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追梦人

2020-09-10 07:51陈文年
青海湖 2020年7期
关键词:馍馍土鸡山庄

初夏的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河南岸植被茂盛、绿意盎然。浩门河水质清澈、悠远绵长。沿哈铁公路顺浩门河自西向东15公里,便可到达阴田乡大沟口,从沟口往南进去,就叫大沟,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每到夏季,青山翠绿,风光秀丽旖旎。

去往大沟脑村蜿蜒的硬化路两旁青稞苗肆意生长,绿树成林,鸟语花香,大沟河流水潺潺,一切显得那么生机勃勃。

硬化路边几辆农用车正在施工,干活的人说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要加宽路面。

我们要去大沟脑村杜鹃山庄。一路好景致,散发着山村亘古的幽静。进门时朱发山两口子正忙着收拾刚出炉的柴火焜锅馍馍。见到我们,他放下手中的活儿跨步前来握手。这是一双粗糙而又厚实的手,与他健壮的身材和憨厚的笑容一起带给人一种厚道朴实的风度。

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后,他赶紧去照看院子里正在烤制的焜锅馍馍。借这个时候,我打量起这个坐西向东,后靠山坡,面对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的杜鹃山庄。从山腰眺望大沟脑村,一览无余,寂静而优美。山庄大门正对面是两间楼阁,右边是一幢取名为“延太楼”的三层楼,一二层是游客餐飲、住宿的地方。左边是一幢占地约500平方米的暖棚,里面种植有蔬菜、果树、花卉等,并有一个小鱼池。棚内东头设有两间木屋,西头为水冲式卫生间。

我正环视着山庄,一股浓郁的麦香味扑鼻而来,金黄饱满的焜锅出锅了,让人馋涎欲滴,如同年少时老家大锅台上刚出锅的青稞面干粮,一股熟悉的香味飘过,一种浓烈的乡愁顿时从心头升起。

“来来来,先尝一口刚出锅的煜锅……”朱发山热情地把一盘焜锅馍馍和一碗奶茶放在了院中的小桌子上。

朱发山,80后,土生土长的大沟脑人,大沟脑村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现在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吃苦耐劳、热情幽默,有想法、有魄力——凡是到过杜鹃山庄认识朱发山的人,对他的评价都少不了这些字眼。

朱发山是三代党员家庭。在人们眼中,朱发山根正苗红,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夫妻俩用七年多的时间把一个不起眼的农家乐打造成了初具规模的集餐饮、住宿、观赏、采摘、徒步为一体的休闲之地,取名杜鹃山庄。

每到盛夏,大沟脑村景色宜人,山头云雾缭绕,山下郁郁葱葱,泉水涓涓流过,野花遍地开放,野鸡林中飞行,野兔滩里奔跑。走进大山深处,杜鹃花、金露梅、银露梅星星点点,遍地开放,把地处脑山的村庄打扮得五彩缤纷。每年6月初,杜鹃花开遍大沟脑时,省内外游客便慕名而来,为秀丽的景色,为朱发山出了名的焜锅馍馍和地锅,也为山庄里清香可口的农家饭菜,更有游客为心中那份淡淡的乡愁。

每天,天蒙蒙亮,朱发山和妻子张玉德就要起床和面,准备做焜锅馍馍。一袋面粉不一会儿和成面团,然后过秤,二斤面粉烤一个大焜锅,饱满金黄、麦香四溢。

“焜锅分量足、味道香,顾客们都很喜欢。”朱发山说。此时已近晌午,订餐电话不断,他要根据客人的需求采购食材,顺便将焜锅馍馍带到县城,给已付款的顾客送货上门。

朱发山说:“自己要跑堂,还要当服务员,人多的时候一直从早忙到深夜。尤其是烧地锅,一直由我自己操作。”说起朱发山的地锅,那是出了名的,是朱发山家祖传下来的技艺,是保留在大山深处的饮食文化,同样,在他手里烧出了名堂,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借着焜锅馍馍和烧地锅及农家菜品远播的声誉,来大沟脑杜鹃山庄吃饭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山庄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刚刚创业的时候困难确实很大,客人也少,摸索了几年后挣了些钱,又继续投入资金,增加了几张桌子、几间客房……”朱发山给我们说起艰难的创业历程,话语中透露着坦诚。

七年过去了,如今,杜鹃山庄修了十几间房子、亭子,朱发山将其进行仿古式民族风装修,让简单的房子呈现出了别样的韵味。餐饮和住宿方面,他先后投资300多万元购置了一些设施。去年、前年旅游旺季时,餐饮部、住宿部开张营业的近3个月中,先后接待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台湾、兰州等地的游客三千余人,盈利二十多万元,杜鹃山庄被省旅游部门评为四星级农家院,被门源县评为五星级文明经营户。

