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晟 郑晓贺
摘 要: 杭州市惠兴中学位于上城区湖滨单元,毗邻西湖景区,是上城区乃至整个杭城离西湖最近的初中学校。学校历史久远,校址可上溯至清嘉庆年间的梅青书院。基地面积为710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272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3.89米,结构形式部分楼栋为框架结构,部分楼栋为砖混结构。由于学校校舍配置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学的需求,2017年上城区教育局决定对杭州市惠兴中学进行整体装修改造,以改善办学环境,满足课程需求,提升学校品质。
关键词: 设计理念、总体规划;立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9-0061-01
1 设计理念
(1)践行“轻负高质”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创建人文惠兴。利用改建契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2)通过外在的物质环境和内在的人文环境促进和充实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实现 “百年翰墨幽香,似满城丹桂芬芳,惠兴清朗书声,伴西湖水荡漾”。
(3)校园应成为最经济的最本土化的科学人文教育资源库,把学校建筑和教学空间设计当作教材来看,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比如学校的梅园广场的布置是延续“梅青书院”的百年文化,广场结合惠兴女士雕像展开是保持惠兴师生对校园记忆的连续性,尊重历史,传承文脉。
(4)惠兴周边文史积淀丰盈,是“西子湖畔”富有文化底蕴的江南书院,建筑亦可以作为活的历史教材。
(5)在充分研究和理解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用现代而非传统的建筑语言诠释杭州传统建筑的内涵。
(6)主出入口的调整不仅缓解了吴山夜市对集中时段脉冲式的学生接送人流的干扰,别具一格的校园门厅也形成了惠兴中学特有的精致大气而又富于内涵的主入口空间形象。开放式接待展示区作为门厅延续空间,是校园人行流线的主动脉,亦可用于家长开放日、宣教活动等。室内陈设与室外景观相结合,空间相互渗透。
(7)学校教学楼群在功能上采用“综合体”的概念,强调功能的穿插和交融,在为创造便捷流线的同时,也增加了人流偶遇交流的机会。采用“教学集合体”的概念,年级对应的实验用房和教师办公用房均就近设置,缩短课间流线,方便师生使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8)初一低年段教室采用室内结合室外,大班结合小班的组合授课,因地制宜地创造新型教育的模式。这种“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育模式在空间和功能上可以满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进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要求,并提供了声光热可控性较强的物理教学环境,为升级为“第二代学校”创造了硬件条件。
(9)打造一流的阅览空间,汲取人文关怀的理念来提升校園文化的软实力。“LOFT”上下层空间相互渗透,包含了阅览、讨论、互动,并融入了教师俱乐部,支持教学技术的研讨,不仅有利于教师专业的提升,还有利于拉近教师之间的感情。
(10)鼓励教师对专业教室进行个性化、特长化设置,形成惠兴特色的专用教室。打造“工厂化”的探究型实验室、VR创客教室,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特长的多样性发展和个性化的塑造。体育设施除基本配置外,设置特色的时尚体育活动场地,如攀岩墙、5人制足球场地,激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11)校园用地极其紧张,对于大面积低频空间的存在,是一种莫大的浪费。设计中最大限度的挖掘功能的利用效率,打造国际化多功能餐厅。
(12)把惠兴中学建设成信息时代的智能型校园。无线宽带网络覆盖整个校园,校内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同时设置门禁监控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背景音乐系统,提高了管理效率,体现了人本理念。
〖TPT17.TIF;S*2;X0;Z0;Y0,BP#〗
2 立面构成
粉墙黛瓦的色彩组合,错落有致的空间轮廓,古朴清雅的别院逸趣,惠兴中学建筑群本身就是一处景点,就是一件珍品。
外墙白色温润而宁静,黑色的屋顶青瓦错落有致,新中式的大门精致大气;戏台与主席台的兼顾,形式上延续与传承,功能上又不失现代创新。建筑立面设计隽秀儒雅,学术味浓郁,跟学校意境十分贴切,形成一种别有情调的水墨组合,十分具有校园气质,衬托在老杭城的繁华之中,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3 景观环境设计
中国传统景观的设计追求自然、追求意境、追求含蓄,秉持小中见大的理念。
惠兴中学的景观组织围绕“核心庭院”展开,融入百年梅园的历史积淀。以“梅”为主题,青砖拼铺的梅花、景墙与梅树,庭院中保留的惠兴女士的雕像,形成人工与自然的微妙对比,体现了“以少胜多”的传统意境美。地面以草皮,石材铺地为底,以粉墙为背景,翠竹森森为点缀,梅树挺拔的生姿为标志,这种“以壁为纸,以梅为绘”别具一格的环境景观,凸显了清晰的林木轮廓和剪影效果,具有传统中国画的韵味。定会让师生在此得到极大的身心放松与文化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