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群
【摘 要】在面向当前经济多元化和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满足于日常需要的基础上,也在追求自身多元化的精神生活,进而呈现出了一种群众文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百花齐放的状态。然而我们在对于群众文化发展和创新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其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急需探寻顺应时代发展的对策对其进行解决和优化。因此,本文将围绕顺应时代发展探索群众文化创新理论与方法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推进群众文化领域卓越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群众文化;创新;理论与方法
一、群众文化的概念以及当前群众文化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群众文化的概念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换言之,群众文化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主要以人民群众的活动为主体,侧重于对于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和需求的满足。这也使得在群众文化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将群众看做文化活动开展的主体,将文化娱乐活动作为主要内容和载体,开拓了文化内容广泛和文化娱乐活动多元的文化工作、文化事业以及文化队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突飞猛进和卓越的发展进程中,逐步满足人们正常生活发展的物质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开始有了自我的精神需求和精神追求,更需要在新时期新的社会背景下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创新群众文化,不断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二)当前群众文化创新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群众文化卓越发展百花齐放的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其在创新与开拓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桎梏着群众网化领域的进一步成长。首先,是群众文化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缺乏主流的价值观念導向引导。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贸易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和经济多远的交流与开放互通,使得各个国家的文化和文俗大量涌入我国,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更有甚者,改变了我国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念。这种由于群众文化缺乏核心价值取向的主心骨问题,导致了在多元文化和思想思潮发展背景下的影响中,我国群众文化发展缺乏明确导向和正确引导。其次,随着新时期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现有的群众文化载体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来临的背景下,信息文化实时更新的状态愈加激烈,时代的潮流奔走向前,很多地方的群众文化内容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进行全面的创新与优化,无法真正调动起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新时代下群众文化创新理论与方法分析
(一)树立正确主流价值导向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新时期探索群众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明确群众文化的创新需要有一个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主流核心,以此为依托,帮助群众在汲取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辩证处理文化继承和借鉴的关系。特别是在对于我国文明古国历史进行研究和回望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我国既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与前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绚烂的文化底蕴。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文化政治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和思想思潮涌入我国国门,许多人民群众在汲取文化和思想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不坚定与不科学,萌生出了错误的认知。因此,在新时代发展潮流背景下,群众文化创新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导向,一方面,要辩证的看待我国历史文化,既要汲取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内涵资源,也要对于一些不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守旧思想和固化的内容进行摒弃,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过程中结合新时代特色,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在进行群众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群众文化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既能够有的放失的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和文俗品质,也能够秉承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意识,对其进行新时代的凝练与升华,以确保群众文化创新贴合我国群众接收水平和精神需求。
(二)创新时代文化发展路径
在对于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领域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我国群众文化事业在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普及性与公益性,这应是得在群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群众文化工作者缺乏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导致了在群众文化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达到与世界接轨,开阔眼界,向先进看齐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创新群众文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要将传统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拘泥于某种形式或场合的这种现状,进行改革与创新,充份利用好新时代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技术媒介,比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哔哩哔哩、微博等方式,以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进行文化信息的传播,在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的过程中,也能够扩大群众文化的受体,使得群众文化在发展与传播的过程中更具活力与动力。另一方面,在群众文化发展背景下,还需要充分考量到新时期的时代要求和时代背景,充分考量人民群众对于精神生活以及精神需求的重视程度,将群众文化作为一个切入点,开拓成创新的群众文化产业,依托传统文化点和群众文化、地域特征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创新,提高群众文化的传播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在5000年来一直有着自己的文化根基和文化脉络,也正是这种从古至今的文化底蕴和礼仪之邦的光芒照耀,使得中华民族在发展和前景的过程中,一直在积蓄新的力量和创新的动力,从而在新时代的今天仍旧熠熠生辉。同样,我们在新时期创新和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的开展群众文化的创新工作,要结合新时代的优势和平台,不断推进群众文化科学化、规范化、创新化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志佳. 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文化治理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樊瑞科.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梁俊海. 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人力资源建设问题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