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06 13:15杨思羽
天津教育·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选材导图思路

杨思羽

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难题。为攻克这个难题,我将思维导图引入习作教学中,不断摸索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利用语言文字表述来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和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小学中段教学内容中,习作教学是重中之重,而当前习作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应试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习作思维逻辑混乱,有思路却表达不出,前后倒置、主次不分等现象普遍发生。由此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习作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说是与语言文字训练并驾齐驱的。因此,革新习作教与学,优化作文指导的过程势在必行。

二、思维导图与语文习作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多重关系用清晰明了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关键词与图形图像建立起对应的记忆链接。它能充分调动人体左右脑的机能,利用思维规律,帮助人体形成逻辑与想象、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均衡发展。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写作前要想清楚再写。什么叫想清楚呢?即为什么要写,该怎样写,哪些必要写,哪些用不着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是不是还有什么缺漏……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了确切的解答,这才叫想清楚。所以教学生练习作文,让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想清楚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

由此可见,思维是习作的核心,只有明确把握核心,才能写得有逻辑、有深度、有广度。

三、运用思维导图助力学生习作之路

(一)拓宽思路助选材

学生在拿到一篇习作题目时最先考虑的应是习作的主题,确定素材是学生完成习作的第一步。而教师的“注意中心思想”“是否题文相符”“把握题目核心”等相对专业的写作术语对于学生来说是空泛的。因此,在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将学生的发散思维外显于纸上,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让学生明确中心词,从而有据可依、有材可写。

例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习作题目——“我们对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有了更多的了解,收获一定很多,你可以将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写下来。”当我和学生讨论这样的题目时,大部分学生反应是“这个很容易,写什么都可以”“我可以写我的创作发明”“我可以写我喜欢的动物”等诸如此类的言论。学生在解读题目时没有提及“启示”二字,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远远偏离题目要求。因此,我通过与学生一同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材。

如图1所示,我与学生一起反复阅读习作题目,之后仅提炼习作题目要求中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题目要求。当大段的文字凝练成几个关键词、清晰的层级图时,学生很快注意到“启示”“启发”“思考”等词语,意识到自己最初选材的偏差。于是在图 1 的基础上,学生开始构思自己的习作思维导图,有的从动物的启示入手,如“蜻蜓—飞机”“蝙蝠—雷达”这样整体把控;有的从自己做实验中得到启示进行习作,如《不破的鸡蛋》《会飞的纸杯》等,通过构思思维导图,学生头脑中对自己要写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题目也就更具体化,立意角度也就基本确定了。

学生写的《不破的鸡蛋》习作片段:“我查阅资料,原来鸡蛋是椭圆形的,可以把压力平均分配到各个地方,人们也从握不破的鸡蛋中得到启示,设计了石拱桥和一些薄壳建筑。”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辨清题目要求,剔除与中心词关系不大的内容,之后再动笔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谋篇布局巧构思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们常说写文章要有思路,只有思路清晰了,写出来的文章主题才能突出,立意才会清晰。在明确选材的基础上进行思路的整理,借助思维导图让习作有连贯性。当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明确了“写什么”的问题后,接下来就要继续完善思维导图,攻克“怎么写”的难题。

四年级下册第七组“我敬佩的一个人”,根据题目要求学生先利用思维导图确定好选材,继而明确建构思路。如刘同学写的《乐观的爷爷》,他的思维导图如图2:

根据刘同学的思维导图可以感知他整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晰,层次分明,有详写的事例再辅之略写的内容,让爷爷“乐观”的品质更加充盈。小作者不仅能考虑到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还把握好文章重点突出的内容,将习作思路外化于纸上。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整体思路,让学生在提笔的时候有“路”可寻,不至于中途“迷路”。

(三)遣词造句助表达

习作是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双重训练,学生在习作思路清晰、布局合理的前提下,往往会出现表达内容不够生动的问题,正所谓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血有肉,还要有灵魂。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完善和丰富思维导图,比如在大框架旁将缺失的细节之处填补进入,填补的内容可以是修辞手法、名言警句、好词古诗、引经用典等,这样导图不仅能够凸显思维方式,还能展现语言魅力,不脱离语文本真。

如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习作要求是写“我最喜欢的动物”,罗同学准备写《可爱的小鸭》,习作前他针对小鸭的外形、习性、情感等方面画出了思维导图。文章的大体框架结构已经呈现出来了,但他却迟迟不动笔,总觉得根据这样的思维导图写不出自己满意的篇目,于是又在图中补充了一些内容,如在主干上加入了小鸭吃食和玩耍的情景、标注了会用到的好詞、修辞等,这样习作前的准备更为充分了。可想而知,一只生动的、活灵活现的小鸭跃然纸上。

(四)锦上添花助完善

一篇好的文章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的,在以往的评改中教师往往利用范文来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这有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作文修改陷入了固有套路、固定模式。所以,在评改习作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图3),采取自评、同学评、教师评的多元评价机制,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交流完善习作。

评价分六个部分即选材是否合理、主旨是否清晰、言语是否恰当、是否表达情感、是否抓住特点、构图是否清晰,在六级评价中涉及对思维导图的评价,由此学生更加重视习作前的思考。

学生根据评价体系思维导图可以对习作进行直观评价,评改过程也有抓手。学生能够在评价图表中直接写出修改意见或修改内容,这样一来,在思维导图修改模式下,习作的评改变得不再那么困难。

四、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习作教学的收获

特级教师王立根曾说,思维有导图,心中有方向,笔头就流畅。从实践中不难发现,思维导图有益于学生习作,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动笔之前学生要写的内容已经在学生头脑中进行了一次大风暴,等到真正动笔时学生头脑中早已是修改过的篇章了,这无形中也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性地运用思维导图,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实现“思维”和“言语”的共赢。

(责任编辑 左毓红)

猜你喜欢
选材导图思路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的思路我做主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选材“碰头”好热闹
开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