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后“田远难养家”,怎么办

2020-09-10 13:31刘甜甜
当代陕西 2020年6期
关键词:育英红霞小山

刘甜甜

对搬迁进入移民社区的村民,不能放任其保持原有习惯“土生土长”,也不能苛求他们短期内“面面俱到”。

为了避灾和脱贫,过去5年间,安康市汉阴县近5万人搬出大山,入住移民搬迁小区。

伴随着全新生活环境,不少新问题也在涌现。

2019年5月,汉阴县对移民搬迁社区现状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社区人手短缺,导致党组织作用不明显;住户就业需求旺、岗位少,依然靠“土里刨食”的不在少数;人已经住进了社区,思维和习惯仍在农村的大有人在。

怎样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融入快?考验着汉阴县的社会治理水平。

建强党组织、建立产业园、建成社区工厂,留住人的同时留住心。在倡导“新居民”改变陋习的同时,为保留他们原有好的生活习俗创造条件。

要管吃饭的嘴,也要管说是非的嘴

初到溪畔社区上任的沈小山,是“光杆司令”一个。在全新的社区,他所见的并不如名字那般美好。

沈小山本是一名村委会主任,2019年8月,汉阴县决定在100户以上的搬迁社区成立党组织,抽调最硬的干部建强党支部班子,沈小山被选中,成为蒲溪社区党支部书记。

在原来岗位上,他只负责村里经济发展工作。如今,建设班子、发展产业、服务群众,所有工作要“一肩挑”。

沈小山从2800多名居民中统计出20多名党员,挨个联系后,最终确定7人,成立了溪畔社区党支部委员会。

光有人不行,要发展集体产业,引领居民干事。社区合作社是在一边没有土地,一边是劳动力扎堆的背景下成立的。

沈小山与邻近的蒲溪村搞合作,请村里有名望的老党员出马,帮忙流转土地;成立劳务公司,给社区内有务工需求的贫困户建立档案,由公司统筹务工的人数、时间。

“既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万无一失,又要考虑与年老体弱群众的劳动技能、强度相匹配,哪种产业能同时满足这两个苛刻要求呢?”最终,沈小山选定猕猴桃和草莓作为合作社的发展项目。

对接好省上的猕猴桃南移政策,联系好愿意投资种植草莓的公司后,沈小山叫来居民代表共同商议,拉着大家走出去学技术。

起初,群众不以为然,“你一个年轻娃,谁都不认识,还真能帮上忙?”他不着急也不辩解:“大家不认识,我就多服务;干活信不过,我就多干点。”挖渠松土、挑粪背种,他比干自家活还卖力。

隨着社区20个草莓大棚里第一批草莓上市,猕猴桃基地500亩土地栽苗完成,大家从心底里认可了沈小山。

从农村到社区生活,搬迁群众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这个过渡期的工作困扰,紫云南郡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红霞体会很深。

与沈小山不同,张红霞有十几年的社区工作经历,但是有些事依旧让她难以适应:上门收集信息时,很多男人光着膀子;有的老太太不听劝,楼道经常堆着柴火;有的人容忍孙子随地大小便,等等。

“书本上说,人的习惯形成需要21天,但我们社区居民至少需要100天。”张红霞打趣地说,为了让群众思想也能“进城”,有时候她会吓唬老太太,“你不收拾柴火,我就叫城管来收”。

让张红霞头疼的还有嘴碎、爱说闲话的妇女。

“张书记,你快去看看,李育英回家拿刀子了,说要杀人。”2019年12月的一天,7号楼楼长赶到社区一顿喊叫。

这还了得,张红霞连忙上楼,只见李育英和一群妇女已经吵成一团。听完原委,张红霞心里有了底。

原来,早年间丈夫过世的李育英,去了同样是单身的胡启军家里,上楼时手上的雨伞不小心碰到了邻居,邻居便破口大骂。李育英深感委屈,吵嚷着要回家拿刀子。

“别人说闲话,那是她们不懂事,你行得端坐得正,怕什么?”张红霞一边安慰李育英,一边挨家挨户说理。见到张红霞,大家不再犟嘴,还相互道了歉。

在张红霞这儿,事情还没完。让群众尽快融入社区生活,培育新民风才是根本之策。

喜爱文化活动的张红霞知道,举办活动是彼此熟悉的最好方法。于是,她联系社区周边店家,开展义诊、义务理发等活动,并策划筹办社区“春晚”。

“闲了的时候,我还教群众唱花鼓戏,把晚上的广场活动也搞起来了。”张红霞说,群众相互不熟悉时,都有戒备心理,一旦大家能嗨在一起,农村熟人社会的邻里和睦关系,在社区也可以有。

可以务农活,也可以当工人

2020年1月10日,搬迁户宅基地腾退的最后时限,刘传贵又回到了老家。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房子,谈到感受时,他把脸扭向了远处的大山,一句话不说。

十年前,刘传贵家的百年老房垮掉了。他借遍亲朋好友,凑了6000块钱,买了院旧房子。房子在滑坡点,漏风漏雨,家里仅有的几亩地只能种点苞谷、洋芋,刘传贵抽空在高速路上做小工,一家4口人勉强生活。

