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高校流体力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及探索

2020-09-06 13:45隋秀香
高教学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

摘  要:针对石油高校流体力学实验室特点,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分析高校流体力学实验室通常存在的安全问题,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以及必要的应对措施,探索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石油高校;流体力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5-0144-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mechanics laboratory in petroleum university,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aboratory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analyzed. This paper mentions the possible safety accidents and the necessary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se, and explores som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laboratories.

Keywords: petroleum university; fluid mechanics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高校實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基地,是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平台。安全是实验室稳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承担起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近年来,随着实验教学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实验教学任务更加艰巨,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更为迫切。

石油高校面向石油工业培养专门人才,而石油工业的上、下游都与流动,与流体力学息息相关,因此流体力学是石油高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流体力学实验室除了承担大量实验教学项目外,还结合石油工业特点,开设了很多创新型的实验项目,以满足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毕业设计的要求。认真做好流体力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发挥实验室的特色功能,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工作致力于抓教学、抓科研,忽视实验教学,加之高校实验活动中安全问题不像生产企业那样直观和突出,因而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长久被忽视,安全工作经常陷入一纸空文的尴尬境地,出现实验工作人员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1]。近几年,随着社会和企业对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要求的提高,高校实验项目较以前更多,研究内容更复杂,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实验室安全问题,当前多起触目惊心的恶性案例已经为实验室安全工作敲响警钟。在教学和科研数量追求大数字的同时,安全问题却在力争为零,也只有确保安全问题为零,教学和科研才能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明确提出300∶29∶1法则。即在330起意外事件中,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另外还有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这说明在安全领域,绝大部分安全隐患和事故都隐蔽性强,不易察觉,如不及时排除,必将后患无穷。

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同样不能避开“海因里希安全法则”,而且高效存在的实验安全问题如下:

(一)软件方面

1.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不足

在高校,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存在着不同的事故风险,发生事故的原因也多种多样的[2],但根本原因还是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存在漏洞。据台湾慈济大学的材料介绍显示,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的安全意识淡漠、实施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到98%,可见,人对事故的发生和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许多高校不重视对师生的安全教育,由此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频发。教师自身缺乏足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也就妄谈让学生树立全方位的安全意识,并从安全教育中获得足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 安全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没有形成完整的监控体系和责任联动机制,主体责任界限不清,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分级管理责任体系,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无责”的模糊局面。随着高校实验室工作任务增加,设备日趋多样和复杂,实验涉及人数众多,导致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压力也急剧陡增,在2019年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共涉及的12大类问题中,责任体系存在问题占到9%,排在第5位。

3. 安全管理不落实,检查不到位

在我国,高校对实验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专制负责的管理人员数量少,且针对安全的专门培训不够,因而实验室安全管理不能被很好落到实处。突出的问题是常态化的日常检查欠缺,高质量的定期安全检查不足,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致使一些安全隐患长期存在,亦或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但执行力度不够,整改不到位,直至发生安全事故[4]。

4. 经费投入不足,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缺乏

与发达国家高校中的实验室比起来,我国高校实验室长期存在经费投入不够,实验面积短缺,安全防护设备严重不足等问题。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实验室安全对高校工作的重要意义,片面追求教学和科研任务,忽视了实验室工作,尤其是实验室安全工作。

(二)硬件方面

1. 实验场所规划不合理

很多时候高校实验室建设初期没有很好规划,考虑不周全,随意性强。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水、电等的安全不达标,后期私搭乱接现象严重。另外设施陈旧老化,不改造不维护,导致用电超负荷,引发火灾事故等现象时有发生[5]。在2019年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共涉及的12大类问题,实验场所问题占到13%,排在第二位。

2. 消防设施不完备

有些实验室配备的消防设备不足,或者消防设备类型千篇一律,不根据实际情况分类配置,致使当出现一点险情时,由于配备的灭火器不当,导致昂贵的实验设备几近报废。另外部分实验室消防设施有形同虚设的现象,例如检查中存在消防器材被堵住等问题[6],在2019年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中消防设施问题占到10%,排在第三位。

3. 设备防护不到位

在机械类设备事故中,多发生在常规冷热设备、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设备,事故主要原因是缺少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显著的安全警示等,或者有安全防护措施等却不严格执行。这类问题在2019年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中占到9%,排在第4位。

4. 实验用房紧张

用房紧张是高校普遍存在问题,而实验室用房紧张问题尤其突出,另外还存在挤占实验室的情况,导致实验环境达不到安全要求。实验设备、人员拥挤,没有安全距离,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物品不能完全做到分开存放[7],甚至也危及到安全逃生通道,这些都为实验室安全和生命安全埋下隐患。

5. 忽视细节

实验室安全无小事,涉及实验室安全大的方面注意了,小的细节一样不容忽视,否则,小漏洞一样能引发大问题。

二、石油高校流体力学实验室特点

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广泛而复杂的流体流动现象,因此流体力学知识对石油科技人才非常重要,流体力学是石油高校石油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8],在学生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流体力学实验作为必修的专业基础实验,是对课堂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实践探索,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为实验室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才能发挥其专业基础实验的重要作用,保障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流体力学实验室拥有验证型实验、演示型实验项目共16种,结合石油工业特点,又研发了综合型实验仪器和用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研究型仪器,这些仪器类型多变,承担的研究内容各异,对安全要求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实验规范和要求,同时在日常管理中采取分类管理方法,方能满足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要求。