朱发山经常被人们称为“朱总”,这是一种喜爱的称呼。朱发山说:“我一个人富了有啥意思啊,乡亲们都富裕了才是真的富。”朱发山是三代共产党员家庭熏陶的人,他的话语中饱含着共产党员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本色。他的妻子张玉德的想法和他一致,总想通过自家的山庄带动身边的乡亲一起致富奔小康。

朱发山的电话响个不停,大多是订餐和打听焜锅馍馍的。其中有一家老少,专程从西宁开车到山庄来取焜锅馍馍,这朴实的小焜锅中蕴含着的致富大民生,真是令人心生感慨。

朱发山说:“我是党员,在村里应该带头致富。我搞山庄餐饮、住宿,都是自力更生,没有伸手向政府要过一分钱。我只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并且想办法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共同致富。”

“朱书记时刻关注着大家,一心想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在大沟脑村党建带动团建、群建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了很大的贡献,让我们很佩服……”这是大沟脑村扶贫干部柯浩斌眼中的朱发山。

“我富了,也想让大家的日子富起来,生活美起来,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梦想。”朱发山深懂“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

山庄开业,朱发山夫妻俩就招收了几户本村贫困户到山庄就业,一方面让他们在这里打工挣钱,另一方面鼓励乡亲们把自家的酸奶、奶皮、土鸡、鸡蛋拿到这里出售。乡亲们挖的苦苦菜、马银菜、蒲公英叶子、荨麻等山间野菜,可以在山庄统一加工,然后往外销售,挣的钱一分不少地交到主人手中。这些小营生看似不起眼,慢慢积攒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是就地取材,也成了乡亲们家门口的致富路。

作为杜鹃山庄的老板,朱发山热情好客、幽默风趣,深得游客的喜爱。作为大沟脑村的团支部书记,他心里牵着群众,他组织过大沟脑村赛马会,表彰过向上向善好青年,并组织青年们在山庄三楼的会议室里观看爱国电影、重要会议盛况,组织和发动青年积极参与整村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朱发山常常帮困济贫。大沟脑深处的脱贫光荣户李长录父子俩依靠养殖半土鸡和纯土鸡发家致富。朱发山每年订购李家父子四百多只土鸡,按每只土鸡100元的价格计算,每年就有四万多元,加上土鸡蛋,一年有五六万元。李长录的儿子说:“这几年朱发山给我帮的忙太大了,我很感谢他。”朱发山夫妻俩还自掏腰包为精准扶贫出力,走门串户,为贫困户送去米面,送去关怀。疫情期间,朱发山及时和父亲商量捐款的事,和妻子第一时间购买物资慰问日夜蹲守在大沟口为群众保健康的志愿者。做这些时,他一直强调自己党员的身份,而从来不说自己是老板之类的话。

对妻子,朱发山发自内心地感激。他说他做的这一切都得到了妻子毫无怨言的支持和配合。妻子文化程度不高,但特别能吃苦。早些年跟他到格尔木打工,回到家乡搞发展,妻子依旧默默而坚定地支持着他。朱发山说,妻子是他最好的帮手、内助,是杜鹃山庄真正的掌勺人。

朱发山头脑灵活,有想法。在朱发山的一个笔记本上这样记录着:大沟村有5个社,204户,865人,其中220人外出打工。接着是他对该村现状中优势和劣势的具体分析。劣势:种植业养殖业未形成规模,村民劳动技能普遍差,盲目放牧破坏生态环境,使草地沙化,草山衰退,旅游资源尚未开发。对一些野菜、药材,乡亲们还不会辨识,特色小吃、手工缝制、刺绣等未产生经济效益。优势:西岔沟可开发为原生态徒步旅游景区,这样投资小,收益大;南山地势平缓,冬天雪厚,可开发成滑雪场;却达梁上可建观景台,因为从这里望出去,门源东半川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从西岔口到杜鹃山庄有近4公里的河渠,水源丰沛,落差适中,可开发短距离漂流……

“朱发山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带领全村人致富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偏远的山村,因为他的带动,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相信今后他的那些设想都会一步步实现。”与我们同去的阴田乡乡长申顺林肯定地说。

披荆斩棘,天道酬勤。大山深处,朱发山正用坚实的步伐传递着他的追梦心声。

作者简介:陈文年,笔名,高远,80后。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雪色莽原》现为海北州祁连山报社记者。

猜你喜欢
馍馍土鸡山庄
你带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清明馍馍
“土鸡文化节”贺新春
土鸡饲养方法及防疫对策
基于林下养殖土鸡的经济优势分析及其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夏日度假胜地:承德避暑山庄
谁动了我的馍
蒸馍馍
庄园夜宿
我所看见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