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程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随着奉化2016年“撤市设区”带来的宁波行政区划的调整,奉化加速融入宁波都市圈、接轨宁波发展规划。作为融入都市圈、推进宁奉城市一体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快速交通体系是扩大交通辐射范围、提高交通“时效性”、支撑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宁波轨道建设中,轨道1#线、轨道2#线一期已建成通车,轨道3#线、宁奉城际线、4#线、5#线等第二轮建设已全面启动。奉化轨道网衔接宁奉城际线将构建奉化—中心城快速公交体系,为将其与宁波轨道网统筹规划建设提供契机,以支撑行政区划调整,推动奉化“同城化”发展,加快佛教名山的建设。
(1)现状公交竞争力不足、分担率偏低,客流量增长率(4.85%)远小于私家车(16.6%),个体交通吸引力逐年增强,公共交通出行结构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图1 奉化现状出行结构
(2)公交系统总体规模不足,缺少大中运量骨干公交线路,中长距离公交服务水平较低,吸引力不足,导致核心区与外围组团联系较弱,不利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扩展;
(3)奉化与宁波中心城快速、高品质的公交联系尚未形成,现状主要依赖个体交通进行宁奉之间的联系。宁奉城际铁路目前在建中,中长距离公交出行缺乏吸引力,不利于与宁波中心城的一体化发展;
(4)溪口与宁波市区及各交通枢纽缺乏快速化公交联系,导致奉化各旅游景区的对外交通联系较弱,吸引力相对较弱,不利于奉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上位规划,奉化公交体系发展:
(1)规划2020年公交分担率提高到15%~20%,远期公交分担率应达到30%以上。
(2)奉化将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一体化公交体系,则2020年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比重应达到25%~30%,远景年应达到50%以上。
(3)宁波轨道交通网络的大规模建设为奉化公共交通的发展带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宁奉城际线(S3)进入奉化,计划2021年通车;轨道K1线也已纳入规划研究。
(1)往宁波各区的公交需求走廊
随着奉化区与宁波各区的一体化发展,奉化与其他区域之间的通勤和商务出行大幅增加,出行比重由现状的3%增至2020年的10%。
其中,与三江口组团的高峰小时公交需求达到2.8万人次/小时,往鄞州中心区、东部新城的公交需求达到2.2万人次/小时,往海曙片、栎社机场、北仑等组团的高峰小时公交需求达到0.8~1.0万人次/小时。
(2)奉化区内部的公交需求走廊
奉化区域内部的公交需求主要集中在核心区与溪口、尚田、莼湖之间的出行;“溪口镇-中心城-滨海新区-阳光海岸”走廊有较高的公交出行需求;弥勒大道、四明路、南山路、奉莼路承担较大的公交客流需求。
(3)奉化中心城公交需求走廊
奉化中心城的公交需求走廊呈“井字型”分布,呈现明显的东西与南北轴向分布,连接方桥、核心区与尚田镇的南北向客流需求最大,连接溪口、核心区与西坞的东西向客流次之;南山路、四明路、大成路、东环路和金海路承担较大的公交客流需求。
根据2007年发布的《城市交通分类标准》(CJJ/T 114-2007)中的定义:单轨系统是一种车辆与特制轨道梁组合成一体运行的中运量轨道运输系统,其轨道梁不仅是车辆的承重结构,同时是车辆运行的导向轨道。单轨系统适用于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1.0~3.0万人次的交通走廊。其占地少、路权独立、运行安全,建设适应性较强。具体来说,单轨系统存在以下几点优势:
爬坡能力强:突破地形的限制;②转弯半径小:路网适应性强;③占地少:节约用地,道路改造成本低;④噪音小:环境友好,社会影响小;⑤桥梁结构轻盈:景观效果好,适合旅游城市;⑥运量适中,建设周期短,造价低:适合中小型城市或新区的快速化轨道交通需求。
同时,单轨系统也存在以下局限性:①道岔转换费时较长:限制列车最短运行间隔;②紧急情况下逃生通道疏散效率较低。
结合奉化的实际建设条件和规划控制,2020年奉化区内主要公交需求走廊流量将达到1.3~1.8万人次/高峰小时,单轨系统对奉化的交通需求适应性更好,符合奉化骨干公交系统的功能定位,适应奉化生态旅游的城市特色。
本次规划采用交通需求分析法进行线网规模测算。出行需求分析法是依据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需求分析结果,由单轨交通承担的客运出行量和线网负荷强度指标,计算线网长度,公式如下
L=Q×α×β/r
式中:L—单轨线网(铺轨)长度(km);Q—预测年单轨承担出行总量(万人次/日);α—单轨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的比例;β—单轨交通换乘系数;r—单轨交通线网负荷强度(万人次/(km·日))。
结合规划参数,计算得到奉化单轨交通线网(铺轨)合理规模为34~49 km。
