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宁,李秀珍,许 甜
(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a.门诊部; b.急诊科,广东 东莞 523721)
静脉输液具有给药方便、起效迅速等特点[1],是临床上常见且重要的给药方法。门诊治疗是治疗疾病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也是医患纠纷发生率较高的区域,其中儿科患儿是输液患者中的一类特殊群体,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年龄较小的患儿,并不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身体状况[2]。此外,我们国家的家庭结构大多数为“4+2+1”的形式,祖辈和父辈都以孩子作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当患儿出现疾病时,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出现焦虑和不安的情况[3]。在进行静脉输液时经常会出现恐惧和紧张的心理,患儿很容易出现哭闹或者反抗治疗措施的情况,为穿刺和护理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随着当前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儿科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了许多医护人员的重视和广泛应用[4]。基于此,笔者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中应用效果。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需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80例,主要的疾病类型为发热、呼吸道感染、腹泻和支气管炎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男57例,女33例;年龄0.5~13岁,平均(6.9±1.3)岁。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年龄0.5~12岁,平均(6.7±1.2)岁。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在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研究的可靠性,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静脉输液穿刺全部由同一组穿刺技术良好,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输液时间均控制在2~4 h。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儿减少对于病症的心理障碍和消极情绪,让患儿能够更加舒适。具体干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环境干预:需要保持儿科门诊的空气流通、湿度和温度适宜,保持诊室内具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并且将原有的门诊布局改为患儿接待区、分区治疗区和治疗等待区,并且需要设置儿童座椅和家长座椅,以便于前来治疗的患儿及家长休息和等待[5]。在输液室内可以增设书架,书架上可以摆放一些儿童疾病预防保健宣传手册,或者是儿童画册,还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儿童音乐。护理人员应该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面带微笑,主动热情,给患儿以及家长亲切和温馨的感觉[6]。
2)情感干预: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直接接触患儿,并且护理人员留给家长的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家长的后续态度。因此,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时,护理人员应该面带微笑,使用大众化、亲切的语言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应该多抚摸患儿,拉近与患儿的关系,和蔼可亲,语气温和,给予患儿鼓励和安慰,以便于减少患儿恐惧和紧张的心理[7-8]。
3)行为干预:在面对一些年龄较小的患儿时,采取静脉穿刺措施之前,护理人员可以播放动画片,为患儿讲故事和玩玩具等方式,个性音乐主要是针对患儿的年龄不同播放,如1岁以下的患儿播放胎教音乐;1岁以上的患儿播放患儿树脂的乐曲、歌曲、自然界虫叫鸟鸣等,患儿自行选择,采用佩戴耳机的方式聆听,控制在25~45分贝[9],从而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然后在为患儿完成后续的静脉输液措施。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儿,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并且将其与其他患儿进行比较,激发患儿的竞争心理,以便于更顺利的完成静脉穿刺[10]。此外,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还需要严密的观察患儿表情和动作,及时了解患儿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并且还需要通过一些暗示性的动作和眼神来让患儿能够自觉改成一些心理动向[11]。
4)认知干预:由于患儿年龄的不同,静脉注射时所出现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同的,一些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能会担心静脉穿刺时液体外渗和疼痛等情况,此时护理人员需要主动进行安抚,减少患儿的担忧,同时还需要积极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请患儿家长帮忙监护,一旦发现穿刺部位出现肿胀,或者患儿感觉疼痛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检查针头是否出现脱落和移位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还需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为家长介绍一些静脉输液输液的注意事项,让患儿家长能够有初步的认识,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应该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和医生[12-13]。
比较2组患儿静脉穿刺时间、疼痛评分、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情绪稳定率及陪护满意度。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时间、疼痛评分显著减少,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情绪稳定率及陪护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各观察指标比较
现代护理模式已经向生理-心理-社会转化,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据相关报道[14-15]表明,小于5岁的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出现不合作情况的占四分之一。因此,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以外,还要争取患儿的配合,以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治疗配合度,提高患儿的输液治疗体验,在儿科门诊的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对于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和规避医疗纠纷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有研究[16-17]表明,对儿科门诊输液患儿采取心理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儿输液时的疼痛感,降低患儿的心理恐惧感,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FRANKEL等[18]研究显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反应,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后,通过对2组患儿的静脉穿刺耗时、疼痛和配合度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儿在各年龄分组的静脉穿刺耗时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配合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情绪稳定率及陪护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护理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儿科门诊输液诊室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为患儿提供医疗服务,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避免医患冲突,减少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