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绝地反击:《青铜葵花》青铜性格分析

2020-09-06 13:58向小云
文学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曹文轩青铜

向小云

内容摘要:曹文轩,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其作品内容多是描写温柔敦厚的风土人情,承载着少年心灵性格的发展过程,尤其在“成长小说”领域的研究成果值得深入关注和学习。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中通过塑造倔强少年——青铜,表达倔强性格背后的主题意蕴,是典型的“成长小说”,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文章通过对倔强性格的原因探究以及该性格的辩证评价,达到对人物倔强性格全面剖析的效果,进而提出当今社会对待倔强性格的辩证视角。

关键词:青铜 倔强 曹文轩

青铜——曹文轩《青铜葵花》的主人公,一个哑巴少年,是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里经受着生存挑战的中国农村少年的典型代表。倔强的性格将他锻造成刺向困苦生活的钢刀,在岁月里打磨,绝地里反击。因此,倔强性格是剖析青铜性格的独特视角。“其一,这是领悟与感受美的世界(善良、正义、劳动美德)的能力;其二,保卫这一世界的意愿和才干,抗御丑恶的能力,战胜丑恶的本领。为此需要智慧的力量,情感的能力,行动的力量以及批判意识的力量”[1]这是阿赞罗夫对倔强性格的定义,而青铜倔强的性格特点正是此定义的如实映照。

一.青铜书写的倔强

青铜是一个特殊儿童,在葵花的引导下,太阳、月亮、牛羊都不再是他眼里的风景,而是跳跃在指尖的字符,书写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美好。“我是大麦地的青铜!”几个字被青铜铿锵有力地刷印在墙上。不单是对路人低估青铜最刺眼的嘲讽,更是青铜在倔强地证明自我。其次,青铜的倔强反映在与领养妹妹葵花之间的兄妹情中。从与葵花的相遇相识、相伴相依、相离相别的整个过程中,“倔强”释放出跳跃心间的感动信号,阐释了倔强行为于他人是有价值贡献值可言的,亦或是倔强支撑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为之。

二.倔强性格原因分析

1.生理缺陷

“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由于残疾缘故,人际关系的敏感度、情绪适应、学习压力感等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都存在着一些显著差异。”[2]如追求人生價值,性格形成、思维方式、情绪处理以及生活风格,都会受其影响。但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只是带来短期的障碍,抗争精神会使生活有质的跨越。青铜,在自卑与自我超越的相互作用下,以不屈不挠的性格与生活搏击,把自己的名字奋力书写在墙上。阿德勒曾表示,自卑没有理论上的可怕,在实际生活中想要抛弃自卑感的动机,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内心深处渴望的成就感。青铜的倔强性格与超越自身的强烈愿望是息息相关的。

生理缺陷导致青铜在与人相处、情绪处理上有一定的偏颇不妥。虽然生理缺陷对人格因素有制约作用,但其对性格潜力的释放并非是决定性的。缺陷引发了沉默,但青铜的沉默是倔强无形地怒放,而非灭亡。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3]青铜生命的意义在沉默中以倔强的姿态野蛮生长。

2.家庭教育

宋庆龄曾说,“一个人的性格指向、才能发展,归根结蒂会受到家庭的影响。虽然随着年龄推移,对学校和社会的融入,也会改变部分原有性格,但家庭影响是不可磨灭、刻骨铭心的。”[4]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比黄金鞭下教做好人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青铜,身体里伫立着倔强又孤独的灵魂。这跟家庭成员的性格品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奶奶的隐忍坚强。

大麦地人缺乏对特殊儿童个性的尊重,哑巴青铜只能常年与奶奶相伴左右。老人家刚强坚毅,背地抹泪却以笑脸面对形单影只的孙子。老人用她的坚韧隐忍,鼓励着孙子回应困苦的挑战,以至善美好的心灵安抚着孙儿寂寞的心。领养葵花时,一句“拆房子卖,也要养活闺女”掷地有声。洪水之后为修建新房,奶奶当掉戴了一辈子的耳环。在棉花地工作到昏倒只为给孩子做身衣裳。事实上,新房与棉衣已然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必需品,而是一种斗争精神的象征。即使是物质极度贫乏的时期,生活的磨难也压不垮精神富有的青铜家。奶奶无言的行动绽放人性顽强的光辉,温暖着青铜身体里倔强的种子生根发芽,奋力生长。

