坑安全
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复杂,施工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及应急方案,方能在既保证正常、顺利施工外,还能确保其周边管线及建筑物的安全。
建立完善的地下、地表及建筑物的变形监测网,及时、准确掌握与邻近建筑安全相关的变形信息,必要时可采取跟踪补偿注浆措施,以确保邻近建筑的安全。
灾害预防与急救抢险原则如下:
①做好基坑监测,用于指导施工;
②准备充足的砂袋、排水管、潜水泵道等抢险物资;
③预先布置顺利逃生线路;
④具备相应的抢救人员方案及抢救设施;
⑤预先确定方便、快捷的医疗救护地点;
⑥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设备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同时,深化细化救援方案,避免误伤被埋人员。如果发生大面积的塌方,应及时请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急救。
四、结语
城市的发展,工程的建设固然重要,但对地下文物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在建设过程中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保护好地下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