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Luna Ikuta的生物艺术作品

2020-09-06 08:54肖泽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9期
关键词:艺术家生物植物

肖泽佳

一.Luna Ikuta的介绍

Luna Ikuta,一位来自洛杉矶的美国裔日本艺术家,她常常用黑白色和透明色来表现世间万物,在她的很多作品中我們都很难寻找到除了黑白色以及透明色以外的色彩表现。在她的实验室中,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她还常常运用大自然的图案,结合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觉和技法,将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并使用现代的审美方式使它们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美感,同时,在她的人物形象设计等众多作品中,都能看到这种与植物结合的独特艺术风格。

二.《After life来世》系列作品解析

面对生死,未知所带来的恐惧总是让人好奇,而活在世上的我们,这些问题也许要到死的那天才会有答案,正因为没有答案,所以才有了更多的美丽想象,而《After life 来世》系列作品就是运用植物来为我们展示了其中一种美丽的想象。这一系列作品运用新媒体的方式,她抽离了植物的颜色放置于透明水箱中,几乎透明的植物花瓣透出美丽的纤维,对于Luna Ikutu而言如果能用肉眼来看,就是如此的状态。

《After life 来世》系列作品一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影片展示了罂粟花,明亮的橘色花瓣被美丽的无色透明飘渺感所替代,令观赏者无不惊叹于组成植物的细胞和结构。第二部分《颠茄》,颠茄百合和非洲菊依托在黑曜石上,这个尝试融合了陆地和海洋世界,将花朵变成了像海葵般的外星生物。第三部分《竹子》,也同时运用了之前的方法抽离了植物原本的色彩,呈现给我们鬼魅的感觉。

以《来世:颠茄》来具体介绍,它结合了陆地和大海,将花朵变成了类似的形式,在水中摇曳。颠茄百合大多来自于洛杉矶,是一种鳞茎多年生植物,具有多达4-12朵香型。喇叭形粉红色的花朵的大簇,在夏季自然生长。在这里,百合和雏菊都采用一种新的形式,看起来就像是依托在黑曜石上的外星生命。当永生的幽灵与生物互动时,植物随着水舞动,形成了概念上生于死的对比,观赏者也可以通过透明的植物观察到结构细节和薄薄的血管网在空间中。Luna Ikuta成功地使我们难以置信,他们认为这些可能是计算机生成的,但是细节揭示出不可重复的花卉解刨学复杂之处在于其自然形态。

三.生物艺术探索形式与美感

艺术家更要创造更多形式来传达给观众。艺术家们既要探寻生物艺术,也要有属于旁观者的反思与批评。生物艺术作为当代艺术领域正在探索的新类型,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深度当下的社会议题,艺术家们运用生物和科技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对于当下社会中的种种事物。

艺术家谢晨亮对活体(生命体)的操纵、训导和特殊使用,她以生命体为媒介,深入讨论与生命本身有关的问题。艺术家丛浩天利用物理技术对金鱼的生命过程进行操控,训导。在鱼决定画笔轨迹和绘画内容的同时,笔刷的运动也影响着鱼的各种行为。艺术家利用生物3D打印技术来进行生命组织培养。作品通过人类对于牛本身的需求(人类生活史)以及牛群的圈养排放温室气体,来映射并探讨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汽车对于我们生活的改变以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四.生物艺术的存在及其反思

我们必须明确,艺术家并不是‘真的从事科学家的科研项目,他们的工作导向也与科学实验目标有所不同。他们以相同的科研手段来收集自己想要的实验理论数据成果。而这些成果中的数据记录对于科学家来讲也许只是理性的数据,但对于艺术家则不然,艺术家极力通过标准化技术得到科研实验数据其目的就是使自身作品在公众传播中具有科学所具有的务实性(科学普及)承接前文中提及的生物艺术中尤为重要的是让人们明白生物医学改变社会中的社会、道德和文化价值观的作用。而非简单的科幻遐想无所依傍的诗意兜售。同时也并非完全追求科学的务实属性以及忽略艺术家根深立命的哲理反思,只是说艺术家将自身使命与科学实验成果结合来创作作品,对于这类作品我们明显能感觉到其科学严谨性即——生命科学的部分,同时也能体味出艺术家在作品当中的逻辑映射。

生物艺术是指一般生物科学以及并入造型艺术的交叉领域。而此处的实验数据又是怎样与艺术创作交叉重叠的形式呢?在前几期的艺术家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形式多种多样。但大体不能跳脱以数据可视化为方式的艺术形态。生命科学与传统且古典庞大的艺术系统相遇,不论生命科学还是造型艺术都将会不断加固其融入全新环境的能力,从而打破各自‘媒介体系和‘语言框架体系的定式框架。进而形成跨界融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艺术语言,在这里,艺术家们想要以务实严谨且科学的态度去创作。艺术家想要跳出传统且古老的艺术语言,以科学务实手法切入创作本体,从而搭建一种有别于之前的艺术语言框架。在这层框架中既有前者的艺术手段作为形态视觉呈现;也有科学实验数据作为可视化数据原理支撑。

生物艺术从1997年才被定义,转眼20年过去。科技迅猛发展,艺术表现形式也成井喷式扩散,如若生物艺术只是局限于必须由活体物质参加展呈过程才算生物艺术,那么对于艺术表达的多样性无疑具有局限性,况且生物艺术是卡茨在1997年提出的定义,如今的生物艺术是否以其标榜‘活体参入的运动性来达成共识,生物艺术是否应当走向更加多元且复杂的创作形式当中?

近20年,生物艺术从以往的“运动性”转向了新的“挑战”和“可能”。我们应该明确,任何词汇的初始定义都将跟随时代的更近而变化,就像如今遍地开花的‘跨媒体学科;或许现在的艺术家已经不在在乎自己是生物艺术家还是艺术生物家。因为任何名词在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都将退出历史舞台;又或者不同的艺术流派不断完善自身的定义,从而产生更加多元的艺术派别。这样形容俨然符合生命元素进化的生命规律。

参考文献:

[1]胡斌.当代艺术与生物、生理实验结合的趋向[N].美术报,2016-7-25(18).

[2]谭求.浅析生物艺术[J].艺术生物-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8(04):46-47

猜你喜欢
艺术家生物植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哦,不怕,不怕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