由此可见,家庭对青少年的性格养成有重要的影响,能够满足青少年诸多方面的需求。从最初的生活起居到逐渐发育成熟的情感寄托,从物质满足到精神成长,从基本的生产劳动到小规模的消费方式,从细微的生活习惯到认知事物的思维模式。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改变着青少年,家庭成为对青少年影响最深的第一个团体。“广义的家庭教育指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模式,性格指向,相互之间产生影响。”[5]青铜在对葵花执着地守护,对自身不懈地证明中体现的坚韧性格,与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遗传与社会环境

性格的形成是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这一理论上逐渐达成共识。遗传因素从广义范围讲不只是血缘上的联系,可以扩大到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种族。而外界环境就更加复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只是外界环境因素之一二。

于青铜而言,性格不是凭空生成,他生在文革时期天灾不断的中国,身上流淌着中国人不怕苦、不服输的倔强血液。作家史密斯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对“中国人省吃俭用、勤劳致富,生命力强与遇事坚忍”[6]等性格特点,持有辩证的分析态度。因此,青铜的倔强性格,是自身的不卑不亢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交融而成的。

三.倔强性格的辩证评价

倔强作为一种性格,与气质不同,带有社会属性。“性格是人对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7]同时,一种性格被人接纳与否,与当下的时代气息也是密切相关。青铜的倔强性格在当代读者看来是正面意义大于消极影响,这种倔强在当时于人于己皆百利无一害,是正能量的传播。倔强的内涵只有随着时代进步,不停地被丰富,才会被新兴社会的主流意识接受。因此,可从当代青少年对倔强性格的认知程度,民族精神中的国人气概与倔强性格的关系,以及曹文轩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三个方面对倔强性格进行辩证评价。

1.青少年个体与倔强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生理与心理的急剧变化都会对性格产生重要影响,该时期是“暴风雨期”和“危险期”的并发阶段。更有专家指出“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8]是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因此,对倔强性格的正确解读是至关重要的。

现如今,“倔强”一词的理解,逐渐由“品质”开始“变质”,由褒义变为中性。不论事件性质,将别人的意见置若罔闻,偏执地捍卫自己观点视为倔强的本义,是有失妥当的。如部分少年在苦难面前展现的“倔强”,仅限于激进地认为是社会的不公,家庭的不幸,而后理直气壮地选择轻生。在人性化的社会里人们会把责任推诿到社会层面,怪罪至教育制度。但我们的反思,难道不应该延伸到对孩子面对生活设置的障碍时心理承受能力的质问,以及是家长对倔强品质的引领层面吗?“倔强”词性的演变,并不意味着品质的流失,而是时代在青少年性格养成过程中,提出了其在事件性质的辨别能力上进一步理性思考判断的新要求,以及面临生活挑战时正确领悟倔强内涵向度的新标准。反推,青铜面对困难展现出的倔强风采是值得当代青少年学习的。

青铜,是一种金属,坚硬是主人公的名字。接连不断的灾难是对青铜的最佳锻造,倔强是经困境淬火后的利刃,果决地刺向命运,迎接属于倔强者的胜利。一个平凡人的生命意义就是笑面困苦,挺拔倔强地活下去。倾听青铜的故事往往要比翻阅英雄、领袖的事迹更易震撼心灵,更能振聋发聩。青铜的困苦是文革时期中国农村普遍性灾难的缩影:食不果腹、天灾连连,流离失所。曹文轩在刻画青铜面对灾难时的从容镇定,尽管稍过艺术化,但决不乏苦难中的真实性。在曹文轩的眼里,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苦难绝非是从今天才开始的,苦难被赋予时代性,青铜的倔强具有永恒性。价值决定了倔强的高度,作为崇高人性的倔强是与不幸抗衡,捍卫着对亲人的爱,更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产物。当代青少年理性领悟倔强内涵,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与坚韧性格的培养。

2.民族元素

“一个具有忍耐天赋和顽强生命力的民族,必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倔强的民族以其压不倒的精神脊梁屹立于民族之林,谱写传奇故事。只有获得生活资料的前提下才能存活的“生存挣扎”的年代,顽强的生存力是活下去的前提。如红军早期在最困苦的长征过程中谋求生存的经历,倔强的积极意义显得更为重要。苏武放牧北海,持节不屈;江姐不惧生死,坚持信仰,甚至神话故事中的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都体现着中国先民们对倔强的浪漫追求。

曹文轩汲取了民族精神的养料,塑造了一个倔强的哑巴少年——青铜。主人公青铜生活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贫苦交加,生活就像层层围堵的磨难之墙。面对磨难的穷追不舍,前行是他始终的选择,穿越人生路上未知的无数险滩,倔强地爱家人、做自己便是不变的信仰。这是五六十年代的一个农村少年,也是我们万千无畏困苦的中国人的典型代表。