石油大学(北京)作为石油高校的一个缩影,面向全校9个专业开展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包括石油工程专业、海洋工程专业、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在日常实验中,除了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相对固定外,石油高校的特点决定了流体力学实验受众数量多、面向专业宽泛、学生是主体,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使数量众多的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并学会在实验中具体运用是个艰巨的任务。

三、流体力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申请了石油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流体力学教学实验室作为专业基础实验室,于2016年接受了专业认证专家的现场考查,其中一项就包括实验室安全。专家通过现场考查,质询,材料查阅,师生面谈,给出结论:该项标准项的要求已经达成,被认证方所提供的针对此项达成的证明材料,是明确、可信的。

(一)软件方面

1. 规章制度

要消除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漏洞,首先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石油工程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和守则,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大学生实验守则》等,明确管理制度,规定各方的行为,对不同类型实验和设备的运行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2. 安全与责任

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形成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9]。

学院、中心、实验室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分級管理责任体系,做到上下高效联动,责任明确,管理顺畅,使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得到重视和有效监督。设备及废弃物管理采取责任到人,实验中心对各实验室的设备、药品和保管人信息,实验废弃物种类、数量及保管人信息都登记在册,在校主管部门、学院、实验中心进行备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

3. 应急与警示

实验室公共区域的明显位置张贴紧急疏散通道示意图和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详细介绍了可能遇到的险情,正确的应对措施和事故处理步骤,有效地组织现场扑救、疏散逃生等。一旦遇到险情,就能有效地应对和处置,做到临危不乱,使安全事故得到迅速处理,将损失减至最小。

在有潜在危害的地方张贴警示标志,在大型设备周边或需要特殊防范区域的地面周围用醒目红黄线标示出来,最大程度对接近的人予以警示,以增强人的防范意识。

4. 规范操作

在实验教学中,安全实验、正确操作是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流体力学实验涉及的项目和设备种类多,所以实验和设备必须有严格的实验操作说明,实验流程,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过程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正确的处理措施。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实验中仪器运转情况,实验指导教师要对发现的问题和异常及时处置,并记录过程和参与人员,实时跟踪监视实验仪器的运行情况,细致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归纳记录为后面的安全实验提供更为详尽的材料。

5. 安全教育

调查显示,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因素,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教育不足问题一直为业内专家所诟病。石油工程实验中心要求,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实验安全教育,内容涉及规章制度,实验操作、劳动纪律、自我防范,消防器材利用、疏散通道使用等,使他们从根本上树立安全意识。按照安全生产领域的“三不伤害”原则对学生进行教育,即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同时要与他人共享安全保护经验,纠正他人的不安全行为等,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做到不被他人伤害。

6. 安全检查

实验室每天都有专人巡查检查,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处理和报告。每学期的初、中、末,学校至少进行三次联合安全大检查,联合教务处、保卫处、后勤、学院、实验中心等的相关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进行全方位、不同角度的检查、筛查,记录发现的问题并要求及时整改,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平时学院和中心也会不定期的组织检查和抽查,促进实验室各项安全指标落到实处。日常检查结合校内安全联合大检查,严密监控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并通过规章制度,最大程度激发相关负责人的主人翁意识,避免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硬件方面

1. 实验水电布置

实验室用水用电非常频繁,因此水电安全问题不容小觑,尤其流体力学实验室所有仪器都离不开水,为此,实验室聘请了安全方面的专家,针对不同设备不同要求、上下水问题及用电负荷问题,对实验室水电安全进行了通盘考虑,并实施设计改造,使之整体达到安全、规范。

2. 消防与安全设施

实验室配备完善的消防器材、烟感报警装置、紧急喷淋装置、急救箱等,而且位置和标示醒目,方便取用。对于灭火器,根据情况配备干粉灭火器和泡灭火器,分别由学校安全部门定期更换,以保证其工作正常有效。

3. 实验环境

石油工程学院以专业认证和本科评估为契机,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流体力学的实验用房,增大了实验仪器间距,通过增加设备台套数,保证了每台仪器的实验人数不超过2人,为安全实验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4. 防护装置

对于实验中的特殊部件,如旋转部件、高温、高压部件等都采取加装防护栅,旁边贴上警示标志,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最大程度减少安全隐患。

5. 注重细节

安全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在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等大的方面全盘考虑后,必须关注一些小的漏洞。例如流体力学实验室实验人数众多,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实验门全程打开,且用金属链与墙壁链接固定,这样一旦发生险情可以快速逃生,争取宝贵的时间。

四、结束语

石油大学(北京)流体力学实验室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积极主动采用国际化标准,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规范的实验教学环境,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10]。

充分落实实验室安全制度,全面提升实验安全指数,是保障教学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是确保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承担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徐建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8):164-165.

[2]武曉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2-84.

[3]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4]刘祥港.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6(6):41-43.

[5]李恩敬,黄士堂.高等学校实验室用电安全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6,19(5):205-208.

[6]潘蕾.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88-190.

[7]李殿鹏.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45-346.

[8]张建国.油气层渗流力学[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

[9]刘桂艳,谢乃新,赵竞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3.

[10]隋秀香.专业认证背景下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7(01):64-66.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
浅谈煤矿安全管理的创新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