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开发开放的前前后后

2020-09-10 23:03邵雍
世纪风采 2020年4期
关键词:朱镕基李鹏江泽民

邵雍

一、新时期初期上海的困境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7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蛇口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同年7月15日又同意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出口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尤其是深圳特区在艰难的条件下,杀出一条血路,成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与此同时,作为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和加工中心的上海却因限于历史的条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国家对上海基本建设投资仅占全国总量的3.6%,但上海财政收入约占全国的1,6,并且收入的87%上交了国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上海日用工业品调拨量占了全国埠际调拨量的2,5以上。到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一年的造船量超过新中国成立前80年的总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日用工业品、食品价格的放开,物价持续上涨,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欠账”甚多,市民住房、公共交通、环境污染成为上海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少企业受到资源短缺和涨价的影响,开工不足,经济效益下降。当时地方财政收入留用率低,用于各种价格贴补后所剩无几,城市改造缺乏资金。上海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的困难和矛盾集中凸显了出来。就是在市领导中,只有时任市委书记江泽民、市长朱镕基的住房条件好一点,其他人的住房均无独立的卫生设备。副市长倪天增住在南市区,房子也很小,早晨起来还要生煤球炉子。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沈峻坡的文章,题目是《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关于上海发展方向的探讨》,里面提到上海的“五个倒数第一”:

一是市区平均每平方公里4.1万人,城市人口密度之大,为全国之“最”。二是市区建筑密度高达56%,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57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0.47平方米(相当于一张《解放日报》那么大)。建筑之密、房屋之挤、道路之窄、绿3ag~_少,均为全国大城市之“最”。三是市区人均居住面积4.3平方米(包括棚户、简房、阁楼在内);4平方米以下的缺房户91.8万户,占全市总户数60%左右,缺房户比重之大,为全国大城市之“最”。四是上海平均每万辆车一年死亡人数42.5人,车辆事故之高为全国大城市之“最”。五是由于“三废”污染严重,上海市区癌症发病率之高,为全国城市之“最”。

出路何在?前途何在?引起了上海广大干部群众的热议。1984年编制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中有了开发黄浦江以东(即浦东)的设想。在总体规划中,上海中心城区300平方公里,11个分区,浦东有60平方公里,三个分区,占五分之一的分量,主要是在黄浦江与杨高路之间的狭窄地带集中建设沿黄浦江的工业区、港区和住宅区,特别要“在陆家嘴形成新的金融、贸易中心,成为上海市中心的延续部分”。1985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改造振兴上海调研组《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要求“重点向杭州湾和长江南北两翼展开,创造条件开发浦东,筹划新市区的建设”。1986年10月,国务院又批复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要求“把上海建设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并特别强调:“当前,特别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要尽快修建黄浦江大桥及隧道等工程,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文教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新居住区,使浦东地区成为现代化新区。”

二、邓小平主导下的浦东开发开放的英明决策

1990年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到上海欢度春节,他在听取了上海领导干部的汇报后,从繁华的浦西眺望仅一江之隔的浦东。

2月13日,朱镕基市长送小平同志离开上海时,小平同志在车上讲:“我一贯就主张胆子要放大,这十年以来,我就是一直在那里鼓吹要开放,要胆子大一点,没什么可怕的,没什么了不起。因此,我是赞成你们浦东开发。”又说,“你们搞晚了,搞晚了。”接下来马上说,“现在搞也快,上海人的脑袋瓜子灵光。”“肯定比广东要快。”小平同志关照朱镕基等人:“你们要多向江泽民同志吹风。”朱镕基回话:“泽民同志是从上海去的呀!我们不便和他多讲。”邓小平回到北京,在2月17日接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后,对在场的江泽民、李鹏讲:“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几件事,还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江泽民同志是从上海来的,他不好说话。我本来是不管事的,我现在要说。上海要开放。”“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当天下午,李鹏就叫何椿霖打电话给上海,讲了些改革开放要注意的问题。

3月18日至4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受江泽民与李鹏的委托,率国务院特区办、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经贸部、商业部、中国银行等部门负责同志到上海,对浦东开发开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与论证。

