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镇
摘要:小学语文观察作文指导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设计,针对学生观察基础进行设计和指导,让学生顺利进入观察环节,并对观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对应处理,自然形成作文素材资源。景物观察、实物观察、人物观察、事件观察,教师为学生规划观察路径,提供观察方法,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习作支持,以提升学生习作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观察作文 教学指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谈及观察话题时,陶行知先生还提醒我们:“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作文学习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到学习观察情境之中,通过多重观察体验,自然形成写作冲动,并在观察书写中形成作文认知能力。
一、景物观察要抓住特点
景物观察需要抓住其色、形、味等特点,而且还要在观察顺序、观察方位、观察时机等方面做出科学的规划。小学生大多缺少必要的观察技巧和经验,教师需要从更多角度来引导,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的机会,传授更多观察的方法,以提升观察学习的效率。学生有了观察积累,其写作冲动才会形成,构建观察作文才有一定条件。
例如,教学《习作:多彩的活动》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信息,要求学生展开回忆收集,选择最难忘的活动展开具体描绘。在具体引导时,教师让学生对图片进行细致观察:这些图片都属于重要信息资源。在习作中,我们需要详细介绍活动背景,自然离不开景色的描写,唯有充分展示景色特点,才能为习作提供更多支持。学生对图片进行细致研究,很快就会收获一些信息。“在植树节活动中,我们来到了山林里,正值迎春花开放的季节,满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迎春花,我们仿佛来到花的海洋。”“我们去参观烈士陵园时,正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小雨不慌不忙地下着,像牛毛、像细丝……”
教师以图片为引导,帮助学生展开回忆,对活动背景景色进行细致观察并总结,为习作带来更多写作素材。学生从景色描写角度展开活动介绍,确保习作顺利推开。习作情节设计有诸多制约因素,景色描写是一种辅助,也是一种启迪,顺利激活学生习作思维,这样才能获得丰富信息资源。
二、实物观察要突出特征属性
对一些实物的观察,需要抓住其突出的特征和个性,教师需要在观察对象、观察方法、观察效果等多个方面展开关注和引导,以提升观察描绘品质。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观察对象大多在学生生活中,自然界的花草虫鱼、房屋建筑、桥梁道路、山水湖海等,这些实物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要从个性属性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从外形特点、内部属性、实物联系等角度展开观察分析,以便为习作提供丰富素材信息。
实物观察机会众多,教师需要进行精心筛选,以便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观察契机,拓宽学生习作素材来源。如教学《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时,教师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爱好,学生纷纷响应,能够说出多种爱好和特长。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物,如魔方、剪纸、魔术、泥塑、口哨、笛子等,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东西进行仔细观察,还要结合实践感受介绍其突出特点。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详细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我最喜欢钓鱼了,自然对鱼竿之类的东西最感兴趣。我的鱼竿是活动的,可以自由伸缩,虽然看上去很细,却非常结实。鱼线是尼龙绳制作的,很柔韧,也很结实。鱼钩是三角形的,设计非常先进……”
学生写作时,常常因为无话可说而苦恼,教师为学生投放一些实物照片进行观察,成功调动学生观察思维,为习作提供丰富素材支持。
三、人物观察要关注外表、性格
對人物进行观察时,需要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展开研究,特别是要关注人物的具体身份、职业、性别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人物性格成长产生影响。教师要为学生传授更多观察的方法,以及描写技巧,让学生运用个性的操作手段,建立观察习作的方向和结构。人物观察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精细化引导,让学生形成观察意识,为习作提供丰富的动力支持。
在教学《习作:有你,真好》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题解:这个题目应该是写事的,但人物描写也必不可少,需要抓住人物的个性特点来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材料,要求学生对其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仔细观察,说说人物的性格的突出特点。学生开始观看视频,教师不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特点。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观察收获,学生都能够积极发言,对人物的外貌和性格展开分析。有学生说,故事中的人物是一位可敬的老师,他虽然很年轻,但艰苦的支边生活,已经在他身上留下许多印迹——黝黑的皮肤、蓬乱的头发以及坚毅的眼神,都给人带来沧桑感,也能够让人产生敬佩之情。
教师为学生提供视频材料,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人物,以便为后面的习作训练做好铺垫。学生观察人物比较粗放,难以捕捉一些细微特点。教师专门为学生提供训练机会,使其在实践操作中逐渐建立观察意识,这对全面提升习作水平有一定帮助。
四、事件观察要体现要素、顺序
观察事件时,需要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展开观察,还要关注事件发展的顺序,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素材积累。学生对事件的观察积累较少,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要求学生对观察材料进行整合优化处理,为习作提供更多素材支持。在记叙事件时,抓要素不是面面俱到,需要分清主次急缓,重点内容需要精细化处理,次要内容需要做简略处理,以体现鲜明的习作主题。
学生对叙事性作文比较熟悉,但在习作操作中往往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抓不住重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为习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如教学《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时,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环境和人物信息,要求学生虚构一个故事。为给学生更多学习启迪,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个故事,并要求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故事重点等内容。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环节,教师开始讲述故事,并要求学生做出归纳总结。
教师为学生讲述一个生活故事,其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事件观察,理顺基本情节,明确描写重点,为学生写作提供学习榜样。学生对事件展开缺少技巧和方法,教师给出示范展示,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学习启迪。
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唯有解放学生,才能创设更多作文契机。学生是作文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观察学习的机会,目的是成功激活学生的作文思维,在观察、归结、提炼、创作中形成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洪伟.作文起步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J].江西教育,2017(06):56-58.
[2]方婷. 生活·观察·尊重——谈作文写作教学[ J].华夏教师,2018(09):93-95.
[3]官秀平.创意写作在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J].名师在线,2019(07):57-59.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小学生观察习作的指导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编号: FJJKXB1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