表1 单轨交通线网规模测算表
线网架构在中心城呈“日”字型方格网状布设,向北对接海曙、鄞州区,该方向公交客流需求主要由宁奉城际线、宁波轨道3#线承担;向西直接联系溪口镇,支撑溪口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佛教名山的建设;向东连接西坞并辐射鄞州工业园;向南串联高铁枢纽、滨海新区和阳光海岸,以加强城市新区、度假区等城市特色产业区块的对外交通联系,支撑奉化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新区区位优势。
考虑主要公交需求走廊与道路建设条件,骨干线网架构宜敷设于奉化客流走廊的主次干道系统。经过对奉化主要公交走廊(如四明路、南山路、大成路等)的道路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单轨交通仅需占用1.5 m~2.0 m的空间设置结构墩柱的技术条件,奉化的主要公交客流走廊基本满足单轨的布设条道路条件。
结合四明路线位与弥勒大道线位,本次规划提出2套线网方案,并从建设规模、线网功能与工程实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
(1)四明路方案
单轨线路:上畸线-四明路-南山路-金钟路-金海(东)路-沿海中线,与K1线在南山路形成平行换乘站,在金海路站衔接宁奉城际线。该线网沿线可以服务萧王庙初中、浙江医药高专、汽车站等主要客流集散点。规划一期线路连接“溪口-核心区-火车站”区段,建立与对外交通枢纽的快速联系;二期线路延伸至滨海新区、阳光海湾,以促进新区的开发建设。
方案优点:①符合主要客流方向;②一期线路在主城区沿南北向布设,符合奉化的城市结构发展方向,有利于扩大单轨的服务范围;③服务萧王庙、滕头等地区,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方案缺点:①四明路沿线用地未完全开发,近期客流基础有限;②溪口至奉化城区存在一定绕行。
(2)弥勒大道方案
单轨线路:黄岭路-弥勒大道-大成路-金钟路-金海(东)路-沿海中线,在南山站衔接K1线,金海路站衔接宁奉城际线。该线路沿线可服务奉化中心新校区、奉化实验中学、汽车站等交通集散点。规划一期线路连接“溪口-核心区-火车站”区段;二期线路同四明路方案。
方案优点:①大成路道路条件优越,沿线用地已逐步开发,近期客流基础较好;②溪口与奉化城区联系更直接。方案缺点:①无法服务“溪口-萧王庙-江口”客流主通道;②线路在弥勒大道存在穿山段,该段客流覆盖率较低,建设成本较高。
(3)综合比选
表2 线网方案综合比选
本次规划将对两个线网方案从建设规模、 线网功能、工程实施方面进行综合比选,尤其在建立奉化中心城与宁波中心城联系以及与周边组团的联系的直接性、换乘的便利性上进行定性的比较。从加强奉化与宁波中心城的联系,提高近期建设线路功能性的角度出发,推荐四明路方案。
全线设站25座,平均站间距1.8 km,其中老城核心区平均站间距1.0 km。
基地1为主要车辆基地,具备保养、检修等较完善的功能;基地2设置于终点站附近,位于沿海中线在规划养老社区的北侧地块,占地15公顷;基地2相对靠近滨海新区比亚迪产业园,便于维修外委。
规划采用以高架为主的建设形式,局部区段根据建设条件采用下穿:(1)单轨下穿甬台温高铁,通过地下形式与奉化火车站衔接,地下段长约1.6 km;(2)单轨穿山段位于火车站-莼湖镇区段,总长约5.5 km;(3)高架段总长约36.9 km,占总铺轨里程约84%。
本次建设时序计划结合宁奉城际线、K1线的建设计划,从奉化轨道网的功能性近远期需求出发进行规划研究。
近期功能需求:对接宁奉城际铁路,接驳奉化火车站,加强对外交通联系;改善溪口镇对外交通条件,支撑佛教名山的建设;满足中心城基本通勤需求。一期建设线路方案:建设区段溪口站-火车站,运营里程21.0 km,铺轨里程21.0 km,建设站点15座。
远期功能需求:构造中心城骨干公交网络,发挥轨道网络效应;服务滨海新区与阳光海湾,提升新区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奉化与宁波中心城的联系。二期建设线路方案:建设区段火车站-养老社区站;铺轨里程23.0 km,新增站点10座,全线根据具体交通需求采用大小交路运营。
单轨系统能满足中运量需求,投资低、工期短、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且噪声低、振动小、景观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基础;还具有爬坡大、转弯半径小、地形适应能力强和占地少等优点,适合作为中等规模城市轻轨(中运量系统)的主导模式。国内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城市已开始单轨交通系统的建设筹备工作,而合理的前期规划研究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其交通功能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筹备建设城市之——宁波奉化的实例分析,探讨了单轨交通的适应性及在中小型旅游城市的功能定位,重点探索了在线网规划与综合规划中的规划方法与实践,对其他各城市的单轨交通系统规划有一定的借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