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骁俐 王泽华
在儿保门诊中时常发现,一些带宝宝进行42天体检的新手家长对宝宝听力检查不甚了解,从而产生诸多疑问,就此为大家一一解答。
听力对于婴幼儿和儿童非常重要,年龄越小,影响越大,出现问题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影响越大。宝宝6个月开始牙牙学语,1岁左右进入语言的飞跃阶段,2~3岁能掌握日常用语, 7~8岁逐渐巩固语言能力。如果重度以上听力损失的孩子,先天或1岁以前没有得到及时的有效治疗,则必然发展为聋哑。如果2~3岁时发病,由于失去了巩固语言的机会,也将发展成聋哑。如果7~8岁发病,大多能保留原有的言语能力,但由于不能得到持续的语声刺激,发音不能自我纠正,语音语调多有异常。
除了因聋致哑,儿童听力损失对孩子的认知、社会技能、心理,也会造成巨大影响。听力减退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不佳,成年后也可導致就业机会减少,工作表现不佳,沟通困难,容易感到愤怒、孤独、压抑,持续的心理创伤和情绪将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和个人的幸福。
有时候家长的观察并不准确,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家中观察不能区分声音的音量,宝宝轻度的听力问题不易发现。
2.宝宝只是单侧耳发病,不易被家长察觉。
3.宝宝没有感受过正常的听力状态,自己感觉不到听力异常。
4.宝宝感觉到异常,但是自己不会表达。
因此,到医院体检时,用仪器检查一下宝宝的听力,是非常必要的。
有些疾病是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中耳炎等,之前的检查只能说明当时的状态,不能说明以后都不会有问题。因此,要定期检查。
目前,用于听力筛查的项目主要有四种:儿童筛查式听力计、声导抗(鼓室图)、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第一种属于主观测听法,后三种属于客观测听法。这几种方法因其特点不同,被应用于不同的阶段。
1.儿童筛查式听力计
在隔音室中,用便携的听力计在宝宝左右耳边50厘米处,分别以不同频率(0.5kHz、1kHz、2kHz、4kHz)给声,观察宝宝是否转头寻找声源,属于主观测听法。主观测听法因受人意识影响,可能不是那么精确。当筛查发现可疑的情况时,还要结合客观的检测方法。
2.声导抗(鼓室图)
婴幼儿和儿童是中耳炎的高发人群,因此中耳炎是造成这一年龄段儿童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由于鼓室图检查客观、快速且不受噪声影响,对于中耳病变又非常敏感,已经被很多听力保健机构作为常规的听力筛查工具之一。鼓室图曲线的形状、波峰与压力轴的相对位置、峰的高度、曲线的坡度和光滑度可以客观地反映中耳鼓室内病变情况。通过这个检查,就可以获知宝宝的中耳情况,有没有中耳炎几秒钟就可以知道!
3.耳声发射(OAE)
这种检测方法因操作简单便捷又不贵,常被用于正常出生的宝宝出院前听力筛查,或者幼儿园常规听力筛查。如果检查通过,可以说明从外耳道到内耳耳蜗这条通路没问题。但是,需注意OAE检查结果正常并不能直接解释成宝宝的听力是正常的,只是反映外耳道到耳蜗的听觉通道没有明显病变,有的宝宝听神经或大脑的听觉中枢出现问题,这种筛查方法是无法将其检出的。
4.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
在客观的听力筛查方法中,AABR和其他相比所检测的通路更全面,如果这项检查通过,可以肯定您的宝宝听力没有问题,这是其他监测方法做不到的,所以推荐每个宝宝都检查一次。但由于AABR没有OAE那么快捷方便,所以在产科临床中,正常出生的、没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宝宝一般都是采用OAE的筛查方法,而对于有一些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宝宝,是一定要行AABR筛查的。高危宝宝主要包括有家族遗传史、母亲用过一些药物,新生儿宫内感染、新生儿畸形,出生时有窒息等抢救的宝宝。
1. 外耳道内有耵聍(耳屎)栓塞,或有外耳道塌陷。
2. 中耳腔内羊水、胎脂胎粪尚未排出或患有中耳炎等中耳病变。
3. 患有内耳疾病如先天性内耳畸形等。
4. 听神经受损或发育异常。
5. 先天性喉鸣或感冒时呼吸声重,会增加筛查时的异常,导致通不过。
这些情况背后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需要医生来具体分析诊断,必要的时候还要行进一步的检查,但是在完善检查和最终诊断前,家长无需过于紧张。
(编辑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