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硬膜外麻醉给药方案对足月初产妇分娩疼痛、麻醉药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0-09-09 04:00郑丽宾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硬膜外芬太尼用量

郑丽宾

(郑州大桥医院麻醉科,郑州 450000)

无痛分娩是指在分娩过程中通过应用镇痛类药物,阻断分娩时痛觉神经传递,从而达到避免或减轻分娩痛苦的目的,而硬膜外麻醉镇痛是无痛分娩的重要方法,其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得到临床公认[1]。在传统麻醉镇痛用药过程中常采用持续给药方式,但持续给药可能会提高麻醉药物用量,增加产间不良反应,从而影响妊娠结局。而硬膜外规律间断是指镇痛开始后每间隔1 h规律注入麻醉液进行麻醉的方式,它不仅不影响镇痛效果,还能降低产妇爆发性疼痛风险[2-3]。鉴于此,笔者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不同硬膜外麻醉给药方案对足月初产妇分娩疼痛、麻醉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足月初产妇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2例,年龄23~34岁、平均(27.32±3.68)岁,孕周37~40周、平均(38.39±4.11)周;观察组53例,年龄25~33岁、平均(28.03±3.41)岁,孕周38~40周、平均(38.51±3.98)周。2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头胎;2)产妇年龄20~40岁;3)产妇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麻醉及药物禁忌证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精神系统疾病者。

1.3 给药方法

2组均接受硬膜外麻醉,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予以静脉滴注复方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山东威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318010504),然后于腰椎3—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硬膜外置管3 cm,同时给予试验剂量1.5%利多卡因(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31911141)3 mL预注,确认无脊髓麻醉、无血管注入征象后,注射首剂罗哌卡因(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3B01011)与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81A05211)混合液10 mL,然后将注射泵通过三通连接用于自控镇痛,泵溶液为罗哌卡因7.5 mg·mL-1+舒芬太尼0.4 ug·mL-1。对照组于镇痛15 min后持续给药麻醉,速率10 mL·h-1。观察组于镇痛75 min后每间隔1 h注入10 mL混合麻醉药。使VAS评分维持在3分以下,产后1 h停药。

1.4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2组麻醉镇痛前及麻醉镇痛后不同时间节点分娩疼痛程度、麻醉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产妇疼痛程度,记录产妇镇痛前、镇痛2 h、镇痛3 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的疼痛程度,分值范围0~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痛,得分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严重[3]。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麻醉镇痛前后VAS评分比较

2组麻醉镇痛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镇痛前比较,2组硬膜外麻醉镇痛后各时间节点(镇痛后2 h、镇痛后3 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镇痛后各时间节点(镇痛后3 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麻醉镇痛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2.2 2组麻醉镇痛药物用量比较

观察组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1),见表2。

表2 2组麻醉镇痛药物用量比较分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产间发热15例(28.85%),观察组产间发热3例(5.66%),对照组发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胎儿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的重视,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不断受挤压刺激胎儿呼吸中枢,利于胎儿建立正常呼吸,更为重要的是胎儿头部经产道挤压,可提高胎儿脑部神经中枢兴奋性,利于胎儿日后生长、智力发育,对胎儿、产妇均有益处[4]。然而分娩过程中巨大疼痛使产妇饱受折磨,从而增加产程时间,影响妊娠结局。

硬膜外镇痛技术是临床常用无痛分娩的方法,其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已在临床广泛推广。在实施硬膜外镇痛时,临床常采用持续给药方式,但近年研究表明,产妇镇痛分娩可诱发产间发热现象的发生,而发热现象可能与镇痛药物用量密切相关[5-6]。罗哌卡因属长效肽胺类局麻药,其能降低神经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透性,抑制神经冲动传导,且不通过胎盘屏障,安全性较高,故而被广泛应用于产科镇痛分娩,是目前分娩镇痛理想药物[7]。舒芬太尼属人工合成阿片类麻醉药物,其麻醉效果好,起效快。但二者高浓度时可导致血管舒张,改变下丘脑体温调节机制,从而引起体温升高或发热现象[8-9]。降低药物浓度能减少产间发热现象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镇痛后2 h、3 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产妇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可见硬膜外镇痛分娩能有效减轻产妇疼痛程度。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后各时间节点(镇痛3 h、分娩时、分娩后1 h)VAS评分、麻醉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不良反应(发热)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见硬膜外镇痛规律间断给药的镇痛效果优于持续给药方式,且能降低麻醉药物用量,减少产间发热发生率,与国内文献[10]的研究结果相符。

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是指镇痛开始后每间隔1 h规律注入麻醉液进行麻醉的方式。分娩疼痛属生理性疼痛,其疼痛性质有别于病理性疼痛;另外由于分娩镇痛具有个体疼痛程度差异,因此间断给药有较好的可控性,规律间断给药产生的峰谷效应在产程中表现出真实的连续镇痛作用,故间隔1 h规律间断用药不仅不影响硬膜外镇痛效果,还能降低无痛分娩中产妇爆发性疼痛风险,改善硬膜外镇痛效果[11-12]。同时规律间断用药能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轻药物浓度,从而降低发热现象发生。研究亦显示[13],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利于产妇散热功能恢复,从而减少热潴留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足月初产妇而言,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方案能显著改善硬膜外镇痛效果,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常见发热现象发生,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硬膜外芬太尼用量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行TURP术老年病人硬膜外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类鸦片止痛药在英国泛滥成毒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发明速递
舒芬太尼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研究与分析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