因此,《青铜葵花》中无论是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设置、乃至主人公的精神塑造,都是无数跳动的中国精神,谱写一个时代的赞歌。曹文轩为民族元素发声,是符合文学艺术追求的方向。正如2012年,莫言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他在创作实践中把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与当下高密乡人的人生境遇、历史故事、社会百态的无缝对接是紧密相连的。是否能够恰如其分的使用民族元素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已经逐渐成为了文艺评论的重要标尺。

3.曹文轩的创作风格

中国作家创作具有积极意义的故事,让代代炎黄子孙感悟民族气节、发扬民族精神,是使文学创作保持持久活力的防腐剂。曹文轩正是背负着这一使命感的孤傲创作者。他在其学术专著《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中指出,“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作家是民族未来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有这一庄严的神圣的使命感。”[9]同时,曹文轩渴望用积极向上的正面精神引导读者生活,如青铜充满斗志的生活态度。在《青铜葵花》的序中,曹文轩谈到,在追求“无节制的思想深刻”的大潮中,自己是追求文学作品能够给人光明的生活指向,让人们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能体面的生活,不是让读者觉得生活更加阴暗,从而麻木地生存。

此外其他作品中,曹文轩追求美的创作理念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草房子》中家道中落的杜小康、放羊少年细马,《山羊不吃天堂草》里为生活所迫的明子…在普通人眼里这些少年都是极其悲惨的存在,但曹文轩是力主在逆境中也要活得坚韧漂亮的“活菩萨”。用中国古典的中和之美,即是孔子提的“温柔敦厚,《诗》教也”的诗教原则,来捕捉残缺背后的坚强与倔强,温情与震撼。令人欢喜的是面对生活的打击不再是对命运不公的控诉,而是闪烁着人性的至善至美。虽然曹文轩一度觉得自己是个谎言编造者,设法用自我的文学理念和创作风格,来为使命感内容的构建添砖加瓦,使其成为无懈可击的言说。事实上,这些文学作品的成功都高度诠释曹文轩是无数儿童乃至成人的造梦者。

曹文轩孤傲的唯美创作与唯美主义运动代表的王尔德有可比之处,但是却又大相径庭。王尔德主张唯一美的事物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物,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而曹文轩认为人的生活、情感经历是与唯美体验共生的,甚至可以从切实存在的生活经历中挖掘深层次的审美意蕴。主人公青铜倔强性格的塑造,并不是放置于桃花源式的生活模式中体现,而是灾祸不断的文革期间。曹文轩用诗化的语言、简单干净的意象、童趣的想象,如同放映悲伤童话,叙述着青铜的生活境况。如文中青铜、葵花因为饥饿躺在地上,对着天空的云无数次的畅想,孩子们把饥饿的恐惧融进想象,对待困难是顺其自然的接受态度。“含泪式微笑”的艺术手法是倔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正是因为曹文轩的创作风格是坚持自我的文学理论,有自己独到的文学见地。所以其塑造的少年性格,细品总能让人振聋发聩,没有纸上谈兵的虚无感,有的只是感同身受。在感受青銅性格的同时,读者自身也在经历倔强美的力量的熏陶,努力变得坚忍。

四.结语

曹文轩的作品因为将中国古典审美情趣与中国现代理性进行了美与真的有机结合,字里行间体现了对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他认为倔强性格在人性中是皆真皆善皆美的,并且真正意义的真善美绝不是桃花源的产物,是呈现着大多数人的现实追求。青铜的性格形成因素是来源于生活,自身条件、家庭环境,以及生活的社会环境下的时代气息。对于那个年代的青铜而言,倔强性格是用来支撑自己活下去的信念源泉,是在给磨难迎头痛击,在与饥饿殊死抗争的绝境中,汲取生的希望。

性格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倔强性格内涵也在变化。一个时代赋予生的意味深远,或是生于心底安乐,或是生于追逐此生所爱。无论追求的终极指向是什么,活的倔强内涵都会是前行路上的指引。

参考文献

[1](苏)阿赞罗夫.少年的家庭教育[M].谢纪青译.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

[2]李欣忆.特殊儿童身份认同、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3]鲁迅.鲁迅自编文集:华盖集续编[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3.

[4]赵忠心.宋庆龄的家庭教育思想[J].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3(04):56-59+15.

[5]周丹,胡玉君.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学习与发展影响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6,36(04).

[6](美)史密斯著,中国人的性格[M].李明良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韩永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张进辅.青少年心理医生[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9]本社编.中国儿童文学论文选1949-1989[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曹文轩青铜
生僻字里识青铜
两袖清风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曹文轩的理论研究作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青铜古鼎
THE POWER OFPAIN AND S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