在工作会议上,姚依林、何椿霖、陈光健等负责同志先后讲话,其中姚依林明确表示支持浦东的开发。中央各部门负责同志也承诺给上海优惠。朱镕基市长做了几次陈述、讲话和汇报。他首先表示,中央的同志帮助上海,考虑得很周到、很稳妥,给我们很大的支持,确实是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的关怀,同时也体现了依林同志和其他同志对上海的理解和支持。他接着说,“现在不是挖一块、不是减少上缴的问题,而是每年上缴都有相当大幅增加的問题,我们只希望财政部考虑一下,使上海的负担稳定在一定的程度上。再增加负担,确实是无法再搞技术进步了。另外一点,希望中央能够支持我们一点启动的资金。上海现在是精光的了,财政赤字。开发浦东,外资不可能一下子来,三年以内不可能来得很多,中央如果不给一点支持,开发浦东就可能是一句空话。”姚依林马上表态:“这个估计,我很同意。”朱镕基又提出:“宣布上海进一步开放的时机,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望依林同志考虑一下我的意见,建议李鹏同志在4月中旬到上海来的时候,能够宣布这个政策,这个宣传效果将是非常好的。”

4月8日,姚依林向党中央、国务院呈送了《关于上海浦东开发的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其中包括允许开办外资银行,保税区从事转口贸易等优惠政策,后来上海宣布的浦东开发十大政策实际上是上海和中央前期商量的结果。其中中央同意上海实行财政定额包干,完成这个定额上缴任务后,多余的财政收入就可以用于浦东新区的前期开发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4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原则同意和批准浦东开发开放方案。

4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大众汽车成立5周年大会上,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当时就给了浦东五大政策,同时还把开发区的十大政策和特区的大政策全部给了上海。浦东新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开发区、特区的十条、九条都有,特区没有的五条也有,说“不特而特,特中有特,比特区还特”恰如其分。中央批准浦东新区35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一个开发区。

4月30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朱镕基市长宣布开发浦东的总体实施规划:“八五”期间为开发起步阶段;“九32"期间为重点开发阶段;2000年以后的二三十年或更长一些时间为全面建设阶段。浦东开发开放的伟大历程,由此起航。

三、邓小平、陈云对浦东开发开放的关心与支持

1991年1月28日晚,邓小平抵达上海。在去住地的途中听取朱镕基汇报。谈到浦东开发问题时指出:浦东开发至少晚了5年。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不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但中央也有中央的难处。上海的财政上缴占全国的10%以上,一旦政策开放,给企业这样那样的优惠,减少上缴任务若干亿,要其他省市弥补就很难,所以中央有关部门对此十分谨慎。

2月13日上午,邓小平视察上海航天局新中华机器厂,返回住地的途中谈到浦东开发问题时说:那一年确定4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在东南亚国家的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经商的很多,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

2月18日大年初四上午,邓小平视察正在建设中的南浦大桥工地,说上海这么大,总是要造好几座桥。随后前往新锦江大楼顶楼旋转餐厅听取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浦东开发规划汇报。主要由倪天增副市长汇报,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在一旁不时做补充。朱镕基说,我们浦东开发战略是“金融先行,贸易兴市,基础铺路,工业联动”这16个字。小平同志听后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你们上海有优势。”邓小平接着说,“浦东开发晚了,我有责任。”“如果早一点就好了。”“希望你们快一点,思想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他强调:“要坚持浦东开发不动摇,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

同年7月25日,市委、市政府领导吴邦国、黄菊率市浦东开发办公室及市有关委办领导赴京,汇报浦东开发进展情况,得到了总书记江泽民、总理李鹏、副总理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的接见。

加拿大建设部长看了浦东后,在出席黄菊举行的招待会时对黄菊讲,今天看到了你们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心,浦东开发是你们政府的行为,国家的战略。中央政府批准的是最有说服力的。

11月19日,南浦大桥全部建成,邓小平欣然为大桥题写桥名,国务院总理李鹏参加建成典礼。李鹏在11月17日至22日上海考察时,要求以建设南浦大桥的上海水平、上海风格、上海效率、上海精神,搞好浦东的开发、开放和整个上海各方面的工作,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振兴和发展。

