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卉
摘要: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一直备受国际关注,其具备较高的物质价值,在社会发展历史中一直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稳步推进与工业生产的急速发展,石油的作用已经上升到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地步,对于石油的开采工作也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需要多方的监督与意见。从石油的地质与形成的角度来看,其演化周期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范畴,因此其开采工作不能只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利益增长,而应考虑到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做好资源保护工作,避免急功近利主义上行。
关键词:石油地质;石油形成;石油开采
根据中国自然资源部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9》数据显示,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从2015年开始呈现出下滑趋势,一直保持较为低的位置。中国当前的石油开采仍以内陆为主,海上石油资源的开采仍未纳入长期发展的资源支持中,至目前为止我国石油市场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强,进口率已经超过了70%。探究这一不均衡数据的背后产生原因,一方面石油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演化形成的时间超过了上亿年,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而言是一种珍贵资源。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不管是工业生产需求还是民众生活需求都在不断增加,总体上体现出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在此背景下,石油开采相关的部门与工作人员应当就我国的石油地质条件,石油形成原因以及石油开采的科学性进行深入思考,做出合理的开采规划,尽可能同时满足我国当下社会发展需求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石油地质概述
石油资源一般贮藏在沉积盆地等地理环境中,经过了亿万年的地壳运动与改造才能得以成型。因此石油分布的地质规律可以将我国沉积盆地的分布作为参考。沉积盆地是指在地壳运动中,某一区域经历了不断下沉的时期堆积了大量沉积物,且沉积物的厚度比之周围土层的都更厚,是一种较为独立的地理区域。按照当前地理概念中对于沉积盆地的定义,其沉积岩层不能小于一千米,因此地质形成的时间跨越了历史与现代,界限并不十分明晰。此外,沉积盆地的一大属性便是其具有较强的原生性,较大程度上保留了该区域的原生地貌,对于地理勘探和历史考察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由于沉积盆地的特殊地貌,其地质层中含有流体矿床的几率比之其他地质环境都更大,目前在我国境内发现的规模较大的油田都属于沉积盆地地质。了解了石油地質的特点,再思考当前石油开采的工作就更为清晰,石油开采的方向与范围设定工作的效率都能得到极大提升,对于探明我国石油储存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石油地质和石油的形成关系
石油形成的原因在当前的学术界有两大基本理论,即生物成油理论和非生物成油理论,其与石油的地质演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生物成油理论也称罗蒙诺索夫假说,其提出石油的演化生成至少需要两百万年以上的时间,目前我们所能勘探到的石油资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亿年前,也就是侏罗纪时期。随着地球上亿年的漫长演化,在未止歇的地壳运动影响下,大量古生代的动物与植物在死亡后,其身体内部的有机物质与泥沙等物质混合、分解、演化,最终伴随着成绩盆地的形成而被压缩加热成当前的石油资源。罗蒙诺索夫假说指出有机物在上亿万年的压缩与加热过程中,逐渐堆积在沉积岩下层,形成了油页岩,在地下环境中其状态未存的条件缺失,因此又由固态转化为液态与气态,其在向上渗透的过程中,由于岩层的密度较大,阻碍了其最终的渗透途径,导致其积聚起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油田。一般而言,石油资源并不会单独存在,而是在沉积盆地的地质条件下大量积聚,堪称地球演化为人类送上的最厚重礼物之一[2]。其次,非生物成油理论与生物成油理论在体系上大致相同,其是在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的理论基础上衍生的,该理论认为石油并不完全是由当前普遍认为的生物残骸演化而来,而是通过碳氢化合物形成。其认为在石油的构成物中发现的生物标志只是碳氢化合物在向上渗透过程中自然裹挟的,其本质仍以碳元素为主。这种理论目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与认可,但也为目前油田中常现的未知油源解释提供了新的视角。综上所述,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关系是十分紧密的,掌握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石油开采工作只能是百利而无一害。
三、石油地质和石油开采的关系
(一)基于石油地质出发的开采注意事项
由于石油的液态特性与形成地貌的特殊性,因此石油开采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由于石油是液态的,且在不断地流动,油藏位置、深度等都在不停的变化,给石油开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石油开采的方案势必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改进,从而较好的完成开采工作。其次,石油在原始状态被开采出来时,长时间的接触对于人体有一定的损害,因此要保证石油开采者与石油之间的隔离工作落实,既能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能保证石油矿藏资源不被污染。此外,由于石油地质的特殊性,不管是在内陆还是海上勘探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很大影响,因此石油开采工作必须要对项目的地质环境有着深入的了解,如油水边界、分割断层、油气层厚度变化等,从而保证油、气流动在可控范围内,提高石油开采的效率。
(二)适应石油地质的开采方法
基于我国石油地质的现实条件出发,为了满足我国石油市场的需要,石油开采人员应当积极探索实用性更高的开采方法。在当前的石油开采方法中,以土壤烃气体测量、稳定碳同位素法和电测量法与井下地球化学勘探方法较为普遍。其中井下地球化学勘探方法是利用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发现探明地下元素的分布规律与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打井等工作,是科学性与专业性较强的石油开采指导方法[3]。只有基于我国石油地质的真实情况出发进行思考,选取适应的石油开采方法,才能保质最终的石油开采质量,满足我国经济市场当前对于石油资源的资源,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
结语:
石油作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必要资源,由于其不可再生性而变得更为珍贵,让本就困难的石油开采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大。基于此背景出发,在进行石油开采工作时,相关人员一定要对石油地质、石油的形成原因以及与石油开采的关系形成科学客观的认识,从而采取合理的开采方案,保证石油资源充分利用不被浪费,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中红.中外油气田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2(3).
[2]张舒杨.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研究[J].中国石油石化,2017(6).
[3]马玲.浅析当前中国石油开采的现状及其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