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高校网络文化研究》
作者:刘晓娟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7-9043-8
出版时间:2017年4月
定价:35元
健康的高校网络文化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实现繁荣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提高高校的育人质量,实现为国家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网络文化知识是开展高校网络文化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研究者应广泛了解高校网络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为研究高校网络文化教育与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刘晓娟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发行的《高校网络文化研究》一书围绕高校网络文化展开论述,就其构建问题进行深层次探究。该书详细介绍网络文化的相关知识理论,系统概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全面阐述其发展与构成,并进一步探析其建设与创新问题。此外,还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方面着手分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深入剖析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发展问题。该书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校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全面整合网络文化用户及其管理者的力量,形成培育反馈、考核激励和协调联动多种机制,创建名校名人、名师名编、名栏名站、名篇名作四项精品,目的在于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紧紧把握住网络思政教育的领导权、网络舆论话语的引导权和网络管理的主动权。该书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增强思政文化素养,研究网络文化教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供高校思政教育相关工作者参阅。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驱动下,高校网络教育备受各大高校的重视。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也由此得到迅速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方面,人力、财力投入不足。教育研究以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在员工培训、网络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的经费略显不足。大部分高校的网络管理员多由辅导员或职能部门相关工作者担任,学校缺乏网络管理专职工作者。非专业人员难以全方位把握网络育人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工作重点,且其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也往往不及网络管理专职人员。这不利于进一步挖掘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不利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忽视网络安全和网络舆论。当前一些高校仍未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没及时监管网络舆论,忽视网络信息的传播、反馈速度,致使网络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同时高校在筛选网络舆论、分析焦点问题、解决难点问题时,未进行深入研究,缺乏配套的预案措施。这导致高校失去了引导舆论的话语权,致使负面舆论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制约着网络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
基于此,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其一,实行协同合作机制,积极挖掘校党委在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足点引领高校着手建设网络文化;建立专门建设、管理网络文化的专业化队伍,让校领导和校党委宣传部长分别担任管理队伍组长和主任,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及分工;并从教师、学生、专家、职工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等不同群体中选拔一些优秀人才构建一支高质量的管理队伍,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增强他们的网络管理技能,提升其网络安全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从而提升其网络管理水平。其二,充分发掘计算机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相关院系在网络文化教育中的价值,形成协同合作机制,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带动其育人功能。其三,应做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并针对各类情况制定配套预案措施,加大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为高校建设网络文化,发挥其育人功能提供保障。
网络时代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网络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通过不断探索高校网络文化的教育之路,科学合理管理高校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高校网络文化研究》以建设高校网络文化为落脚点,对研究高校网络文化的教育与管理之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是一部优秀的参考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