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军 项滙方
摘 要 目前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越来越无法满足交通通行的实际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地下交通正在大力发展,深基坑施工技术在地铁工程和其他隧道工程等城市交通相关性较高的工程项目中都是非常普遍的建设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建设中,深基坑施工技术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要进行深基坑作业,首先就涉及深基坑的两侧维护(咬合桩+灌注桩),只有临时维护的施工质量保证好了,才能进行深基坑开挖,深基坑维护是保证施工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市政工程;深基坑技术;施工
1市政工程中的深基坑施工特征
(1)对围护结构施工的质量要求高。市政工程项目的位置区域常常位于城市中心位置或者人员聚集的区域,因此,这一区域的施工建设效果的安全系数一定要有高度的保障。具体来说,应当首先保证两侧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深基坑开挖期间地下水不会侵入,开挖时两侧不会塌方。可见围护结构的质量是整个深基坑施工建设质量的基础性保障。
(2)对周围环境影响大。这一点主要是从施工建设的具体开展角度进行论述的。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应用对施工环境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开挖深基坑,会导致周围附近的地基发生力学结构变化,会影响周围土方的稳定性,周围有建筑物的,有一定风险造成开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周围的土方、地基当中,有失稳的危险,然后抽取地下水对周围环境也有影响。因此,在具体施工环节运用开展时,应当意识到施工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时做好监测,经常性深入检查监测,保证不会失稳,降低工程建设实施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2工程背景即地质条件分析
(1)工程背景。本次研究的工程项目是一段改造项目,自澄昌路至四海路区间的1441m距离,均为改造路线范围。工程建设区域中,高杨路以西维持现状,隧道下穿区域为官河南路交叉口西侧的双向四车道区域下穿。同时上部地面设置辅道。隧道下穿路段包括了河南路、仙湖路等。下穿隧道全长1086m,敞开段的U型槽区域长度为296m,暗埋箱涵区域总长度790m。
(2)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深基坑施工技術的应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次工程的项目的地质条件为,全线处在河滩地貌区域,基本地貌特征未遭到严重破坏。地质环境中的土层结构涵括了素填土、粉质黏土、中砂、圆砾土以及强风化泥质粉砂岩。除了土质结构外,地下水分布情况如下,即第四系孔隙岁、基岩裂隙水两种。具体到基坑周边的地质条件与环境特点上来讲,基坑区域集中在卵石区,包括一部分粉质黏土层。土层相对较薄。另外包括一部分风化岩层,整体地质条件的稳定性较好。基坑开挖施工的总长度为1100m。其中深度超过10m的基坑施工区段长度为720m。
3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具体阐述
在本文的工程项目中,具体的施工技术要想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需要从施工现场监测以及施工控制措施两方面入手做好控制,下文将作具体阐述。
3.1 监测工作要点
施工监测是具体施工顺利开展的关键性条件,对于本次研究的工程项目而言,监测工作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针对环境条件的监测。这方面的监测工作主要是指施工人员针对道路路面以及附近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测。确保路面本身的平整度和稳定度[1]。另外,还需要针对附近建筑物目前的沉降程度、倾斜程度以及已经存在的地下管线的沉降和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深基坑施工技术在借助设备完成相应的施工建设环节时,必然会对周边环境的稳定性和整体地质结构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不对周边环境的地质情况和沉降情况做好监测,可能会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坍塌、下陷等多种类型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从而影响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2]。
(2)针对深层位移指标的监测。这部分监测工作的开展是指在深基坑开挖的施工建设中,要针对挖掘中伴随的土体深度的水平位移指标进行监测,尤其是对于坑底以下的土层结构中发生的位移情况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内容为基于深基坑施工中土层位移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这种变化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合理控制深基坑施工的进度和力度。
(3)针对水位指标的监测。针对水位指标的监测主要是指对地下水位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从本质上来说,这项监测工作的开展也是为了确保施工中不出现安全事故和隐患。另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是对施工区域地质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反映指标。
3.2 监测工作要求
从具体的监测工作要求上来看,对施工人员提出的监测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
(1)要全面了解监测对象的情况。监测工作的开展是多方面的,无论是运用设备监测还是依托于一部分人工观察记录监测,都需要具体的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对象全面进行了解,这是获得良好的监测效果,明确监测目标的重点要求。
(2)把握好监测频率。检测频率的把握具体到本工程项目上来讲,一般按照具体规范要求中的频率结合具体项目进行合理选择。如遇到沉降较大的情况,则酌情提高监测频率。
3.3 具体施工方法的运用
在具体的基坑施工方法运用中,上文所述的前期条件了解和监测工作也属于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内容,但从本次项目的实际出发,所应用的施工技术在不同的区域存在差异,深基坑两侧维护桩应用灌注桩联合咬合桩施工,首层横支撑利用混凝土支撑,下层横支撑采用钢结构进行支撑。对于深度不深的地方用灌注桩,深度较深或者有建筑物的地方使用咬合桩,咬合桩采用素桩+荤桩的紧贴结合方式,桩基施工完毕施工冠梁和支撑梁,然后进行开挖,开挖到一定程度进行钢管施工,再继续开挖至设计标底后,对开挖面进行止水帷幕施工。切记按步骤施工,开挖前要保证支撑梁混凝土养护期到,前面的维护结构施工和后面的开挖要保持一定的周期,开挖后不能暴露太久。施工中要重视桩不要偏位太多,桩与桩之间间隙大,会导致后期地下水侵入,桩往内侧偏太多,会影响后期主体结构施工,要凿除。然后保证钢筋的焊接或者机械连接,作为隐蔽工程部分,施工中切记不要偷工减料。
4结束语
综合来讲,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施工人员从技术实施的规划组织到环境的控制和监测上都充分重视,并力求取得更为专业和准确的监测数据,为施工的开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晓东.关于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施工技术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3):128-129.
[2] 王京.浅谈市政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中的难点与突破途径[J].居舍,2018(36):6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