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形势下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0-09-10 12:33金日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2期

[摘 要]新时代形势下,高职物流专业需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实施课程思政,提升师生道德品质,强化实践与创新,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出符合国家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物流人才。

[关键词]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实践;创新

[作者简介]金日兰(1980—),女,江苏宝应人,硕士,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097-03[收稿日期] 2020-02-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新时代高职教育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服务于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战略和制造强国建设的职业人才;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摆脱传统职业教育的普教化和技能化,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育训结合,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高职物流专业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技能型的物流专业人才。

一、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當前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积极学习全球先进的物流专业理论,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强调实用性;形式上关注校企合作,推行手段多样化,广泛使用仿真技术、视频等信息技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执行中却被形式牵着走,各项技能比赛更重视获奖的目标,师生对专业的教与学缺乏热情。

二、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定位模糊,课程体系滞后

高职院校在开设物流专业的时候,都会进行专家认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和物流行业状况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而,专业建设的时候,受到各项资源的约束,初始的培养目标往往会被忽略,更多的是结合各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的总体情况,参考兄弟院校教学大纲,结合本校情况,制定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上会优先考虑培养目标,但兼顾专业建设实际条件时,又会发生偏移,更多的是根据学校情况决定可开设的课程,而不是根据社会需求,所培养的也自然不是完全具备地方经济建设一线人才所需的技能和素养,扎根中国大地的人才[1]。物流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高效的智慧化物流体系倒逼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现有课程体系严重滞后于物流发展速度。

(二)生源质量不高,企业评价毕业生存在诸多不足

高职院校扩充招生途径,注册学生不断增加,生源质量良莠不齐。虽然理论上高职院校与本科类高等院校各有优势,但是国内大多学生的情况是能上本科不会选择上高职专科,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长期被灌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学习期间满足于“遵纪守规、不做错事、考试成绩良好、顺利毕业”,学习自主意识弱、自主能力缺乏,为学而学。通过对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社会服务情况随机抽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认为他们尚存在诸多不足,相关办事人员反馈如下:总体评价上,63.64%的受访者认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27.27%受访者认为毕业生们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36.36%的受访者们认为物流专业毕业生们存在的最大不足是理论与实践脱节;27.27%的受访者认为最大不足是缺乏职业态度。就试用期期间就被淘汰的毕业生而言,究其原因,90.91%的受访者认为是工作不积极,63.64%认为没有团队协作精神,45.45%认为是实际操作能力差,36.36%认为是缺乏职业道德。

(三)师资水平不容乐观、亟待提升

高职院校师资的学历普遍较高,物流专业也不例外,但其教学水平却不容乐观。物流专业有的教师是从工商管理、经济贸易等传统专业转岗而来,有的是在职后进修的硕士博士学位,也有来自物流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的高学历教师,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一直在学校成长,只能按照理论或者他人的经验进行教学,为学生讲授自己熟悉的知识,传授自己掌握的技能,这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2]。新时代形势下,老师需要提升品格提高技能,进而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在师资培养上,不仅仅是送教师参加各类师资培训,更要想办法激励教师自我寻找途径和方法,提升学历职称的同时提升道德水平、职业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做真实的教育人,做脚踏实地的高职教育。

三、新时代形势下,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与途径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醒我们“高职教育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要为经济升级铺路,为脱贫攻坚助力,为人的成长筑基,它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将这个指示聚焦到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上,新时代形势下,高职物流专业需要培养拥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道德品质,又有着高技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2020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传播,全民抗疫,众志成城,逆行的除了白衣天使,还有及时提供各项物资保障的广大物流人。他们将消费端与生产端连接起来,以保障整个社会消费的顺利运转,作为抗击疫情的强大后盾,始终坚守一线,他们是高素质高技能的物流职业人才的典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用高效的物流服务诠释了“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水平。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课程思政,提升师生道德品质

高职院校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学习,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也不能局限于原有思政课程的教育功能,进行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及德育元素是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也要求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物流课程思政教学是指立德树人贯穿物流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物流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精雕细琢专业课程,无痕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平。

1.课程思政教学关键在“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中,院校领导要充分激发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积极性,肯定道德品质高的教师,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宣传,让先进者带动整个群体提升[3]。当前,高职院校的老师们作为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却更多的扮演管理者角色,安全的高压线、各条线任务要求,专业老师放弃谆谆教诲的慢功夫,选择速效的管制开展日常教育,疲于应付,已经不再是“老师”,而是教育管理员。走上高职教育职业道路的老师们,内心都有着育人的初心,学校在评价体系上可突出教师道德品质的考核,引导教师不忘初心,重视品格,做有道德有情怀的爱国之师、敬业之师、诚信友善之人。这样的老师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形势要求的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社会主义接班人!

