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韧
摘 要: 随着油田改革的发展,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开窗侧钻技术成为我厂挖掘剩余气,恢复气井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但是随着油田后期开发难度的加大,小井眼钻井过程中喷、漏、卡钻等复杂情况尤为突出,完井后期固井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老井技术改造措施的实施。因此解决复杂压力系统侧钻堵漏技术难题已经刻不容缓。预堵漏工作及堵漏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了钻井施工能否顺利完成,因此研究堵漏技术,减少堵漏次数,提高钻井速度,保证井下安全,保证侧钻工程优质高效实施。
关键词: 测钻井;堵漏技术
【中图分类号】TE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9-0238-01
1 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油田改革的发展,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开窗侧钻技术成为我厂挖掘剩余气,恢复气井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但是随着油田后期开发难度的加大,东濮气田在长期的开发生产过程中注采很难做到平衡一致,导致了“高—低—高”、“低—高—低”多套多级别复杂压力系统的出现,对于“液体亏空层”(漏失层)而言,通常压稳的钻井液密度与地层抗破能力之间几乎没有余量,特别是我厂完钻的A井,本井从3257m发生失返性漏失,总计漏失泥浆2430方。(其中3272-3425m井段为不返浆强钻)使用MTC堵漏2次,水泥堵漏2次ZYSD,速封堵漏(1次),加上随钻堵漏、静止堵漏等累计堵漏次数已达84次,小井眼钻井过程中的漏失等复杂情况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老井技术改造措施的实施。因此解决复杂压力系统侧钻堵漏技术难题已经刻不容缓,研究堵漏技术,提高钻井速度,保证井下安全,保证侧钻工程优质高效实施成为我们的目标。
2 项目攻关的重点问题及措施分析
针对A井钻井漏失情况,我们开展研究调查,重点围绕以下两点:
2.1 A井临井井漏情况研究分析。
结合A井邻井实钻情况统计表,从表中临井数据可以看出,其周边井均存在不同程度漏失,而A井钻至3257m后多次发生失返性漏失,其中3272-3425m、3460-3465m为不返浆强钻井段,钻进至3425m进行全井堵漏,在3257-3425m井段多次大型堵漏,正好与临井漏失层位相符合。目前的钻井过程中,绝大多数抗破能力是通过堵漏工艺提高的。而堵漏技术中,预防漏失和做好堵漏工作成为钻井施工和后期固井作业能否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我们通过部1-测6井井漏情况调查,结合临井现场钻井施工情况,划分漏失层位,可以很好的开展预堵漏工作。
2.2 研究选择适用的堵漏技术措施
A井使用钻井液体系为聚合物盐水钻井液体系。钻至3257m后发生失返性漏失,反复井漏、堵漏造成静液柱压力交替变化引起井壁失稳,掉块十分严重,尤其上部3100-3250m井段已经发生多次垮塌、划眼。特别是最后3425米以上全井段堵漏期间,钻塞至3257m多次发生重复漏失,经过MTC、水泥、钻井院速封、桥堵、静堵等多种堵漏方式均未成功,最终使用“滞流浆+堵漏浆”方式分段堵漏成功。
从本井的实际情况来看,本井泥浆最大的难点就是:一、保证有足够的切力,能够把118mm井眼的砂子带出,保证井眼畅通,满足后续施工。二、粘度不能太高,防止开泵压漏地层,造成井下事故。
因此针对不同井别的井下实际状况,研究选择适用的堵漏技术措施至关重要,结合该井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性静止堵漏法、静止堵漏配合随钻堵漏剂堵漏法等堵漏工艺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展钻井作业安全窗口,确保钻井工程安全顺利完成。
3 取得的实际效果和应用
B井是部署在东濮卫351块的一口开窗侧钻井,目的层沙四段、中生界,设计目的层的动态压力系数在0.7~1.1左右,工程在设计全井钻井液密度时按动态压力系数0.7~1.1设计,实际钻井液密度为1.4g/cm3。钻井施工前调研邻井钻井资料,发现邻井钻井过程中存在不同地层漏失的情况,我们根据临井漏失层位,做好预防漏失和堵漏工作,为钻井施工和后期固井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B井预防漏失和堵漏工作的具体措施:
(1)预防漏失:严格控制钻井液密度,钻进至3541m时,在钻井液中加入2-4%的不同粒径的随钻堵漏剂2t,携带这种复配防堵漏剂钻井液遇到漏层时,小于漏失孔道的纤维和颗粒随钻井液漏失进入裂缝、微裂缝或地层孔道中,堵塞漏失通道,有效避免了渗漏现象,该井钻进至3590m时施工正常未发生漏失。
(2)堵漏工作:该井钻进至3590m、3691m发生漏失,先后加入复合堵漏剂,配制堵漏钻井液挤入漏失层,采用静止堵漏法、静止堵漏配合随钻堵漏剂堵漏法、挤堵漏钻井液憋压候凝法相结合的方式,全部堵漏成功,直至3714m完钻未再发生井漏。
下面是A井与B井钻井周期对比表(表1、表2):
通过施工周期表可以看出,该井预堵漏技术的应用和堵漏工作的成功开展,有力保证了钻进、完井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了因漏失造成的施工周期延長,大大的提升了钻井速度,同时减少了因井漏造成的井控风险,使卫351侧井得以按照设计要求完井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