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显示出我国英语教学与测试应加强对学习者实际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尝试探析英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语用教学、搭建语言支架,帮助学习者将课堂所学的语用知识内化,更好地运用英语,实现语言交际。与此同时,以测促学,科学的测评无疑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反拨作用,并形成教、学、测良性循环,以期对英语教学和学习有所启示。
[关键词]二语语用能力;中国英语学习者;教学与测试
[作者简介]张俊娜(1980—),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烟台南山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二语习得、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136-02[收稿日期] 2020-03-03
一、引言
王初明教授提出的“学相伴,用相随”(2009)[3]以及“续”论的教学理念正逐渐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中,也在改变着传统的语言学习观。学习语言,学会使用语言。2018年,首个面向中国学习者的英语能力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正式发布。此量表以英语语言运用为导向,显示出我国英语教学与测试应加强对学习者实际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助推各级教育部门研发教材,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搭建语言支架,帮助学习者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化,更好地运用英语,实现语言交际。
二、研究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语用教学,通过教学支架帮助学习者跨越其最近发展区,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以测促学,测试者如何运用理论,设计出科学的测评体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反拨作用,并形成教、学、测的良性循环。
三、理论与实践
以二语习得理论、语用学相关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理论以及语言测试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分析二语语用能力的教学与测评,以期对英语教学和学习有所启示。
(一)二语语用能力教学
近年来,在二语习得理论的指导下,二语语用能力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测评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二语语用能力的教学与发展及其测试(陈新仁,2013)。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涉及知识、加工和内容三个维度(Roever, 2007)[1],静态上体现在学习者识别、理解语用知识即课堂语用学习,动态上则表征为学习者对特定语境中言语行为恰切的理解并对其进行恰切的回应。
1.显性与隐形教学相结合。Larsen-Freeman (2003)指出,语言学习是技能静态的学习和动态的应用,是形式与语义准确的结合和得体的运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从语言运用的层面出发,以学习者为主体,充分尊重其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积极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境或生活情景,将显性和隐性教学相结合,引导学习者自我探究,在体验中掌握并运用语言。Rod Ellis(1994)认为,显性教学明示学习者以规则,而后加以练习并使之内化;隐性教学则让学习者从所给的例子中归纳出规则并内化。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语用内容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灵活选用两种方法,显性与隐性教学互为补充、各取所长。
2.创设真实有意义的语境。语用能力不仅是语言使用者对语言本身的掌握,而且还是其在具体交际活动中语言运用的恰切性。根据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教师积极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在情景中使用语言,领悟其功用。情景创设以任务驱动,运用语言,学习者在情景中感知、探究、体验、实践語言,从而达到正确运用语言的目的,实现其形式、意义和用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在情景中教与学,学习者通过个体与合作的活动发展其语言与思维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习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3.搭建语言支架,师生互动协商。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习者发出信息、接受信息,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协商,与教师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小组互动、组际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学习者积极参与,为其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群体意识和组织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二)二语语用能力的测评
1.测评的信度和效度。测评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信度和效度是测评的两个关键性指标。Bachman(1996)把信度定义为测试的一致性,指测评的结果是否稳定可靠,是否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语言水平。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信度与效度密切相关,测评信度较高,效度亦较高;但效度较高,信度不一定较高。二语语用能力是通过具体的言语行为表现出来的,难以直接测量,但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和测评实践证明,二语语用能力是可教也可测的。与此同时,研究发现二语语用能力具有动态变化性,需结合历时观察来进行测评,使信度和效度相对平衡统一,增强其互补性,从而使得测评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2.测评的多维动态性。语言测评的三个维度有准确度、复杂度和流利度,是静态的。基于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动态性,其测评亦为多维动态。多维测评指标应覆盖二语学习者多种能力,如语言应用能力、文化知识应用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可采用课堂观察和档案袋等方法全面、客观、持续测评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过程及结果。多维动态体系运用发展的眼光,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测促学,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热情,增强其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测评的方式。上述二语语用能力测评为多维动态,学习者的二语语用隐性知识的测评将成为难点。Rod Ellis认为测评学习者隐性知识对二语习得、教学及测试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提出两类测试方法。其中,Ellis使用了六个测试对二语学习者的语用知识进行测评。这六个测试包括二语学习者的语法知识、口头诱导模仿测试、角色扮演对话、专门为测量语用知识设计的讽刺语感判断和元语用知识测试等。国内李清华(2019)[2]提出从交际能力范式到互动能力范式研究二语语用能力,对二语语用教学和测评有所启示。互动不仅应用于课堂教学,而且也适用于测评体系。互动是两人或更多的人之间思想、感情和观点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被试和考官以及其他被试讨论分享观点并共同完成任务,构建一种新型立体互动测评方式。
四、结语
在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背景下,针对我国英语教学和学习的现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二语语用能力将成为焦点。英语教学和学习不仅是传统的词汇语法等的教授和学习,而更多的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语境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学习者创设真实、有意义的语境,有效地培养其语用能力将成为英语教师教学的任务和挑战。随着语言测评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测评也在积极全面地促进语言教学。二语语用能力测评的目的是对学习者的二语语用能力做出准确、公正的测量和评价,这无疑对教学起着反拨效应,并形成教、学、测的良性循环,对英语教学和学习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Carsten Roever. DIF in the Assessment of Second Language Pragmatics[J].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2007(4):165-189.
[2]李清华.二语语用能力研究:从交际能力范式到互动能力范式[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2):15-21.
[3]王初明.学相伴 用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中国外语,2009(5):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