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防控疫情能力的审视与构建

2020-09-06 02:28张文宝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9期
关键词:依法法治防控

张文宝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长期战争,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疫情防控的领域涉及社会公共秩序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等。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而基层领导干部又是疫情防控最主要、最重要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承担着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大量任务。但是个别基层领导干部由于疫情防控工作不熟悉、依法行政能力不足,更需要运用法治思维防控疫情。为此,审视基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防控疫情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基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防控疫情能力,对推动疫情防控法治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基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防控疫情能力的审视

(一)基层领导干部对法治权威的认识还有待提升

應急状态防控疫情最能考验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水平,因为应急时期,政府的权力呈现急速扩张,个人的权利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守住法治的底线,树立法治权威、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贯彻法治方式。但是实践中,个别地方基层领导干部对法治精神和法治权威的理解和认识偏颇错位,存在以紧急状态下防控疫情为名义,逾越法治底线,有临时紧急状态下可以不遵守法律规定的错误认知。这种对法治精神和法治权威的认识偏颇,突出表现在疫情防控文件的规定上。疫情发生后,各地基层政府根据上级文件,结合当地疫情防控实际出台了疫情防控方案、预案、通告等文件。但审视基层党政机关制定的疫情防控方案、预案、通告等文件,是否违反宪法法律、是否符合传染病法规定、是否符合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是否和当地疫情防控实际相符合,会发现有些地方的文件并没有经过合法性审查,或合法性审查草率,甚至有的文件涉嫌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文件和通告的个别条款合法性受到质疑,有地域歧视和特定人员歧视之嫌。例如,疫情爆发初期,个别地方的文件规定拒绝或劝返湖北籍人员和车辆进入本地。有些地方法治意识比较薄弱,采取挖断道路,或在路上堆砌、封堵石块,企图切断交通,根本没有考虑行人和车辆通行问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时,一些地方文件在返岗复工上层层加码、在返乡政策上一刀切。

(二)基层领导干部在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存在执法越位

疫情就是命令,当全国各地启动应急疫情防控时刻,政府大量的执法人员、乡镇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乡村干部和广大抗疫志愿者奔赴防控疫情一线。主要到道路交通卡口、村居和社区封闭卡口和疑似病例的集中隔离点值守。卫健委工作人员、警察和市场监督人员等大密度进行疫情防控执法巡查。疫情严峻、上级命令和要求急迫、任务繁重、社会心理恐慌等等,致使上述人员在疫情防控和应急执法措施中,出现过度执法、粗暴执法和执法形式主义。这其中既有法规授权不足,执法主体资格受到质疑,也有一线防控人员的法治素养、法治能力不足,更有防控日久产生的思想松懈、厌倦带来的形式主义、走过场等。例如,一些疑似病例家被铁栏封门、个别居民因未戴口罩被游街。有些地方发生侵犯患者的隐私权,泄露私人信息,甚至将患者污名化称为“毒王”,给本已担惊受怕的心灵,涂上伤害的阴影。一些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做法,违背法律,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偏离法律轨道,防控疫情异化为防控人群,实际上疫情防控的是病毒不是人民。

(三)基层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法治宣传上效果不理想

基层领导干部推进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让疫情防控阻击战变成普法宣传教育的主战场。紧急状态下,疫情防控可能严重影响人们群众的生活和生产,使群众的权益受到一定的损失。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履行依法防控疫情的义务,支持和配合依法防控疫情工作,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但是实践中各地频繁发生个别群众哄抬防疫物资价格、拒不遵守依法防疫措施、甚至殴打伤害防疫工作人员和医生等违反依法防控疫情的行为。个别农村基层群众以自治为理由,擅自采取挖沟堆土等方式进行封村、封闭小区。殊不知封路封村要得到上级机关和相关部门依法有效授权和指导。由此可见,基层干部对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有效性、预防性不够,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法治意识不强,推进疫情防控法治宣传上效果缺位。

二、基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防控疫情能力的构建

(一)培育基层领导干部对法治的敬畏和信仰,筑牢其法治思维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重大进展,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不断提高,法治思维不断强化、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囿于其法治素养培育的非系统性、非专业化,带来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的碎片化、功利化。同时,我国几千来的人治传统和行政管理思维习惯,致使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不高、法治思维能力不强,缺乏对法治权威的内心敬畏和真诚信仰。因此唯有不断培育基层领导干部对法治的敬畏和信仰,才能筑牢其法治思维根基。法治信仰是人们基于对法治价值的信赖和寄望而产生的尊崇感,是人们对和谐秩序的内心追求。法治信仰同时也是构成人们法治思维的恒久动力源泉,通过主观能动而使人们自觉地进行利益调整活动。法治信仰作为一种内心生成和靠思维去推动的精神力量,需要通过对基层领导干部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法治精神、法治理念的学习来生成;需要加强疫情防控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以达至;需要在实践锻炼和个人利益考量中不断夯实;需要通过正面典型案例引导、反面违法案例警醒中不断提升。

(二)落实基层领导干部依法防疫的职责和职守,促进其法治思维认知

疫情的爆发和传播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给社会造成一定的恐慌情绪。因此基层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在落实依法防疫的职责和职守中,促进法治思维认知。基层领导干部要在履职尽责中认知疫情防控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自然要坚持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坚守法治的精神和立场。层领导干部要在把握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历史成就中认知疫情防控的措施已经从过去的临时性、无序性、随机性的行政应急管理转型为常态的、预先的、规范的法治型应急管理模式。层领导干部要在深谙法治价值和理念中认知疫情的突发性和法治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性,法治是主导的、根本性的。基层领导干部要在涉及防控疫情的具体问题和矛盾中运用法治原则、法律规范,结合其他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性衡量,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决策。

(三)强化基层领导干部依法防疫的考核和监督,培养其法治思维习惯

法治化思维是人们遵从法治精神来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性模式。基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控疫情不是应景,也不是装饰和门面。它不仅是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是适应法治化推进疫情防控的需要,它应该成为基层领导干部的一种职业习惯、思维惯性。这种法治思维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其在重大利益考量和应急事件冲击中也易朝令夕改。强化对基层领导干部依法防控疫情的考核,让法治思维习惯的养成内化于心、外化于心。制定量化、细化的考核标准,把基层领导干部坚持运用依法行政的原则和理念部署和推动疫情防控工作,作为考核的重点;把坚持运用平等、比例、均衡等原则妥善采取防控措施,避免防控泛化,引发社会纠纷矛盾作为考核的否定性指标。通过正反两方面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引导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习惯的养成。强化对基层领导干部依法防控疫情的监督,防止权力以防控疫情的名义、以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名义滥用。通过社会舆论、新闻媒体、上级部门和纪检监察等,将基层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越权、滥权等违法违纪问题公布于众,形成舆论压力和监管震慑,促使基层领导干部主动自觉的形成法治思维习惯。强化对基层领导干部依法防控疫情的奖惩,让担当作为者受益、违法乱纪者受罚。凡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控疫情效果好,敢于担当作为、履职尽责事迹突出的,要及时给与表彰、提拔和重用。凡是在疫情防控中推诿扯皮、推卸责任,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要及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或法纪责任。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成果,项目编号:QS202050。

猜你喜欢
依法法治防控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依法对刘明刚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广东省检察院依法对陈定坤决定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