高职院校要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师德的考核标准不局限在“不犯教学事故、不体罚学生、不违法违规”等基本要求上,增加教师“爱国、敬业、人际关系”等综合评价指标。当将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共同作为教师的评价指标时,会促进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当然,在加强师德考核的同时,高职院校的领导务必首先要吃透国家的精神,掌握高职教育的精髓,改变领导层和各级各类行政部门的工作作风,聆听一线教师的声音,与教师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和合力,共同做好课程思政教学。

2.课程思政教学重点在“学生”。教育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虽然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但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所有的学生内心都有一颗求好求上进的心,只是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成绩为主的传统考评标准让他们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抛开成绩,会发现在各级各类校园活动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表现并不弱,以笔者所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而言,学生有的参与全国舞龙舞狮大赛获得金奖;有的关爱流浪小动物,节省下生活费给小动物买粮食;有的下课就去学校志愿服务基地为师生服务、周末还起早乘坐公交去社区志愿服务。课程思政首先需要老师看见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自己看见自身的闪光点。教师在肯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与敬畏、对技能的执着与求精,更容易得到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师生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地心灵相通,当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和理解时,学生对老师的教导才可能“听得进”“愿意听”,进而顺着老师指引的路成长为成熟自信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渗透主流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崇高理想信念,可以通过物流课程中的案例展示与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国家建设发展的成就,产生民族自豪、行业自信;用事实数据与鲜活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肩负时代使命,把自身发展和个人生活,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勤奋学习,成就事业。现代物流对个人生活、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非常重要。面对2020新冠病毒疫情,顺丰物流、邮政物流等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给社会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用自己的敬业保障了医护人员救济物资,保障了隔离在家人员的生活物资。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类似事例的剖析,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合理处理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关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做好物流工作不仅是本职工作,更是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二)创新课堂,多维度提升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素质是前提,高技能是根本,不可忽略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物流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工作岗位上的核心职业能力,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且不断创新。“教室+实训室”为主的传统培养方式没法达到这样的目标,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创新课堂,多维度提升学生技能。

1.翻转学习课堂,教师导学。在教室、实训室里授课、训练技能的时间和场地是有限的,教师受个人能力限制,能够传授的知识技能等也有限,仅依靠教师在教室和实训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已远远不能匹配物流发展的新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类知识平台,上面有许多专业老师通过免费或者付费的形式提供优质课程。高职院校物流教师应该转变角色,一定要做好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进行物流专业学习中,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提供必要的工具,激励学生去探索职业的可能。让学生通过翻转课堂弥补教室学习的局限,在线上获得更多职业发展所需养分,教室和实训室就作为老师同学一起讨论遇到的挑战和疑惑的载体。2020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停课不停学”,每个人无论是否喜欢,都被迫开始线上学习。知识平台资源使用与教师授课伴学相结合的方式,是大家都要接受的选择。而这也恰恰是认真反思教育的契机。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在每个人的手上,学生只要愿意学习,有网络、智能手机或电脑就可以进行。知识的海洋是广阔的,很多学生不爱上课,不是他们不爱学习,而是不爱学校用规定的方式让学生去学完全没兴趣的课程,并用单一方式考评他们。翻转课堂,教师导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引导者,有利于更好的学习知识和提升技能。

2.强化专业实践,鼓励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专业实践需贯穿于物流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业技能的训练、各类创新微项目的实践则是学生课堂的延伸,可以有效反馈物流专业技能学习情况,也是其成果的展示平台。高职院校在培养物流专业人才职业技能时,可结合学生认知、学习规律,依据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设定“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岗位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逐级递进的能力阶次,使人才培养过程在课堂学习与专业实践中交替进行、循环递进中完成,在校期间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及后续创新创业发展能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每门专业课程均有技能实践的要求。这些技能实践项目的设定需由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研讨确定,不仅要在课程教学任务上有技能实践的体现,还延伸到学生的第二课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实践安排中,将“实践作业”提升到“作品”的高度,如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我为包装代言”的包装技能实践,不仅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提交自己的包装作品,专业还每年开展包装职业技能比赛,同专业的学生相互竞赛,相互学习,学生们在个人实践、小组竞赛,集体展示中不断提升物流职业技能。

新时代也是智能化的时代,就物流行业而言,机器人已经取代了很多人工作业,还将取代更多的物流岗位。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如果只会操作实践,就必将被机器人取代。高技能物流人才不仅要具备娴熟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未来,主动迎接职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黄小欧,刘淑慧,孙磊.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调查—以海南高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67-68.

[2]韦莉莉.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青年与社会,2019,(10):70-71.

[3]高军.德技并修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04):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