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要善借技术更要突破技术捆绑

2020-09-06 14:00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应用服务网民智能手机

新闻事件:7月3日上午,“北京健康宝”微信小程序崩溃后,不少市民反映“寸步难行”。这是因为自北京应急响应级别上调之后,市民在进入地铁、公园等公共场所时,都需要通过扫描“北京健康宝”核验个人健康状况。而这不是“北京健康宝”第一次出状况。早前,就有市民遇到刷脸时被提示“无法连接服务器”等信息。另外,因有些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者小程序等问题,“北京健康宝”被形容成了老人出行的“绊脚石”。

其实,对于一个用户体量如此大、使用频次如此高的手机服务,偶尔“开小差”没什么好过度苛责的。“北京健康宝”于6月13日上线了3.0版本。按照同期披露的数据,北京市累计2900万人使用健康宝查询了3.6亿次健康状态。这枚小小的二维码,在疫情防控中切实起了作用,通过精准识别和管理,推动了快速复产复工。另外,这类健康应用服务也是数字时代的新产物,无太多经验可循,只能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如最新版本的“北京健康宝”已经可以扫码登记、重拍照片等。

真正被诟病的其实是这类健康应用服务在很多场合下的“不容置喙”。比如有使用老年机的老人被小区拒之门外,再比如有想要出行的老人因不会使用微信,无法出示健康码,而无法搭乘公交车等。其实,即便是年轻人,智能手机也不是标配。截至2020年3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非网民规模为4.96亿,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年龄因素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

社会管理不能仅依靠技术,技术效率也不是衡量治理水平的唯一指标。健康码、健康宝等应用是数字化公共服务的辅助工具,也被证实行之有效,但它天然地需要智能手机和对数字应用的基础认识,人人可达是理想状态,现实仍距离甚远。有人在生鲜电商买菜,有人在山间地头刨食,彼此难以照见。

不久前,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就谈到,各国和各地区更要重视解决“数字鸿沟”问题,防止边远山区、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或老年人由于无法接触或有效使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成为信息弱势群体,“这个问题在疫情下尤其不容忽视”。

这一提醒必要且及时。

一方面,技术车轮滚滚向前,总有一些人无力跟上,谁都可能在某个时候成为“跟不上的人”。对于这类人群,应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下,保留一些“特殊对待”,不至于令其寸步难行。比如,在具体操作中除了提供“代查”服务帮老人解决难题之外,还可以给一些没有手机的老人提供实体的健康宝二维码挂件,或者绑定儿女手机,让儿女可远程操作验证通过等。

另一方面,技术向善虽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但技術毕竟是中性的,有时候会捉弄人、甚至危害人。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公共治理和服务要善用技术优势,更要突破技术捆绑——它理应面向所有人而存在,面向年轻力壮的人,也面向老人、儿童、“有障碍”的人。如何对待后者,如何让更人性化、更灵活多样的举措照亮技术世界的边缘人,如何让他们不因落后于技术而落后于时代,有时候更为重要。(据《科技日报》《广州日报》)

猜你喜欢
应用服务网民智能手机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缓
一种实现国际漫游欢迎短信的方案研究
大数据服务在高考填志愿中服务的心理学意义探讨
“云水谣”推广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手机今年拼什么?
微软推出整合版Azure应用服务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