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圣魏
大山脑自然保护区,位于赣州市南康区浮石乡窝坑村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5%,最高峰海拔近八百米。整个林区东西走向,类似带状型,章江如练带蜿蜒而过。大山脑景区是一幅山青水秀、诗意盎然的原始江南山水版图。清悠、典雅、空渺,给人心旷神怡的诗韵美……
大山脑绿之韵妩媚动人。大山脑群山环抱、山峦重叠、绿意葱胧、泻翠浮春、幽谷深邃、溪流清澈、诗意盎然。山中有云豹、水鹿、穿山甲、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福建柏、闽楠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0余种。这里的风景虽比不上名川秀水,但有异曲同工之处,山是一样的清翠可人,水是一样的沁人心扉。小瀑布、小峡谷随处可见,纤尘不染的空旷山野,如处女般安静典雅。这里是一日游的好去处,是心灵栖息的驿站,每年区内及邻县的男女老少都喜欢来这里避暑疗养、旅游观光、徒步登山、骑车健身和开展青少年夏令营活动。
大山脑山下的窝坑村,五年前交通不便,产业不兴,是江西省“十三五”深度贫困村。2016年聪明勤劳的窝坑村民赶上了扶贫政策的春风,在扶贫挂点单位——赣州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发展乡村绿色旅游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和強村富民的“一号工程”来抓,突出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和“旅游+”为主题的绿色田园文章,把旅游与古驿道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水果蔬菜采摘、农家乐餐饮、亲子乐园、户外运动结合起来,建立了旅游驿站;开辟了乡村e邮电商服务网点,实行了“村游乐购+乐购村邮”的乡村一日游体验服务;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和光伏发电,先后建立葡萄基地、蔬菜基地、石蛙蜜峰和茶叶四大养种殖业基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窝坑村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全村实行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建立了垃级回收积分兑换日用品的“垃圾银行”。如今的窝坑村村容整洁,青山绿山与村民人居环境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大山脑茶之韵清香四溢。站在大山脑山顶,俯视山夹两盆的窝坑村,思古之情油然而生,浮石雄厚的文化底蕴和苏东坡先生饮茶论佛的虚怀若谷胸襟再次显现。山上山巅形如天壶,山涧泉流飞下,烟雾渺渺。山下茶场如梯次第开,数百亩茶园满眼叠翠绣成堆,丛丛茶树吐新蕊,缕缕清香袭人来,婆娑起舞迎宾客。茶香似花香,茶香胜花香,此刻仿佛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绿茶清香。从来佳茗似佳人,那茶香犹如诗人苏东坡先生的茶诗咏赋,《舟次浮石》诗吟仿佛从远古逶迤而来。相传这首诗是苏东坡先生来浮石专程拜访归隐于此地一位高僧,高僧特地给他品尝了当地的一种极品好茶,名叫“蕉溪茶”。品茶论佛间,东坡先生大赞浮石窝坑蕉溪茶,即兴挥墨写下了千古名篇。
舟次浮石
渺渺疏林集晚鸦,孤村烟火梵王家。
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
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
只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
“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九百多年前的茶诗篇就这样镌刻在南康区浮石乡窝坑村,至今仍然被世人津津乐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窝坑村民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充分利用大山脑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东坡先生的人文环境,大力发展绿茶基地,打造淳朴流香的“诗茶文化”。2018年建立了“赣州大山脑蕉溪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年产茶叶1.5万斤,生产的“蕉溪剑绿”成为赣南的名茶之一,畅销全国。绿茶产业带动全村120人就业,带动20户贫困户家庭脱贫,贫困户家庭仅茶产业劳务收入超过一万元。据公司董事长施徳松介绍,现在公司还处在成长发展阶段,三年后,公司将把蕉溪茶发展成“公司+农户”的现代企业,扩展种茶规模,种植茶树预计400亩,直接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如今的窝坑村已成为赣南率先脱贫的一个典范,“诗茶文化”已成了农村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小茶树、大产业,是山上的希望,是绽放在窝坑青山绿水中的一朵奇葩。
大山脑红之韵代代传承。站在大山脑山顶,窝坑的红色峥嵘岁月历历在目。1934至1937年陈毅元帅率领红军在赣粤边界开展了坚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他们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坚持下来,用最劣等的武器与数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看着大山脑莲花坞练兵场遗址和彻悟陈毅诗词,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战士们苦练杀敌本领、誓师出征的斗志昂扬情景。如今窝坑村“红色”教育代代相传,窝坑村民依托这一红色资源,建起了村道沿线的红色文化场景,塑造了陈毅元帅“红诗”《梅岭三章 》艺术墙和红军骑马铜像,构筑了“红色”精神家园,窝坑村已成为后人“红色”旅游的好去处。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力地壮大了集体经济,助推了贫困户家庭脱贫。
来吧!去感受下“江西省3A乡村旅游景点”--南康大山脑,去感受下绿色“洗肺”,古诗“洗心”,红色“洗脑”的一村山水满园诗的南康“后花园”。站在大山脑山顶,众览群山万物,仿佛感受到一种大气磅礴的诗意。那绿浪涌动、那绿茶飘香、那红歌回荡,那脱贫村民的笑脸……就像一首首优美的诗,久久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