1992年4月26日,陈云听取吴邦国、黄菊关于上海工作情况的汇报,称赞他们的工作做得很好,鼓励上海建设者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善于总结,按照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狠抓振兴上海、开发浦东的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当吴邦国谈到上海开发浦东,打“中华牌”,欢迎全国各地来上海投资时,陈云指出:“应该这样。上海有很好的基础,尤其有人才优势。上海今后的发展一定会很快。上海大有希望。”陈云在谈话中对黄菊说:“不是有新闻记者向你打听陈云对开发、开放浦东的态度吗?你回答得很好,我非常赞成开发、开放浦东。”谈话结束时,向他们赠送了亲笔题写的条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陈云这一条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寄托了老一辈革命家对上海市党政领导同志的期许与肯定。

四、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浦东开发开放的指导

浦东开发开放是邓小平亲自倡导、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决策的国家级工程,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江泽民、李鹏、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浦东开发开放非常关心,多次视察浦东,对浦东开发开放给予指导。

江泽民在任时,十年中曾十下浦东,平均每年一次。他在上海主持工作时,直接领导制定了浦东开发的计划。1992年10月,他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专门提到了浦东开发,“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具体部署一个城市的经济建设,这还是第一次。此后,江泽民对于浦东开发的进展非常关心。十四大闭幕后的11月15日至22日,江泽民就到上海视察浦东新区,并召开多种类型的座谈会。1993年5月11日,江泽民再次视察浦东新区,实地察看金桥出口加工区。他说,中央对上海未来的发展寄很大的希望,希望上海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经济发展上一个更大的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1995年5月17日,江泽民第四次视察浦东新区,视察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登上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俯瞰浦江两岸。中央批准建设外高桥保税区,这在国内是从来没有过的。他指出,希望上海同志珍惜邓小平同志开发开放浦东的号召带来的机遇,把浦东开发开放搞得更好,不仅在经济建设上成为龙头,而且在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起带头示范作用。1997年党的十五大闭幕不久,江泽民再次来到浦东,见到中央商务区初步形成规模,高兴地说:“浦东开发不容易,每年都有大变化。”他还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题词:“努力把陆家嘴建设成为面向国际的现代化金融贸易区。”1999年9月27日,江泽民参加1999年國际工商界领导人上海《财富》论坛,在大会上说:“今晚我们所在的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6年前还是一些简陋的住宅和农田,如今已是高楼林立、生机盎然的金融贸易区。”他把浦东称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乔石非常关心上海的发展。早在1987年10月,他就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小组讨论中发言说,上海的经济应逐渐从以指令性计划为指导转到以市场经济为指导,这需要在意识形态和实践中做出巨大变革。1993年9月25日,乔石视察浦东新区外高桥新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和杨浦大桥。乔石指出,上海浦东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对此中央是坚定不移的,希望浦东开发起点要高,要抓住时机,在20世纪90年代基本形成新上海格局。

李鹏在浦东开发规划阶段就关心浦东新区。后来1994年5月25日,李鹏视察浦东新区指出,开发开放浦东是中央的重大决策,是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全国要支持浦东开发开放,浦东要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他还强调浦东目前正处于开发的建设阶段,因此中央还需对浦东开发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要保持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的连续性。次年4月,李鹏再次视察浦东新区时赞扬“浦东开发开放五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开放浦东的基本政策不变。浦东应努力发挥开发开放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五、浦东新区成就辉煌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按照中央给的政策,搞了很多全国第一: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第一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证券交易所、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家中外合资展览中心、第一家航运自保公司等,同时还把香港的土地批租制度借鉴来,在浦东率先试点,然后在全市推开,按照级差地租原理发掘土地值,带来的增值收益,改造了上海包括两湾一宅的危旧房。

浦东开发开放,迅速改变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版图。在南方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的基础上,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带动着全国经济发展。

历史已经证明,党中央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而立之年的浦东正在奋力前进,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与彰显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排头兵与先行者。

(责任编辑:贾茹)

猜你喜欢
朱镕基李鹏江泽民
李鹏鹏书法作品
高速公路扩宽桥梁设计研究
如果邓小平在,会称赞你吗
Creative Cram
cute pandas
朱镕基慷慨助人严律己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与实践
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发展
慈善家,朱镕基的新身份
江泽民专著赠德国总理习近平举动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