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蓉
摘 要:校园电视曾经依托闭路系统,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平台,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校园文化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如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校园电视发展凸显出一系列问题,作者通过对新旧媒体的比较,提出校园电视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校园电视;传统媒体;新媒体;网络电视;闭路系统
校园电视是宣传学校形象,引导校园舆论、发布校园信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从早期传播技术手段和传播模式来看,校园电视属于传统旧媒体,至今已有30多年发展历史,曾经为学校的舆论宣传、日常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由于科技进步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在人们生活中普及开来,造就了校园网、微博、微信和手机电视等深受年轻一代欢迎的新媒体。
一、校园电视曾对教育教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里,电视占据着绝对主流媒体的地位。它在传递信息、传播新闻、提供娱乐与服务的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校园电视是伴随教育电视的发展和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而成长的。1950年,美国爱勿华专科学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电视台,首次将电视直接应用在学校教育中。同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比起来,电视最大的优势是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给观众提供形象化的信息,因此校园电视对学生的教育是生动、活泼、具体的,它就象一股涓涓细流缓缓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其渗透力和感染力往往超过老师直接说教。
在过去30多年中,我国有线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全国的有线电视用户名列世界第一位,并且还以每年500万户的速度在继续增加,许多学校也加入了有线电视的行列,建设了自己的有线电视网,每个教室和食堂、报告厅等场所都安装了电视机。学校充分利用电视传媒的号召力,报道学校重大活动,宣传学校办学形象,办学方针、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播放专业教学片,丰富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德育、艺术专题片,增强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校园电视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传播校园文化的有力工具。有线电视被广泛应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成为学校最具权威的发布媒体。
二、校园电视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困境
“新媒体”是在与“旧媒体”的传播技术手段对比中产生的一个时间概念,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的广播、电视对印刷刊物来说,是新媒体,而以数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电视、微信、微博、手机电视来说,有线电视就成了旧媒体。
随着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为接收终端的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给有线电视带来巨大的冲击。2012年5月6日,《北京商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中国网民规模截至到2015年12月,已达6.8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10-39岁年龄段为上网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5.1%,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29.9%,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①。另据2015年尼尔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达170分钟,比在电视、广播、平面媒体三者上花费的时间总和还要多②。从多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传统有线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电视已经不再是年轻人关注的主流媒体。
与校园网、校园微博、微信和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相比,校园电视面临着诸多困境。
第一、校园电视传输距离短,覆盖范围小,收看不方便
校园电视的发射功率较小,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或光缆,对传输距离有一定限制,通常是以学校为中心,覆盖本校区和职工家属区,只有加入了本校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的用户才能通过电视机收看校园电视节目。但是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却突破了这种界限,只要具备网络和传输终端,就能收发信息。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覆盖了4G网络,无线WiFi也随处可见,摆脱了线缆的束缚,用户可以利用小巧轻便的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感兴趣的信息。
第二、校园电视的传播模式缺乏交互性
校园电视在建设之初,出于对经费、资源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的考虑,都采用了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传输模式,不管是否有用户收看,都按照栏目固定时间和既定内容线性播出,用户只能被动接收电视内容。而交互性正是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传播者按照空间思维模式发布海量信息,用户不必按顺序浏览,可以直接选择想看的内容,点击播放,并且对内容做成回馈和评价,真正实现了信息双向交流,极大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加深用户对媒体的黏度。
第三、校园电视时效性不足
