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玉印创作记录

2020-09-07 07:59问晓天
书法赏评 2020年3期
关键词:篆刻家印章篆刻

问晓天

汉玉印以其特殊的载体而创作出有别于其他印材的艺术特色,整饬匀称的空间布局、因势利导的结字特点、爽利的刀法、因质地脆硬崩裂而残缺的自然缺憾美等特征,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对不同气质的篆刻家发挥着与其气质相应的作用。在篆刻史上篆刻家们对汉玉印的研习,有心追手摹的高度摹古追求,也有对其章法布局、结字、线条、刀法等特点单项或多项的学习,并加以发挥开拓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气质,创作出既具有高古气息又兼时代特色与个人风貌的篆刻作品。

此次篆刻课程老师带领我们从秦印入手,溯其源流,知其发展,从印章的起源到现状。我对刀法和印面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了篆刻的丰富性,古玺的恣肆,秦印的宽博厚重,汉印的恢弘大气。

学习印章,我们都从临摹开始,以创作小结。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浏览借鉴当代篆刻家的作品,体味当代人创作的思路、运用的技法、篆刻的风格。学习古人,且与时俱进,下面我谈一下我在课程中的两方仿汉玉印创作记录。

第一方印印文“嘉丽”,出自唐代诗人孟郊 《感怀》诗之四:“ 长安嘉丽地,宫月生蛾眉。”“嘉丽”二字也寓意美好。

(嘉丽 问晓天)

我在创作汉玉印风格的“嘉丽”一印时,遇到了和“赵嘉”类似的文字结构,于是也采用了这种艺术处理,突出了印面大量平直笔中左上角和右下角的曲笔呼应,同时也强调了平直笔的块面组合。全印对比、呼应非常适度,效果生动而理性。

老师在讲授玉印相关的知识时,不止一次的提到要将鸟虫篆和此类印章结合起来观察比对,找共通点,尤其是带有鸟虫意味的盘曲线条,在设计这方印章中,全印大部分横竖的直线之中,“丽”字下半部与“嘉”字的“力”部突显细腻优美的曲线,而且位置分布合理,具有呼应意味。这种呼应的量在全印中的比例不大,但是效果分外突出。这方印意外的残损又为本来精金美玉的印面增添了变化。

(赵嘉 汉玉印)

章法上,如果把两印对比,其近似的章法元素非常明显,李刚田先生云“入古愈深,所得愈新”,古印中取之不尽的素材永远是我们出新的源泉。

第二方印印文“安适”,出自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又按《左传》称公叔文子老矣,輦而如公。盖以人挽舆尤觉安适也。”汉玉印多为两字,竖长的字形自然形成竖势上的笔画突出,加之笔意细腻,垂落舒展姣好修美,赏心悦目。

(安适 问晓天)

老师的课程中带领我们解读汉玉印时提到,观察汉玉印的线条时,不能只看到印章秩序感的一面,更要在稳中求“变”,这些汉玉印中高明且隐蔽的转换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在极力追求舒展修美的风韵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可能的负面效应。

在谷松章先生的《中国篆刻汉印解读·汉印卷》中,讲过“十二笔法则”,对于竖笔超过12 笔的玉印,一般就只有紧密排列,玉印的特征更多地表现在线条上。而3 个字的玉印,竖线往往比较多,从感觉上,3 个字也比两个字要繁缛,所以也大略如是。

(姚安世 汉玉印)

字法上,我参考了近年出土的汉玉印“姚安世”,表现婉曲细腻的笔意,自然有向有背,此印的向背相对简单,难点在“安”字的左边第一根竖笔和第二根竖笔,全印的向背在这里有了一个微妙的转换,不仅保证了“安”字的雅正自然,也使得全印的向背搭配更合理。

一眼望去,竖线密密麻麻,但是没有单调呆板的感觉——玉印细腻的笔意表现使得每根线条都尽善尽美。这种竖线的堆砌,原本是一种重复拥挤的隐患,现在反倒成了作者表现消除这种隐患技能的难度标尺。这样密集中的生动更显得可贵!

(魏嫽 汉玉印)

在课程学习期间,老师也鼓励我们广泛阅览明清篆刻家们类似汉玉印风格的创作,如文彭、何震、邓石如、赵叔孺、陈巨来等人。以工稳印著称的篆刻家陈巨来也是取法汉印,主攻汉白文印和圆朱文印,对汉玉印也曾进行印拓勾摹,上石摹刻等。白文作品“画到梅花不让人”边款记录“醉石仿汉玉印,应志和先生之属。甲寅六月既望。辛卯六月,巨来再刻于沪上”,是他仿汉玉印的代表作品,与汉玉印作品“郭徹”结字等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同时也流露出了篆刻家深厚的汉官印基础。用毛笔勾摹了“楳缭”(勾录)“箸胥欸”(勾录)等,摹刻了“苏凤”(摹古)等一批汉玉印。

(陈巨来印)

(安持 陈巨来)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小小的印中,藏有无尽的变幻之美。《六祖坛经》中说到:石中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意思是说每个人天生都具个性,但后天的修养也是极其重要的,必敲击不已,火光才能始现。我们书法专业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我们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加之不懈的努力,方能厚学而养墨。

猜你喜欢
篆刻家印章篆刻
我们有印章咯
陈巨来印学思想举要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篆刻
印章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论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
大象的印章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