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虹,张 良
(1.航天中心医院眼科,北京 100049;2.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沈阳 110000)
青光眼(glaucoma)是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等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国内报道超过45岁人群的发病率为2%,是三大致盲原因之一[1]。针对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但由于眼内原发病变、术中不当操作及术后感染等因素,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发生率甚高,相关研究报道其大于50%[2]。青光眼术后再发的白内障,多伴有眼内结构的改变和损伤,再次手术治疗时应注意保护滤过区、顺利摘除白内障及维持眼压稳定[3]。虽然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多,但前两点尚能控制,唯独在维持眼压稳定上的治疗较为棘手,查阅相关文献亦无具体叙述。而术后眼压的波动是导致临床疗效差及术后并发症高的主要原因[4]。拉坦前列素为新型苯基替代的丙基酯前列素选择性F2a受体激动剂,其无活性物质能迅速渗透进入角膜并水解为有活性的游离酸,其能增加房水通过眼角素层的流出量,可以有效控制眼压[5]。故本研究拟通过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探究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期为该类病人的治疗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2~2017年我院眼科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单眼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入组患者需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且同时排除视网膜脱落病例。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具体方法为:按照 SRK-Ⅱ公式并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植入折叠式非球面MI60型人工晶状体(丙烯酸酯共聚物材料,美国博士伦公司),术前给予托吡卡胺发进行散瞳,采用盐酸奥布卡因进行表麻并,于11点位做长度3.2mm的透明角膜梯形切口,于1点位做辅助切口。向前房注入粘弹剂后将撕囊镊置入前房进行撕囊并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劈核后采用Stellaris型超声乳化仪(美国博士伦公司)进行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核和皮质后进行后囊下抛光,采用植入品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并调整位置。将粘弹剂吸出后封闭切口,术后常规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于拉坦前列素(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批准文号:H20120536,2.5mL:125μg)滴眼液每日睡前滴入,每次1~2滴。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月的视力、眼压、泪膜稳定性及炎症指标等临床疗效的恢复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月的核坠入玻璃体腔、玻璃体脱出、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23.0分析比较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比的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定义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术后1月视力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眼压异常数较术前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泪膜稳定性的比较如表3所示,两组患者术后1月泪膜破裂时间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月基础泪液分泌量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月基础泪液分泌量低于术前,且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的比较如表4所示,两组患者术后1月前房房水闪光子数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月前房房水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月前房房水细胞计数高于术前,且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两组患者泪膜稳定性的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前房房水炎症指标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如表5所示,两组患者在术后总的并发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核坠入玻璃体腔单项并发症的比较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小梁切除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青光眼的疗效肯定,囊外摘除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术式[7]。对于青光眼术后并发的白内障患者,再次手术时因属二次手术患者眼内结构紊乱不清,且前房及晶状体弹性较差,故手术难度较大,术后极易复发及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后眼压的控制是治疗的难点[8],也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预防复发的关键,然而国内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尚未大规模开展,所报道病例较少,对术后眼压的控制亦无据可依。拉坦前列素[9]为新型苯基替代的丙基酯前列素选择性F2a受体激动剂,其可迅速通过角膜或进入血液水解为有活性的游离酸,对原发性青光眼保守治疗过程中眼压的控制较好。目前,尚无将拉坦前列素用于维持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压稳定的报告。为探究这一过程中维持眼压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故设计本次实验,以期为提高临床中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成功率及降低术后复发率。
纳入2012~2017我院眼科收治的符合病例要求的单眼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50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囊外摘除术,50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单纯的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一月的视力恢复情况和眼压异常情况均较术前明显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和眼压异常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治愈率,且在应用拉坦前列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一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为探究拉坦前列素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同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泪膜稳定性[10]和炎症指标[11]。泪膜稳定性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前及术后破裂时间和基础泪液分泌量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基础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前房水炎症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前及术后闪光子数和细胞计数得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细胞计数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其结果可能为手术创伤导致两组患者泪膜稳定性降低及炎症反应增强有关,但拉坦前列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损害,将眼内结构损伤降到最低,促进了患者的预后,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较好及术后并发症低的原因[12]。但,本研究上未能具体阐述拉坦前列素所发挥的作用的具体机制且缺乏远期随访结果,另本实验为单中心、小样本量实验,这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更佳,术后并发症更低,可在该类病人的治疗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