在当今信息“秒传”时代,时效性就等于媒体的生命力,时效性滞后,媒体就面临失去受众,被淘汰的地位,校园电视,因为受工作模式、采编流程和播出机制等客观条件制约,节目的时效性历来都不足,《校园新闻》一类的自办栏目通常每周播出一期、非新闻类栏目甚至每月才能更新一次,内容的时效性大大滞后,完全失去了“新闻”的意义。而新媒体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例如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2015国际大学生超轻复合材料桥梁竞赛并夺得世界冠军时,老师在美国就利用社交媒体发回了比赛现场报道,学校校园网和微信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获奖消息,而校园电视则是在参赛选手回国后一周才播出相关比赛报道,影响力大大减弱。即时性是新媒体又一个亮点,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新媒体都可以做到即时报道、即时发布,相对于有线电视必须在统一時间节点播出的机制,新媒体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第四、校园电视投入和运行成本较高
校园电视要采集、制作、播出,硬件投入较高,铺设闭路电视网、演播室装修,购买摄像机、非编系统、导播系统等专业设备,需要一大笔经费;而且有线电视必须通过电视机才能收看,而校园电视的主要受众是在校学生,电视机不是他们必备学习生活用品,因此用电视机看校园电视,对在校学生而言,成本颇高,而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是当前学生的标准配备,因此数码设备和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为信息提供了廉价的传播渠道。
第五、校园电视信息滞留性差,不利于用户收看和保存
校园有线电视播出,都是定时定点,观众收看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果想要留存有价值的节目,只能到校园电视台拷贝,这样给双方都增加了工作量。新媒体可以很好的解决回看和保存的问题,大量信息存放在服务器中,基于空间思维模式呈现在用户面前,用户不仅可以收看近期播出的节目,还可以回看以前的视频,并且可以根据需要下载保存,极大满足了用户随心所欲的收视需求。
正是新媒体覆盖面广,交互性强、传播即时、低成本、低门槛等突出的优势,使得新媒体迅速成为校园师生的主流应用。根据对我校师生所做的调查显示,目前有64.58%的用户通过微信关注校园动态,53.47%通过校园网关注,只有32.64%的用户通过校园电视来了解校园信息。
三、校园有线电视未来发展之路
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促使全世界的传统媒体都开始尝试变革之路,校园电视今后的发展就是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依托校园网,发挥新旧媒体的优势,遵循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推动校园电视与互联网在渠道、内容、传播模式等多方面深度融合。
第一、传播渠道融合——创建校园网络电视
传播渠道融合,即传播技术手段融合,也就是校园有线电视与网络融合为一体,创建校园网络电视,这是电视与网络两大媒介融合产生的新兴传播平台。网络电视一方面集成了電视的内容优势,另一方面集成了网络的渠道优势,借助这个新兴传播平台,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点播、直播和广播服务,极大延伸了有线电视的传播功能。
根据中国教育电视协会高校电视专业委员会对所属的41所成员高校电视台所做的调查显示,在联盟中有37所高校开办了电视网站③,观众既可以在食堂、报告厅等公共场合通过有线电视即时收看节目内容,也可以在任意地方通过网络电视点播回看。
有线电视和网络电视两种传播渠道互相配合,弥补了各自传播技术上的不足之处,有线电视能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源、且播放流畅,不会出现数据缓冲的现象,适合做现场直播,而网络电视则弥补了有线电视覆盖面窄,互动性差、时效性弱等劣势,扩大了校园电视的影响力。
第二、传播内容融合——制作适合不同终端收看的节目内容
传播内容融合,不是简单的将有线电视节目直接上传到网上,而是根据用户对不同终端的不同使用习惯,将已有的视频内容重新整合、加工、编辑,再上传到网上提供给用户选择。
电视终端屏幕大,色彩绚丽,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适合看高清电影、晚会等长视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屏幕较小,更适合看简短的内容,而且屏幕越小,用户关注时间就越短,因此在视频制作和发布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使用的终端不同,以及收视习惯的不同。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制作各类电视节目时,就是根据不用的播放渠道和收视终端,制作不同版本的视频。例如《成航新闻》,在电视上播出是每月一期,内容精选上个月发生的校园大事,长度为15分钟左右;而在网络上播出的版本则是以一个事件作一个报道视频,长度大约1到3分钟,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随时更新,保证节目的时效性。教学节目也是如此,在电视上播出的课程,以章节为一个教学单元;上传到网络的教学节目,则以一个知识点为教学单元,符合用户使用新媒体进行“碎片化”学习的习惯。因此上传到网上的视频,要求长度尽量适合,注重提升节目质量和表现手法,方便网络用户观看。
而且,电视节目在采编过程中,往往会拍摄大量的素材,由于有线电视栏目时间和播出机制限制,只能选择最重要、最精彩、最简练的镜头播出。例如一期《成航新闻》,通常只能报道8至10条校级新闻,二级学院的活动就无法报道。现在通过网络电视这个传播渠道,那些没有被采用的素材经过重新加工包装,有机会呈现在观众面前,极大充实了网络电视的节目内容。
第三、传播模式融合——单向传播和双向互动相结合,增强传播效果
传播模式融合,就是将有线电视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与网络电视双向互动模式有机融合,增强校园电视传播效果。
长期以来,校园电视都采用以学校教育者为中心,以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模式,这也是学校最基础、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学校对外宣传,知识传授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传播模式能使学生(信息接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系统、完整、全面的知识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电视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吸引了更多的受众关注媒体内容,给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模式注入强有力的补充和支持,从而增强传播效果。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保留有线电视单向传播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的双向互动性特点,为每个用户保留了评论空间,让用户有机会发表自己对节目的看法,同时还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节目推送,使用户既成为信息接收者,也成为信息发布者,形成电视节目多级扩散模式。两种传播模式在传播过程中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既满足学校宣传教育的要求,又能扩大收视群体,满足用户个性化收视需求。
注释:
①数据来源:《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②尼尔森调查显示:手机将成为未来最主要的媒体渠道.Http://news.163.com/15/0910/15/B35NU68O00014AEE.html.
③陈波 高校电视台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下)教育传媒研究 201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