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赤壁情怀论析

2020-09-06 13:58苏晓虹
文学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苏轼

内容摘要:苏轼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但被贬黄州的苏轼对赤壁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怀。他在赤壁下创作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千古绝唱,为世人留下珍贵遗迹。从诗词中可以发现,苏轼因人生苦短而失意彷徨,在赤壁中饮酒作诗,在赤壁这一意象中寄托了超然物外、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

关键词:苏轼 赤壁情怀 人生理想

石头,作为一种没有生命的且非几何形的物体,因为其自身不易移动和不易被毁坏的属性,成為凝固和记录历史的载体、向后人讲述故事的叙述者。苏轼一生对石头就有偏爱,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在画作《枯木怪石图》中,苏轼所画的怪石并非由光滑的线条一笔画成,而是由无数弯曲的弧线组成。苏轼将自身的奇思妙想通过画作表现出来,赋予画面动感,饱含创意。石头右侧有枯树穿出,蜿蜒崎岖造型独特,画面朴素但不失意味。自古伟人多苦难,苏轼的人生之路布满荆棘。在苏轼一生中,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件成了苏轼人生的重大事件。在黄州,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1],在游览赤壁时作下了超绝群伦的两赋一词。文章试从苏轼的赤壁情怀论析苏轼在被贬黄州后在赤壁这一意象中的理想寄托。

一.畅游山湖,饮酒会友

历史中的“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人从诗中寻章摘句,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苏轼因反对新法,硬被旁人说是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经历了惨痛的牢狱生活,写下“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绝命诗,最后有幸王安石开口为其说话才免为一死,但也被贬谪黄州。

苏轼在贬谪黄州时曾多次乘舟游赤壁,因景生情,把自然景观和历史以及自己的人生思考结合起来,作下了超绝古今的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结下了不解情结。对当时被贬黄州的苏轼而言,这块赤壁便是一块巨型石头,是情感的寄托物,他在这里书写他的千古绝唱,发泄他的愤愤不平。

世界上存在着两个赤壁。一个被称为“武赤壁”,位于湖北省赤壁市,是赤壁之战的真正战场。两百年前,唐代诗人杜牧路过此地,留下绝句一首:“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但苏东坡到达的赤壁,是黄州赤壁,也叫“赤鼻矶”。根据沈复《浮生六记》的记述:“黄州赤壁在府城汉川门外,屹立江滨,截然如壁。石皆绛色故名焉。《水经》谓之赤鼻山。东坡游此作二赋,指为吴魏交兵处,则非也。”[2]所以黄州赤壁也被后人称之“文赤壁”。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离开牢狱折磨的苏轼来到了黄州,与客人在赤壁下共享山水之美。“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茫茫的雾气横贯在江面,清泠的水光连着天际。苏轼在壮丽的大自然风景下,郁郁不欢的心情得到慰藉。苏轼与知己共泛舟,同游山玩水,此为精神上的享受。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眼前不仅有好景美酒,还有与自己相同经历的“好友”。苏轼和“友人”坐在舟上拿起酒杯,兴起作诗。事实上,苏轼《赤壁赋》里的好友其实是自己,他通过主客间的对话,让失意的自己和豁达的自己进行心灵间的对话,进而让自己走出被贬他乡、不被重用的失意孤苦之情。

二.超脱现实、超然物外的理想追求

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苏轼与好友同游,有感而发作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忽然猛下大雨,同行的朋友在雨下狼狈不堪,词人却毫不在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人拄着竹杖曳草鞋,顶风冲雨,走出“轻胜马”的感觉,披上一蓑衣任凭在湖海中度平生。在我们眼前呈现的,是苏轼的快活人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诗歌中我们读出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的镇定自若。

同年,被贬谪到黄州的他,游览黄州赤壁,看到了赤壁的古战场,俯仰古今,自然有所感触。苏轼在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夜游赤壁,在大自然的美景下如痴如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任凭小船远远飘去,苏轼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泛舟,并不知到会在哪里停栖,身轻得像要离开尘世,飘远而去,宛如羽化成仙。苏轼在诗词的开始便制造出一种仙境,让人浮想联翩,表现出自己超乎自然的心境。

在《赤壁赋》中,苏轼夜游赤壁,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大自然怀抱中畅游,口中吟诵《诗经·陈风·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苏轼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心中期盼着她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引出下文自作的诗词,云:“望美人兮天一方”。在皎洁的月光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在一望无际的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可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诗人与客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故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小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飞行,缓缓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是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在此惬意自然的环境下苏轼抒发了内心的郁闷与痛苦,表现了自己渴望超脱现实、超然物外的理想追求。

