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方
摘要:为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充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能够有效发展农村经济,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也具有较大的意义。因此,要深入分析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
为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经相关部门及人员的不断努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量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剩余劳动力规模依然庞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新时期下,相关部门、人员要继续深入研究,采取科学策略,不断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率。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截止2019年,我国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2亿人,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目前依然有1亿~2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1]。且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呈现出动态增长的局面,更加大了转移就业工作的难度。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一方面,精准扶贫基层人员将外出打工就业渠道提供给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将饲养家禽等就近就业岗位提供给身体硬朗的老年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另一方面,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
新时期下,我国积极建设基层就业服务机构,逐步实现街道、乡镇下沉目标。且基层服务机构的人员、设备等日趋完备,用工信息发布渠道也得到不断拓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但调查发现,目前所构建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缺乏足够的就业服务场所、没有及时发布重要信息等等。
(二)劳动力素质技能水平偏低
调查表明,超过77.3%的农村劳动力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处于偏低的状态。受文化程度偏低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不能够清楚了解相关政策与法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畏惧心理,降低了外出就业的自信[2]。另外,受素质技能水平偏低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范围、行业又遭到了进一步的缩小,进入的行业与产业层次较低,不利于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开始大力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日益压缩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
(三)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护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扶持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门槛大大降低。但受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地区难以彻底落实这些政策,无法有效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如部分农民工缺乏劳动合同保障、工资遭到拖欠、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等,这样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三、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针对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出现的问题,需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完善組织领导体系
相关部门要充分重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作重点与突破口。要将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使转移就业速度得到提升。要统筹规划,合理制定劳动力转移目标和方法等。通过对目标责任机制、考核机制的构建与完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部分地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当地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加强配合,如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等,通过部门联动和责任落实,缓解工作压力,加快工作进程。
(二)构建信息网络体系
要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能,对本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将剩余总量、转移意向等作为调查的重点。结合调查结果,合理引导与协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要积极联系当地的教育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等,动态掌握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增量等情况[3]。基于信息技术,构建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实时动态发布就业信息内容。同时,要动态登记、管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村人力资源数据库得到实时优化与不断完善。
(三)开展精准扶贫教育培训
技能培训对于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具有重大的帮助和意义。近些年来的精准扶贫工作中,表册数据扶贫现象较多,农民教育培训的精准扶贫力度不足,影响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针对本种情况,工作人员要切实强化精准扶贫教育培训,相关部门要给予相应的师资、经费支持。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做好技能性培训工作。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动态,依据企业热点岗位需求,合理设计培训项目,通过一定周期的培训,促使农村劳动力熟练掌握相应的实用技术,逐步转变为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二是做好创业性培训工作。要逐步向农村地区拓展创业培训,综合调查当地种植业、养殖业以及资源优势等情况,对农民创业意识、创业欲望等进行合理引导。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帮助部分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这样不仅其自身就业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是做好引导性培训工作。现阶段很多农民工遇到了拖欠工资、上当受骗等不良问题,危害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降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欲望。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将引导性培训工作落实下去,重点培训政策法规、权益保护、岗位选择等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知识内容。要逐步丰富培训形式,引入案例讲解、法律讲座等活动,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法律观念、权益保护意识等得到显著增强。
(四)维护农民工权益
要结合实际国情,完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方面的政策体系,健全法律保障制度,以法律保障农民工作切身利益。要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如工会、妇联等,将多样化的咨询服务提供给转移就业的农民工,包括法律咨询、疑难解答等。同时,要对执法机构、仲裁机构的职能进一步强化,逐步将城乡就业一体化执法实施下去,重点关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依法调解劳资纠纷,对各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不良行为进行严格制止与惩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依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相关部门要从多方面着手,如强化组织领导、构建信息网络、开展精准扶贫教育培训等,明确工作重点,把握工作突破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步伐。
参考文献:
[1]彭志武.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及其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农业展望,2019,4(10):123-125.
[2]周茜.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8,4(12):99-101.
[3]张鹏飞,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信息素养提升的机制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7,8(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