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荣
(五常市公路管理站,黑龙江 五常 150200)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交通运输已呈现出大流量与重荷载的发展趋势。在以往,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半刚性材料,实际运用过程虽能发挥出整体性、耐久性以及稳定性等技术优势,但不可避免会通过中断交通,来达到工程项目的建设预期。为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相关人员研发了水泥稳定基层技术,其具有工艺简单与经济效益高等优势,最主要的是能够解决中断交通施工所带来的消耗问题。具体施工过程,为强化工程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通过严格执行首件制。为使该项技术工艺更多地作用于不同建设环境,研究人员以贵州毕节地区某国省干线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其施工准备工作与技术运用要点,以期提高水泥稳定基层结构作用实践的普及度。
技术准备工作,首先,技术与施工操作管理人员应在明确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熟悉施工图纸内容。其次,对首件施工内容进行测量放样处理,以保证路面中线、高程以及宽度的准确性,进而确定拌和机运行使用标高的基准控制线。此过程,路线两侧,应采用10 m直线段钢钎,并将曲线段5 m间距设置在地面上。最后,施工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保证现场施工操作的配合比。
施工准备工作,首先,底基层的验收,下基层的施工前期,应对底基层进行全面的检测与数据整理,以保证其各项指标参数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此外,还应对下承层进行清理,并通过洒水控制好路段的湿润度。对于上基层的施工处理,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就是清理,并洒水湿润。
其次,施工人员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将基层施工场地与材料设备设置在指定位置。其中碎石材料,可由工程自身料场进行生产,少量向外采购。此过程,碎石场地应按照业主要求进行硬化处理,并保证临时设施作用的完整性。
再次,对原材料进行进场试验,对于大多碎石与石屑,可自产,以将频率与性能质量控制在规范标准范围内。此外,每天的备料应保证平均在1 500 m3,以满足基层施工使用量需求。对于施工单位与监理部门,应将验证试验的工作重点放在配合比与生产试验配合比的控制上,以使原材料作用效果处在随时投入施工的状态。
最后,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应保证拌和机、压路机、平地机以及自卸汽车等机械设备高运行效率的情况下,完成安装调试工作,以达到运行使用的高稳定性需求。
铺筑施工前,除了要进行底基层顶面的清理,还要保证其表面不受任何杂物或是松散层的影响。此外,还要喷洒少量的水,以保证路基层结构表面的湿润效果。即以不积水且较平稳与密实的状态作用于水稳基层首件工程施工建设环境。
一方面,施工技术人员应采用厂拌法进行拌和,并将碎石水泥稳定比例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具体操作过程,应严格控制实际加水与拌和机的喂料速率,进而使混合料以色泽均匀状态作用。另一方面,施工现场应配备试验人员进行随时监测,即对每天搅拌出料进行取样配比检查。
基层施工技术人员应采用平地机与挖机配合方式,来将铺筑的松铺系数、厚度控制在均匀效果范围。此外,还应采用已固定标高基准线方法的情况,对路面纵横坡的坡度进行控制。当铺筑作业开始后,应立即检测已铺混合料与虚铺混合料的厚度与横向坡度。如与要求不一致, 应及时调整, 并在达到规范标准后,再进行铺筑操作。通常情况下,基层铺筑每15 m,需要进行一次混合料表面、虚铺标高以及横向坡度的检测。值得注意的是,压路机的运行使用不得出现调头、突起以及急刹车等情况,以避免底基层表面受到损坏。
本工程设计确定的碾压施工方案,采用了钢轮振动压路机,并对其头两遍的碾压速度提出了控制在20~30 m/min以内要求。碾压过程中,应保证后轮重叠1/3轮宽,以使摊铺碾压厚度与宽度不会对碎基层整体的压实度带来影响。为保证断面与路拱的适当性,应控制好压实操作,即保证表面平整且无轮迹或是隆起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人工夯实方法,以使压实密度达到预期。
如表1所示,为检测工作开展施行的施工路段检测频率。
表1 施工路段检测频率
对于外观的检测,施工技术人员应将表面平整密实、无明显离析或是无坑洼等,作为衡量依据。此外,施工接茬,应以平整与稳定状态作用。如检测合格,则表示水泥稳定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方案能够达到预期,应更多地运用于不同建设要求与施工情况的国省干线工程。
综上所述,国省干线的半刚性材料改造工程,应在明确水稳基层施工准备要求的情况下,对各项改造施工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施工按照技术质量标准要求进行施工,进而提高控制措施运用的可靠性。故,研究人员应将上述分析内容与科研结果更多地作用于实践,进而保证国省干线工程的建设使用达到预期,最终满足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