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桃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水稻种植技术也取得很大进展。在优质水稻栽培方面,不仅需要加强稻种选择处理,而且还应该重视水稻田间管理工作,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促进水稻产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从而实现优质水稻高产栽培。
【关键词】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1水稻栽培技术存在问题
施用适量的化肥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并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但是,不合理施用化肥不仅会对水稻的质量安全产生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稻种植的成本,降低水稻的产量。滥用化肥是水稻种植的主要问题,大部分农户对化肥使用较为随意,没有重视对化肥使用量的控制,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化肥使用超标还会对水源、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并且这些影响都是不可逆的。
2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意义
水稻栽培技术水平决定着水稻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不足制约着水稻产量,而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则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不断增加,因此,需不断完善水稻栽培技术,促进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发展。
3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3.1优质稻品种的选择 宿松地处大别山南麓,位于安徽省西南边陲的皖、鄂、赣三省八县的结合部,国土面积2393.53平方千米,北部是低山区,中部是丘陵区,东部为平原洲区,平均气温是16.6℃,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一般以种植单季中稻为主。因此,在选种方面,应该尽量选择适宜本地气候环境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害品种,比如Y两优900、袁两优1000、Y两优17、超优千号、荃优822等。
3.2水稻育秧
水稻育秧地点,一般选择平坦且地势偏高的地块为最优。在土质方面,则应以渗水性佳、无盐碱成分的土质为最佳。与此同时,还要对床土进行合理挑选,要求其不但有良好的疏松度,而且还要有适当的酸碱度,从而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和营养,以提高出苗率。水稻育秧一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
3.3基肥施用
要想培育出健壮、无病虫害的水稻秧苗,那么基肥的施用是不可或缺的。做好肥水管理,能够让秧苗获得充足的养分,还能够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在培育秧苗时,施用的肥料以有机肥为主,且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在施用时可以结合地块的土壤肥力,科学调整化肥的搭配比例。在1叶1心期要施用“断奶肥”,施用尿素6~12kg/667m2;在3叶期要施用“长粗肥”,施用尿素7~8kg/667m2。针对育秧区域,要在前1年的冬天施肥,让有机肥在冬季充分发酵分解,从而达到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此外,在基础化肥中可以加入适量的微肥,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秧苗的生长。
3.4适期播种
每年4—5月是水稻种植的适宜时间,实际播种的时间还要结合各区域具体的情况确定,如播种条件和气候类型等。水稻最适宜的种植条件是环境温度在9~12℃,确定好播种时间以后盖上地膜,在覆盖的过程中,还要保持好水分与保温。秧苗出苗以后要及时地施肥,確保化肥供给及时,施用尿素的用量是5~10kg/667m2。
3.5密植技术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优质水稻的重要前提。高密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茎蘖数,但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但是合理密植则会有助于水稻接受更充足的阳光,不仅不会影响水稻通气,同时还能加强光合作用,推进有机物质的积累,提高水稻产量。种植密度还需按照品种类型、土壤肥力、种植形式等确定。
3.6水肥管理技术
水肥管理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生长的重要因素,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不同,必须结合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要做好水肥管理。一般来说,插秧后25天左右,对水肥的需求量比较大。当有效分蘖大量出现时,田间不能缺水,而排水晒田可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大米对水质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对水质的控制更为关键。在水稻施肥过程中,主要通过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来实现。施肥时,要结合土壤肥力和水稻密度,保证施肥质量。
3.7田间管理
(1)在水稻种植当中,在基肥的施用上必须做到足量,基肥即为有机肥料相混于无机肥料;早施分蘖肥;并且增施穗肥,穗肥是指保花肥和促花肥,关键是施用促花肥,但是必须注意不能重施、偏施、迟施氮肥,以免后期出现贪青的情况。
(2)水稻移栽之后,应该对秧苗及时灌水。灌水通常要做到“浅水插秧,寸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干湿壮籽”。移栽幼苗后,应在7d内进行间隔性灌溉,从而使幼苗更好地扎根生长;活棵分蘖期浅水多进行灌溉,从而起到促根促蘖的作用;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阶段,晒田是最关键的,能够使无效分蘖减少,为根叶的有效分蘖创造出更有利的条件;在水稻拔节出穗阶段,要对大约2周的浅水层加以确保;在水稻种植的后期,最关键的是要进行间歇性灌溉;在水稻灌浆结实阶段,则应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法,从而防止水稻种植的时候发生断水的情况。
3.8水稻常见病害的防治
(1)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稻曲病在穗部发生,为害穗部的部分谷粒。首
先在颖壳的合缝处露出淡黄色的小菌块,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为墨绿色或橄榄色,最后开裂,布满墨绿色粉末。一般在破口前7—10天进行第一次防治,破口期再次用药防治。防治药剂:井冈霉素。
(2)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在水稻孕穗期到抽穗期会感染纹枯病。只要水稻染上此病害,最先受损的就是叶鞘和叶片。倘若感染的程度比较重,那么就会沿着稻秆不断蔓延。在感染此病害的早期,会有病斑出现在水稻叶片上,而且呈椭圆形。随着病害的不断加重,病斑会逐渐连成一大片。只要水稻染上此病害,控制起来就十分困难。所以,在防治此病害的时候,要将预防放在首位,667m2可用20%井岗霉素粉剂50g或16%康稻夫125~175g兑水喷雾,首次施药之后相隔7~10d再次施用。
3.9虫害
3.9.1稻纵卷叶螟
(1)危害症状。初孵幼虫在叶鞘内活动,取食,出现针头状小点,二龄幼虫可将叶尖卷成小虫苞,号称卷叶尖,随着虫龄增大,幼虫可吐丝卷合稻叶两边,使叶片纵卷成筒状,幼虫藏食在里面啃食叶肉。
(2)药剂防治。防治指标:虫量达到100头/100丛时药剂防治,防治药剂:国腾,氯虫苯甲酰胺。
3.9.2稻飞虱
(1)危害症状。稻飞虱喜欢聚集在水稻的基部,主要吸食稻株的汁液,还会排出大量蜜露,使水稻基部变黑。稻株被刺伤的地方常常呈现褐色条斑,并且严重时会使稻株茎秆腐烂,甚至枯死。
(2)药剂防治。当稻飞虱害虫达到1000头/100丛时,每667m2可以施用70%吡虫啉5~7g再兑水45kg,对植株中部和下部喷施。
结论
水稻产量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实现水稻增产增收,改进和优化水稻栽培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要在保证现有水稻栽培技术合理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水稻栽培技术,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岑廷喜.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0(13):6.
[2]颜启万.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18,36(2):71.
[3]周守年.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晚粳W328的选育与应用[J].中国稻米,2017,23(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