2019年初,刘传贵突然得了脑梗,导致一年时间没有干活,本就勉强的生活难以延续。

汉阴县针对贫困户实施的搬迁扶贫工程加速推进,制定了“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奖补一笔资金”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

有了政策支持,刘传贵离开生活半辈子的观音河镇,搬到30公里开外的中坝移民安置点,成为中坝村人。

“十年前掏6000元买了一个旧房子,如今出1万元就住进楼房。”刘传贵直言,这太划算了。

更“划算”的是,中坝村相对富裕,对新来的400多户贫困户,从不“另眼相待”。

吸纳政府给贫困户配套产业奖补、入住扶持资金成立合作社,建成了200亩猕猴桃基地,并通过直接参与、反租倒包、委托代管三种形式,让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这下有了希望。”刘传贵介绍,社区物业中心给他的妻子安排了打扫卫生的工作,一个月能挣1 300元。

其实,贫困户们更大的“希望”是汉阴制定的“一区一园一厂”规划——按照规模给搬迁社区配备产业园、社区工厂,让搬下来的人待得住、能致富。

中坝安置点的选址颇有深意。两年前,汉阴开始实施万亩猕猴桃计划,陕果集团的基地位于中坝村。如今,这里建成的1500亩猕猴桃产业园,给村民提供了大量技术培训、就业岗位、务工机会。

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传统的蚕桑、蔬菜产业,新兴的草莓、稻田养鱼等产业在汉阴移民搬迁社区生根发芽。

按照不同的需求就业,有的人追随产业园,继续当农民,有的人则穿上工装,成了工人。

家住双乳镇集镇社区的孙海丽从没想过,这次搬家解决了她的两难之虞。

和生产线上的大多数女工一样,孙海丽拥有最寻常的家庭。两个老人,一儿一女,老公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以前却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

又和大多数家庭妇女不一样,孙海丽略显肥胖,干什么事总比别人显得费劲,尤其是骑着电动摩托车,往返于集镇和村子之间,接两个孩子上下学。

就在她纠结于要不要到集镇供孩子读书时,汉阴的移民搬迁政策让她松了一口气,不仅他们家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把社区工厂搬到家门口,孙海丽从此当上了“织女”。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既减轻了丈夫的压力,还照顾了家庭。

孙海丽上班的工厂是民安毛绒玩具加工厂,2019年10月份开业,已经为双乳镇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加上民安工厂,目前仅在双乳镇就有7家社区工厂。

“对于搬迁来的农户,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科学设置工厂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前提。”集镇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剑波说。

有“花园”,也有“菜园”

搬出大山、住上楼房的村民,没有种菜的地方怎么办?

兴隆佳苑社区不仅建了蚕桑产业园保“钱袋子”,还按户头留出一块地,保“菜篮子”。

这个走心的主意来源于社区党支部书记欧波,“社区要想服务好,就要想农民之所想,保留‘农的底色。”

不仅如此,兴隆佳苑社区还专门划出摊位,蔬菜丰收的时候,群众可以摆摊卖菜赚钱。

这些想法,都源自发生在住户身上的“问题”:买菜找不着地儿、到处“蹭厕所”,今天办丧事、明天办喜事,有的不讲卫生、有的铺张浪费……

“一系列生活问题暴露以后,我们明白,社区只有贴心服务,群众才会融入快。”汉阴县委副书记王毅介绍,县里先后建设和完善了8个涵盖便民服务、文化活动、儿童托管功能的便民服务中心。

服务和治理常常相生相伴,社区在扼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就是一个例证。

1月初,李林杰来社区物业中心报备,说一周后要在社区举办婚礼。他前脚刚走,曾广成就进门,说要在同一天举办葬礼。

一边要举办婚庆、大放鞭炮,一边要请法师、大办酒席,物业解决不了,便找到欧波。

“社区有400多户居民,不能打破原则,但也不能不近人情。”欧波力倡,喜事新办、丧事从简。

最后,李林杰放完鞭炮便打扫干净院子;曾广成也省去了请法师搞仪式的步骤,只请亲朋好友吃了个饭。

其实,这两件事能妥善解决,缘于欧波了解农民的心思,把很多工作做在前头。社區早就联系定点饭店,规定每桌酒菜不得超过200元,还说好提供早餐和接送车。

考虑到楼房不比农村大院,装不下一时凑来的亲戚,社区预留了一间会客厅,供来往的亲戚朋友歇脚。

家住溪畔社区的文期才,是一位7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社区副主任张玉凤注意到,文期才每天都会出来散步,从社区门口经过。

不会使用水卡电卡的文期才经常来社区找人帮忙,看着文老师走路不是很正常,赵玉凤便留了他儿子的电话,以防万一。

2019年底的一天,已到下午两点半赵玉凤不见文老师身影,便去敲门,没人应。她想,老人可能回老家了。

第二天,赵玉凤再次去敲门,还是没人应,便给老人远在广东的儿子打电话。确定两位老人没回老家后,报了警。撬开门发现,文期才和妻子都已去世。

这件事后,社区的楼长多了一项工作,定期入户看望自己楼里的老年人。

猜你喜欢
育英红霞小山
逆境之中育英才
请你帮个忙
《乌鸦喝水》中的“想”
Baby Rhino犀牛宝宝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收藏脚印的小山鼠
地上的云
培菁育英 全面共进——福州十中简介之二
小山小山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