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阅读课堂提升学生个性表达

2020-09-06 13:15刘海霞
天津教育·上 2020年8期

刘海霞

【摘要】引导并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座桥梁体悟作者的写作或成长心路,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而后内化,挖掘和把握各种教学契机,赋予学生一个展示个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场,凭借读、悟,提倡写自己思考的个性语言,尽量使学生做到内心情感和外在表述达到一致。

【关键词】重朗读;积累语言;个性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2-0137-02

Based on Reading Class, Improve Students' Personality Expressio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in Xiuyu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LIU Haixia

【Abstract】Guide and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author's writing or growth through the bridge of language and text,througha large number of reading, accumulation, and then internalization, to tap and grasp various teaching opportunities, togive students a language expression training ground to show personality, by reading, enlightenment, advocate writing yourown personalized language of thinking, and try to make students achieve the same inner feelings and outer expressions.

【Keywords】Read aloud; Accumulate language; Individual expression

當前,学生习作提倡个性化,注重独特的感悟、真切的体验,这一点已成共识。但如何准确地驾驭语言文字,贴切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与体验,却成了学生习作中的障碍之一。要使外在的表述与内心的情感体验达到一致,仅靠作文课的指导远远不足,它是“千日功”,需要教师把握教学中的有效训练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做到“厚积”,方可“薄发”。

一、读,读,读,你读你的——“传染语感于学生”

众所周知,“爬格子”下的是文字功夫,但凡善于写作的人,对周围的事物都具有超于常人的洞察力,对文字的感觉也特别敏锐。当然,这种洞察力是受个体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领悟的程度不同。

(一)重朗读,体验语言美、情感美

语文课堂是实施阅读体验、培养语感的重要场所和途径。教师要非常注重自己的读和学生的听。无论是课文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还是阅读训练中的一篇短文或是来自课外的一篇佳作,都要通过教师朗读、学生倾听、读后谈感受,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在语言方面或多或少地受到熏陶、感染。比如,在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父爱之舟》时,在学生通读全文后,教师启发学生:文章为什么多次提及姑丈的小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就会有自己的体会。

学生一:这艘小船不仅见证了我的求学经历,还见证了我的成长,更是见证了父亲对我点点滴滴的爱,承载着满满的父爱,所以文章多次出现姑丈的小舟。

学生二:文章多次出现姑丈的小舟,那是因为这艘小船把父亲送我几次求学的几件事情串联起来,这是文章的一条明线。

学生三:这艘小船承载着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承载着一份沉沉的父爱,在文中起到点题的作用,作者以“父爱之舟”为题;

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体会不一样,见解也不不同,这样的阅读体会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作者的情感,更是习得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习作评改课上,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各自作品,只有通过不断地读,进行语感的体会,学生才会慢慢发现用词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句子之间是否连贯,段落之间是否衔接自然,学生在发现细节的不足之处并互相修改。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习作后,首先要“读”,通过“读”修改自己的习作,通过“读”,让别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推敲品析鉴赏,感悟语言文字之魅力

有人提出语文教师应当有责任把经典文学传承发扬。现在使用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更是大比例地安排了古诗文、经典文学作品。笔者一直崇尚站在文学的角度来剖析我们的语文教学。比如:通过咬文嚼字,片段赏析等,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与妙处,体会一个精彩片段的情味,引导并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座桥梁体悟作者的写作或成长心路,与作者会面并达到感情共鸣,站在文学角度上的渗透,这是一种深远的影响,绝对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影响。

(三)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深化感悟

当下的语文教学更是把学生的阅读放在首位,低年级的大量识字就是为了学生能更早地阅读做准备,课标也对各年级的阅读量做了具体的要求,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也表明:爱看书的学生,表现为想象丰富、语言丰富、表述富有创造性、语感强。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而后内化,再有一个恰当的倾吐时机,那对培养语感,促进作文能力,将取得相当好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深化体会。

二、写,写,写,你写你的——让语言个性飞扬

个性化语言,简单地理解,就是经过自己思考的个性语言。它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周围事物、认识自我,并进行创造性表达。它应是最自然、最质朴、最真切、最自我的语言再现,即追求“纯””真”。在习作指导外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应挖掘把握各种教学契机,赋予学生一个展示个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场。

(一)“见缝插针”,个性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倘能本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这一原则,就能在许多教学环节中挖掘出语言表达的契机。例如:在课前组织教学时,开展“课前一句话”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每节课前轮流说一句自己写的富含一定道理的话赠予全班同学。在阅读教学中,可依据教材特点,适时安排表达时机。例如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母亲与父亲对“我”的作品给予了两种不同的评价,这是两种不同的爱,母亲是慈祥、鼓励的爱,父亲是严厉、批评的爱,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两种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这时教师及时创设表达情境。以上训练,凭借读、悟,提倡写自己思考的个性语言,尽量使学生做到内心情感和外在表述达到一致。

(二)还一片自由天空,想说就说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想法,我们不能自以为是地以自己的看法、想法去替代他们。如果我们不呵护学生习作中的天真,势必造成学生习作讲假话、讲套话、讲不符身份的话,追求虚假的完美,他们就会抄袭习作,以搪塞教师,这无形中会毁掉学生习作的“根基”——认识事物,并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学生朴素真实的语言被模式化的语言所替代。例如:遇到困难就写“看着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心想,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怎么可以轻易向困难低头”;写一次劳动场面,就写到“这次劳动我虽然干得满头大汗,可看着劳动的成果,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写一个活动,结尾必写“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呀”这样的语言多么苍白,更无个性可言。

教材中,有些教学组的习作,脱离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源头无活水”大大抑制了学生写作的热情,造成学生抄袭应付。只有表达一片自由天空,语言才会有灵气。因此,作文训练应按“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近两年,笔者尝试让学生分組,每天进行100字作文练笔,主题是“真情告白”,前提是写真事、说真话,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或情感,并在班级群内进行新闻播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发现学生作文素材丰富了,个性化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张扬。例如:学生日记中的《眼睛》“黄老师有一双严厉的眼睛。每次上课,总是用他那明亮的眼睛扫视一下我们。陈彬同学忘带美术书了。不出我所料,他马上挨了一颗“枪子儿”。刘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上当发现有人做小动作时,她的眼睛好像在说:“请注意听课”,当有人的回答很精彩时,她总是眯着双眼,好像在说:“好样的,这是经过思考的回答。”郑远同学的眼睛里,闪烁着他对足球的热爱之光;伏玉的眼里显出了她的孤傲;秋云、晶晶、王丽这三位同学的眼睛里有着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智慧”学生日记,像这样的语句还有许多许多。

三、结语

虽然学生的语言还有些稚拙,但却与他的洞察、他的内心体验相吻合,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个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廖先.小学生阅读策略探究:学理辨析与框架建构[J].语文建设,2019(10).

(责任编辑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