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域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性教学路径探究

2020-09-06 08:51张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9期

张梅

【摘  要】语文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应該是学生终身发展和学习的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保留、维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形成正确的认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对自身发展、思想、实践等方面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这是新课改语文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视域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路径探究

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培养良好的习惯会受益终身,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重中之重。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自身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首先是学习知识的习惯,要养成预习、学习、复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对于预习,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慢慢养成习惯。

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抗战纪念馆进行缅怀教育,让学生明白今日之中国的繁荣昌盛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并践行自身的使命。如此真实的活动可以对学生内心形成强烈的冲击,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改变一些自己之前固有的不好的观念,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正向的习惯。复习也是复盘整个学习过程、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表现和不足,总结优点,实现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思维、思想有效性提升的重要环节,推动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升。

例如,以《中秋节的晚上》预习为例,教师就可以事先让学生明确阅读任务,包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自己的感悟及今后的行动,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把握文章细节、整体和阅读文章后的反思、总结,提高学习的质量。对于学习来说,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式前面已经简单论述,只对课外活动进行具体阐释。语文本身就与生活息息相关,理论学习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延伸课外活动来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依据学生的特点挖掘各板块的亮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推动课程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关键。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保持住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从中发掘出更加有趣的东西十分重要。语文课程包括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内容,每个板块都有各自的魅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挖掘各板块的亮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识字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字的音、形、义来拓展延伸汉字的含义,包括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教学方式。对汉字的教学不能采用死记硬背的呆板模式,要对汉字的历史演变及汉字的故事进行讲述。

例如,学习“龙”字,教师可以讲述关于龙的传说,展示关于龙的图片。在学习词语“诚信”时,教师不仅要把诚信的词理讲解清楚,还要把诚信传递的生活、人生哲理表达出来,践行承诺、提升信用要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人生信条。阅读时,教师可以运动多种手段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比起重复性的背诵,教师将文章场景化,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则更加有效。

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一些抗战影片,让学生认识到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而后让学生通过文字将情感表达出来。

例如,在学习《中秋节的晚上》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当下的时间节点来做好课堂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快到中秋节了,大家要准备什么礼物呢?大家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这样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切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场景化的方式展现古人在中秋节时的生活场景,或者举行课堂朗读比赛,来活跃课堂氛围。

写作则是中高年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正所谓文章由情而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来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心情感。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来改变传统的、被动灌输的教学习惯,发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范围广、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的特点,真正让语文学科发挥出其独有的特色,让学生“始于好奇,陷于兴趣,终于爱好”。

三、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强化整体语文教学效果

每个学生都各有特点,这也就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方式也要有多样性。在这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是从学习和心理上都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尊重学生差异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

例如,在阅读中,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强,有的则有所不足,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方法就应该有所侧重,在阅读量、阅读难度等方面要有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换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真正地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媒体、团结协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已经脱离了起初的读音识字的阶段,对语文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有了更加重要的要求和标准。一直保持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兴趣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促进学生个体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生个性化、差异化成长,同时也要不断查找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融入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旭鹏.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J].才智,2019(18):100.

[2]陈忆蓉.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性教学的几点尝试框架思路构建[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210.

[3]胡有范.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性教学研究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6(11):8.

[4]林德辉.浅议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J].课外语文,2014(08):31.

[5]孙殿珍.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之我见[J].课外语文,2013(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