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阈下的学习活动设计

2020-09-06 14:08曲青亚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视阈教材课文

曲青亚

统编本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采用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线来组合单元,这两条线,让“教什么”变得清晰。要素统整、单元编排架构的编写体例,也让语文教学的目标变得非常明确。

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视角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我们进行单元视阈下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我们尝试通过建立单元视阈观,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对教学进行有效的引领。

一、单元视阈下学习活动设计的原则

如何依据教材单元编排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遵循以下“六看”原则。

一是要“上下看”,有全局意识。这里的“局”,指课程的高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学段的高度。统编本教材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习作,包括单元篇章页,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整套教材看,不同年级之间、同一年级不同册次之间,内容是前后勾连的,在课程总目标之下,细化出具体可感可操作的内容标准,这是进行单元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若眼里只有“这一篇”,忽略板块间的彼此融合,无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材编写体现了螺旋上升的语文能力发展,站在整套教材的高度来审视教学,往“上”,看上一个或上上一个年级的教材编排;往“下”,看学生已经历的年级学习中所得。“瞻前”还需“顾后”,从通盘的角度去“俯瞰”,方能统揽全局,明确学习活动设计的目的和思路。

二是要“左右看”,把握单元内的关联。教材在编排时,把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分布到各个单元及每一课,各要点之间存在着承接或并列的关系。单元视阈下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教师首先要通过研读教材,把握单元内每篇课文、每个板块的内在关联,了解单元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为落实各要点的习得提供依据。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两个目标,一是了解民俗之美,二是分析详略安排的作用。《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几篇课文,在体现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方面不断往复、巩固,贯穿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单元中也有属于并列关系的课文,如本单元的古诗,在语文要素上没有和三篇课文发生交集,只在表达的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的主题上和课文相同。教学前找到每一课的提升点,可避免简单重复。在比较、发现、辨析中,达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促进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单元视阈下,梳理单元“隐在”的知识体系,关注教材内容中的新知识与前后教材知识的关系,不断补充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才能从全局整体把握和使用好教材。

三是要“前后看”,做好有效的学力分析。学力是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理解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它包括学情与单元目标、学习内容的关系,也有对学生能力的预判。课前,教师要了解教材在提高学生能力发展上的基础,明晰学生已有的经验。同时,在解读本册、本单元教材时,采用单篇加单元的思路,厘清教材中新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清晰学生能力发展的轨迹及发展方向,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

二、单元视阈下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

1.用心品读教材,打通认知关联。单元视阈下学习活动设计,要立足于整体,打通教学板块之间的认知连接,形成贯穿一体的语文能力训练链。把握整套教材的目标要求和训练体系,不孤立地就单元、单篇课文进行教学,建立起学段之间、每册教材之间、每个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更有效地用好教材。

以“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为例,在第一学段,“快乐读书吧”的任务有关注书名、作者、封面、目录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第二、三学段开始给出篇幅较长的汇编类作品、中长篇文学作品。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年级下册“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时,注意了教材前后有关联的内容。结合学生已经学习过阅读封面、目录,引导发现古典名著目录与之前目录的不同,学会看“回目”;运用三年级阅读策略单元所学的预测的方法,迁移阅读策略:“看哪条回目吸引了你,猜猜这一回会讲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你根据‘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来预测一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回顾本单元学习古典小说的基本方法,阅读精彩片段“大战牛魔王”的故事,联系上下文猜“海东青、狻猊”的意思、结合影视作品读懂原著第二十四回片段中“金击子、年丰时稔”的含义。教师关注到了教材横向与纵向的编排体系,将散落在不同学段及同一单元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穿针引线,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上进行迁移、运用、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一般規律,在归类、辨析、巩固中加深印象,建构出课堂整体的精彩,助力学生认知能力的逐步推进。

统编本教材语文学习目标体系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决定了教材之间内在的训练序列和衔接。其中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又是教科书框架体系结构中的一环,不同册次、同一册次、单元内部语文要素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联,才能明确教学的起点,知道教学该往何处去。以复述为例,第一学段已经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渗透,如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第二、三学段,复述的要求一个比一个难,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设置表格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搭起了复述的支架,学生借助表格复述故事;第二篇精读课文《漏》,则是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帮助学生,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故事。“根据示意图”“借助表格”“按照顺序”的不同要求,提示我们语文要素具体在某一课时,要研究教学应该到什么火候。年段不同,程度不同,教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2.展现思维过程,进行有效设计。王荣生教授指出,高效的语文课堂,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合宜的教学内容,二是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围绕目标的达成设计出“学生学的活动”。前期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中,提出单元教学应“设计有意义参与式教学活动”,这与单元视阈下学习活动设计理念相契合。单元视阈下活动设计,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更强调一个范围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即单元内每篇课文的教学都不是“单篇作战”,必须在整体的目标中落地。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目标,突出重点,避免出现忽略教学本质的“伪设计”。

我们来对比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国美食》第一课时的两份教学设计:(见下页表1)

《中国美食》一课,美食只是载体,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形声字偏旁表义的作用,知道火字旁与四点底的字大多与火有关。与上一课“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一样,知识点其实是有连贯性的。两位老师都注意了在情境中识字学词,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组织教学。不同的是,设计一识字方法繁复,看似热闹,却花架子太多、太杂,忽略了识字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主线不清。设计二关注了识字单元特点,在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分组归类识记带“艹”的生字,引导发现“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体现了不同册次之间、同一单元不同课文之间识字教学的衔接和发展。

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了解教材的安排最想让学生学会什么,站在学生的角度发问“我这节课能学到什么”,再围绕最关键的一点设计教学,在单元目标下,把这个思维的过程展现出来。否则,对教材理解偏颇了,一回到课上,用的招数越多,走得就越远。

3.实现多维整合,互相浸润推进。语文课程包含学习语言文字、传承民族文化两个基本元素。教材带来的最大改变是语文味浓了,怎么从学科、学生维度给单元视阈下学习活动设计的目标定位,把能力训练与人文内涵很好地融合、相互浸润,让学生的能力发展起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我们看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端午粽》一课理解“美滋滋”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师:作者吃了这么美味的粽子,心情怎么样?找一找,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的心情?

生:美滋滋。

师:对了,美滋滋。“美滋滋”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心里美美的,高兴、开心。

师:吃着外婆包的粽子,我们的心里美滋滋;看着我们品尝包好的粽子,外婆心里美滋滋;当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的时候,邻居心里美滋滋;看着邻居品尝外婆包的粽子,我们心里美滋滋。同学们,读了这段话,体会到外婆的一片心意时,你们心里也是美滋滋。外婆不仅疼爱我们,而且教給我们好的东西要懂得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再读第3自然段,读出美滋滋的心情。

一个“美滋滋”,已不再是单纯的技巧练习,而是感受文本情境的过程,体验美好情感的过程,理解积累词句的过程,当然也是学习朗读方法的过程。教师的小结要言不烦,画龙点睛,五个层次环环紧扣,从细节到整体,品出了情味,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像这样关注系统设计,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且赋予美的传承,是有灵魂的语文课。

总之,单元视阈下的学习活动设计是一个新的教学视角,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它适合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的编排体例,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杨 伟

猜你喜欢
视阈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核心素养视阈下县域初中学科联盟建设的实践探索
核心素养视阈下中小学课堂评价的公平性研究
核心素养视阈下县域初中学科联盟建设的实践探索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