三.虽壮志未酬但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

苏轼壮志难酬,力不从心,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叹道“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在对英雄人物与丰功伟绩的神往后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间痛苦消沉。但以一“笑”尽显乐观积极实属“不可救世的乐观积极派”。

继《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情怀和政治抱负。据记载,《前赤壁赋》是写于苏轼一生中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严重罪名,无奈被捕入狱。“几经重辟”,受尽折磨,才从昏暗的牢狱中释放。被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虽无性命之忧,但也不如往日的风光了。苏轼将心中的郁闷和痛苦化为曲调谱写出了《前赤壁赋》。

是日,苏轼一时兴起,与四川道士泛舟游于赤鼻矶下。苏轼与道士“相与枕藉乎舟中”一觉醒来,便是次日天明。苏轼便立即展纸挥毫,将《前赤壁赋》写于纸上。世间磨难众多,但也要豁达开朗,苏轼在字与字之间透露出自己对苦难的看法。接着苏轼以水、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他在事物的变与不变之间阐释事物的瞬时和无穷,得出自己“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的结论,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苏轼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把问题绝对化,表现出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即使身处逆境中也保持豁达、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即使人生无常,也理性地对待生活。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讥当时用事者”,通过描述江上夜景讲述自身惨痛经历并借景抒情,抒发郁郁不欢的心情。苏轼于同年十月写下来《后赤壁赋》,以游记的形式记录江岸上的活动,注重叙事写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笔下的山水特征随着一年四季发生改变。在《后赤壁赋》中,苏轼围绕着“游”字讲述了“游前——游中——游后”的游览过程。游前,作者置身于准备招待客人的好酒好菜,一句“顾而乐之”道尽了苏轼欣喜的情绪。准备好酒菜后便“复游于赤壁之下”。此时的赤壁,虽小别三月,却已“江山不可复识”,和之前见过的截然不同。登山之时“二客不能从”,苏轼只能只身。游后入睡的苏子见到了化作孤鹤的道士,借此在梦中坦露自己屡屡失意壮志难酬的心情。欲山水之中寻求超脱,却无济于事,旧痛未愈,又添新伤。结尾“开户视之,不见其处”一语双关的含义,道士不见了,苏子的前途、抱负又在哪里呢?

苏轼的赤壁情结是冗杂的,并不是单一的感情基调,在景中怀古,景中思今。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苏轼在开篇就将滚滚“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相联系,后引出“赤壁”且描绘赤壁周围的“乱石”“惊涛”,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滚滚江河拍打岸边卷起惊涛。在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地方孕育了张飞、周瑜等千古风流人物。而当时被贬黄州的苏轼已是两鬓花白,壮志未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未来迷茫不可预料,鲜明的对比下油然生起自卑失意之情。但苏轼并非一蹶不振,“多情应笑我”,笔锋一转,一“笑”将苦愁瞬间转为豁达,饱含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现实困境的释怀。历史与现况,现实与未来,这中间都存在冲突,苏轼在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中即是艰苦的,又是能释怀的。在追忆完英雄豪杰、丰功伟绩之后,历史与现状、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冲突,导致苏轼产生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感叹一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抱负。

最后,从性格角度看,蘇轼是个豁达乐观之人。尽管政治上多番失意,积极进取的他对生活依旧饱含激情与希望。失意的他在山水之间得到灵魂寄托,在追忆伟人的同时,进行思考得以释怀并勉励前行。苏轼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身上显然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扼制,这股力量,由他呱呱落地开始,既强有力地在他身上运行,直到死亡封闭上他的嘴,打断了他的谈笑才停止。”[3]朱靖华先生将他视为哲学统一体。他汇萃历史精华之流,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士大夫,成为后人心目中最具魅力和最感亲切的传统知识分子形象。[4]身为后人,我们不仅要学习苏轼留下的诗词歌赋,更应当学习苏轼的旷达心境,做到遇事不乱,处事不惊。

参考文献

[1]余秋雨.山居笔记·苏东坡突围[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

[2]沈复.浮生六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80.

[3]杨汉劝.论苏轼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结[J]重庆: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4]林语堂.苏东坡传[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十三五”社科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GD18CZW03)。

(作者介绍:苏晓虹,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8级学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文艺理论)

猜你喜欢
苏轼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从善如流
题西林壁
苏轼错改菊花诗
但愿人长久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愚钝读书法
苏轼愚钝读书法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