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从军事需求、分配方式、训练活动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中国军人体质建设的优化策略;其后,围绕合理选取指标、科学设置内容、发挥实践价值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军人体质建设测评体系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军人体质建设;心肺功能;军事需求
军人体质建设是我国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强军战略的必然要求。在军事斗争变革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军人身体素质”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迫切问题。
一、中国军人体质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注重军人体质建设与实际军事需求的结合匹配
军人作为特殊的人员群体,其接触的训练活动、军事任务具有多变化、复杂化、剧烈化等特点。因此,为了使军人更加适应不同情况下战斗模式、周围环境的差异,在锻炼军人力量、耐性等体质素养的基础上,要致力于提升脊柱功能、柔韧性、核心平衡力、肌群爆发力等偏向作战实践的体质能力。此外,在体质的培养过程中,还可做好沙漠、高原等特殊军事环境的模拟构建,并将武器使用、格斗技术、自我防卫技巧等技能型训练融入到训练体系内,从而充分调动起军人肌肉系统、神经系统与感官系统的协调运作,实现军人肌肉支配能力、战斗感觉能力、动作记忆能力的综合提升,最终达成军人体质建设与实际军事需求的高度统一[1]。
(二)注重军人体质建设中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的合理分配
从当前来看,我国军人体质建设下的训练活动仍以俯卧撑、仰卧起坐、长距离跑、负重跑、器械训练等“老几样”为主,每天的体能训练时间组织训练内容单一,训练部位和发展的能力局限,体质培养拘泥于心肺功能、肌肉耐力等有限范围当中,缺乏全面性与科学性。久而久之,一方面会造成军人训练热情的下降,不利于体制建设的渗透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军人腰部、膝部的肌肉和骨骼因训练内容重复而产生疲劳损耗,埋下一定的伤病隐患。据此,在新形势下,军人体质建设必须要加快拓展训练内容,将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可实现负重跑、跨越障碍、火力下移动、游泳等有氧项目与抗阻、冲刺、器械等无氧项目交替进行,从而在强化军人速度、爆发力、柔韧性、灵敏度、心肺功能等多种体质素养的同时,提升军人身体对于训练活动的广泛适应性,最终促成体质训练效益的最大化。
(三)注重军人体质建设中训练活动的科学设置
虽然军人体质建设具有超出普通人水准的训练强度要求,但仍应注意劳逸结合、刚柔并济,保证活动内容、训练周期的设置科学性。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发展过程,应遵循“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客观规律,从而使肌肉、骨骼出于自我保护而形成有效的强化发育机制,最终达到体质提升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军人体质建设时,要做好训练活动与负荷等级的合理安排,并组建出专业的医疗保健团队作为恢复支持,实现军人体质增强与疲劳保健的同步进行。
二、中国军人体质建设测评体系的构建方法
第一,合理进行测评体系的指标选取。现阶段,可在我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的规定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人身体素质与健康调研的项目评价内容,选取出有代表性的、能客观反映军人身体素质水平的指标内容。具体来讲,可将国民体质测评内容作为一级指标,将运动技能水平、心肺功能水平、骨密度、运动考核结果作为二级指标。其中,从身高、体重的具体数值,可判断出军人当前的身体形态和面貌表现,进而反映出其体脂率、充实度和营养水平;从肺活量参数可判断出军人当前的身体机能和呼吸质量,进而反映出其体育锻炼效果和胸廓发育程度;从运动技能水平和运动考核结果可判断出军人当前的身体素,进而反映出其爆发力、耐力、速度等素质,以及其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实际负荷能力[2]。
第二,科学设置测评体系的考核内容。从当前来看,军人体质考核内容的选择范围较为广泛,如体脂比、三千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深蹲、俯卧撑等。基于此,为了保证体质测评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应进一步对各类考核内容作出“科学指标”设置。例如,增加单腿闭眼平衡能力测试以测评军人身体各机能协调控制平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障碍、攀登、器械体操训练中都有重要意义;增加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了解军人运动心肺能力及极限训练心率,达到训练到达效果且控制运动猝死的发生;增加纵跳能力测试掌握军人下肢爆发力能力等。并选取全军优秀体能标兵测试其体质数据,建立优秀军人体能特征数据库,为今后体能训练制定目标。
第三,切实发挥测评体系的实践价值。除了对军人实施出正向体质的考核测评以外,还应提起对军人亚健康状态、疲劳状态的重视和评价。据此,可定期向軍人发放亚健康调查表、疲劳量表等调查问卷,并在表格中罗列出细致化、分等级的测评条目,并引导军人对自身当前的身体素质和训练状态作出反思审视,最终获取到最具真实性的调查结果。其后,相关人员便可结合不同军人的实际体质状态和行为表现,制定出针对性的医疗保健策略和训练恢复方案,为全体军人的体质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我国军事建设的重要攻坚阶段,做好军人体质建设工作,除了要保证军人身体素质长期处于高水平,还应积极强化军人身体机能与战斗需求之间的匹配性,实现军人身体素质管理的科学化、细致化,为军队战斗能力的持续发展夯实人员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赓,李静施,曹玉萍.军体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体能训练方法在军人体能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9(08):38-45.
[2]路迪,王凯.军人体质综合评价及训练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22):293-294.
作者简介:李昭洁(1989-),女,陕西西安人,汉,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军事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