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影视赏析类课程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20-09-06 13:34张淑艳
传媒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审美创造力影视

张淑艳

摘 要:近年来,教育部多次提出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相关意见,表示了對各阶段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视。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青少年逐渐成为电影消费的主要群体,而影视美育正是通过影视作品的鉴赏与分析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尝试从影像时代大学生美育渗透的重要性、影像传播过程中的美育渗透、影视赏析类课程在美育中的优势等几个方面探讨高校影视赏析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渗透及其可行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影视;美育;影像传播;审美;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9-0-02

民国初年,知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曾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指明了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①,意见中主要指出,美育教育属于审美教育,既能够提升人的审美素养,同时还能对人的情感抒发、精神需求有所助益。2019年4月,教育部再次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②,这次《意见》中强调提出当下中国高校美育教育的重点在于艺术普及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及师范教育三方面。《意见》发布之后,各大高校迅速在相关课程中开展美育渗透及美育相关活动。由此看出,强化美育教育、建设高校美育课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影像时代大学生美育渗透的重要性

影视美育,既包含基本的影视欣赏,也包含通过影视审美来达成审美教育。通过影视作品的鉴赏与分析培养受众的审美情趣及审美习惯,利用影视作品的传播帮助受众树立正确审美观点,在日常活动中,提高受众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影像传播时代,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接受方式逐步发生改变,影视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观众群体的增加,青少年逐渐成为电影消费的主要群体,国内很多高校开设了如《经典电影赏析》《影视精品解读》等影视赏析课程,希望通过影像传播的方式达到对学生的美育渗透。其中一类是高校影视类院系专业必修课,主要面对传媒专业学生,对经典影片进行专业化分析与解读;另一类则是以综合选修课的通识课程形式存在,带领学生通过赏析影视作品感受电影艺术之美。两者共同点在于,在完成基本的课程学习目标之外,以影视作品为基础,通过影视美育提高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将课堂作为美育渗透的主阵地、主渠道,最终超越银幕、解放思想。

步入21世纪以后,电子信息智能化的发展使影像文化成为大众消费的主要方式,文化的传播从文字时代跨越到影像时代。大众信息接受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对于美的体验也随之而发生了变化。当代90后及00后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影视作品的更迭,这些影像成为他们成长与记忆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引导、启蒙的作用。在日常的影视欣赏和影视教育过程中,释放诱导、劝服、解释信息,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审美意识,是影视赏析类课程的重要使命。

高校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20岁左右,正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次关键转型,此时人作为个体的意识开始逐渐外显,同时又处于自我意识的本能发展期,也是最具有创造力的阶段。对于影视类专业大学生,首先需要具备面对海量的影像信息的分辨能力,才能在创作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创作方向,而非艺术类学生虽未必从事艺术创作工作,在影像时代同样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二、影像传播过程中的美育渗透

影视作品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它必须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近年来,国产电影票房屡创新高,目前《战狼2》《流浪地球》等电影票房均超过50亿,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更是在上映3天后票房就达到10亿,电影的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是其他文化产品难以达到的。

大众传播学相关研究证明,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因其传播特性决定了它会对受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甚至大众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产生某些潜在的影响。在日常影视欣赏和影视教育的过程中,受众会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并产生一定的模仿行为,如2019年上映的影片《少年的你》引发的大众对于校园霸凌的反思,对身边弱势群体的关注;国庆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用影像呈现新中国的几个“第一次”,激发了当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怀;甚至如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所拉动的商业消费潮流等等。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认为大众传播具有四项社会功能:寻求、传递和接受信息的功能;操纵、决定和管理功能;指导功能;娱乐功能。对于普通观众,无论是走进影院或者其他方式的接受影视作品,主要是满足基本的娱乐需求,但许多影视作品除了满足娱乐消费之外也在同步影响大众的观念甚至推动社会的进步。在高校课堂中,对于影视作品的深度分析、讨论属于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在鉴赏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达成基本教学目的,课堂的开放性决定了大学生是即是影视欣赏的受众,同时又是传者。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同时引导青年观众能够高度参与到影视作品的解读与传播过程中,由此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了更加长远的影响。

影视作品的传播虽然带来了大众文化的普及,但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除了传统的电影电视,网络平台内容、手机短视频等内容占据了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这些内容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质量参差不齐,如随意篡改历史、低俗粗糙、拜金主义、无脑恋爱等内容对青年大学生的择偶观、价值观产生了恶劣的负面影响。既要利用影视作品拓宽大学生的审美边界,同时也要注意传播过程中的去芜存精。

三、《影视精品赏析》在美育教学中的优势

以目前山西工商学院传媒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影视精品解读》课程为例,该课程在日常课程设计中,主要以理论部分,审美部分,实践部分三个部分来进行,每个环节的教学都伴随着的一定程度的美育渗透。

理论部分是美育课程体系的基础部分,是课程中开展美育的第一步。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结合相关电影史、电影理论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实际加入多样化内容呈现,理论的学习不仅能解决审美认知和审美方法的问题,还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更深层的认识,开拓自身的文化视野。

鉴赏部分是影视类美育课程體系的支撑和拓展部分内容的展开一般以板块形式呈现。大多数影视赏析类课程或根据电影史运动流派为划分依据,或以地区发展为板块,旨在引导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思维体系。《影视精品解读》课程的开展一般以多媒体为主要学习工具,带领学生欣赏中外优秀的影视作品,介绍经典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把握影视作品的叙事特点、人物塑造、视听语言以及影片风格,加深学生的文化理念,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实践部分是美育的最后环节,也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影视类课程实践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学生可根据课堂内容结合当下实际进行拍摄练习,主要以开拓学生的审美运用能力及审美创造水平为主。此外,第二课堂的参与也是影视类美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行影视类课程美育实践,使学生能够对课堂知识有进一步的体会和运用。

四、结语

在各种资讯发达的今天,“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低效的,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课堂,增强教学的自主性、研究性和宽广性才是相对有效的做法。在普及美育教育的过程中上,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扩展学生的美育体验,将整个校园融入到无声的美育教育中,成为随时存在随时感受的美育“教科书”,进一步发挥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课上与课下的联动,真正将达到美育渗透的目的。

注释:

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2015年09月.

②《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2019年4月.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达德利·安德鲁,李伟峰译.经典电影理论导论[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8.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 【美】威尔伯·施拉姆,何道宽译.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邹立.新世纪中国大陆青春电影中青年价值观影像呈现研究[D].扬州大学,2016.

[6]张静,白冰,赵伯飞.中国当代影视作品对当代大学生的正向传导与审美重构[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 (01):114-121.

[7]赵荣生,陈仲庚.传播学视野中的高校影视美育[J].电影评介, 2007(06):67-68.

[8]周星.新时代高校美育精神与美育分类培养[N].中国美术报, 2019-05-13(016).

猜你喜欢
审美创造力影视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