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摘 要:校园广播是校园的重要传媒之一,以声音为媒介的传播方式传递信息,是构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较之其他校园媒体,校园广播具有自身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校园广播以其自身的贴近性,融于校园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对校园文化的构建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围绕校园文化的传播功能,从传授视角方向出发,通过研究校园广播站的传播路径及文化内容,理清现阶段校园广播传播功能及效用,同时分析可能制约或阻碍校园广播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功能的因素,力求使校园广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强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功能。
关键词:传授视角;校园广播;文化传播功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6-00-02
一、引言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校园广播媒体的功能与职责不断变化,除了传统公共领域的广播外,还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其传播效果,更需要注重传授之间的互动效果,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本文基于传授视角的校园广播文化传播功能研究,主要从接受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校园广播中的工作者在处于某种需要对大学生的反应、择取、解释、理解、整合、内化以及外化的践行过程,分析了校园媒体在融媒体传授视角下的发展路径。
二、校园广播的内涵及功能
校园广播是校园的重要传媒之一,以声音为媒介的传播方式传递信息,是构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但高校校园广播媒体仍然具有特殊性,例如,校园广播被固定在传统赋予的意识形态教育、校园宣传等职能中,要体现更多的育人理念和意识形态教育职能,媒介往往被固定在传统赋予的职能之中,不能超越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职能。
同时,校园广播多为传媒专业相关学生以及专业指导老师指导,工作人员既有能够了解年轻人信息接受习惯的大学生,又有掌握专业技能的广播老师,在文化传播方面,应发挥更强大的专业能力。同时,校园广播历史悠久,“传帮带”的校园社团模式能够让在广播团队工作的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发挥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
三、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校园广播受众接受情况分析
(一)节目内容形式单一
在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的校园广播中,正常的每日新聞(校园直通车)、情感、音乐、体育、红色家书、访谈散文等栏目是校园广播的主要形式。校园广播学院新闻是媒体中最规范的校园媒体,适合反复播报和及深入报道,最直接地彰显声音的力量,达到深入宣传的目的;校园广播通过声音符号传递新闻话题,承载着校园的历史和文化,发挥着校园媒体的基本职能,是校园传媒中的根基。在互联网普及的新形势下,校园广播在“互联网+”时代其作用更加凸显,在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校园广播设立了诸如:“晚安新华” “新华之声” “为你读诗”等线上广播栏目。但是诸如上述形式仍属于传统校园传媒范畴,虽各具优势,但节目形式单一、原创性不足、没有体现广播的即时、互动的有效特性等系列问题。
(二)内容原创性不佳
从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校园广播满意度的调查情况来看,高校校园广播媒体,虽然已经开设部分互联网媒体,并已有部分内容,但并不能很好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在关注校园广播时,认为校园广播在信息更新上较为滞后,仅以校园新闻为主,并不是学生所需要的内容。节目内容杂乱、文学内容也常常缺乏主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文化娱乐方面,部分学生表示,校园广播并不能满足校园生活的文化娱乐功能,音乐类、情感类内容匮乏,更新内容随意,音乐往往仅限于流行、网络歌曲,无法提升广播音乐审美。
(三)互动性差,接受者满意度低
校园广播站虽然已经搭载互联网平台,成为一个具有高效移动双向互动的媒体,却没有发挥信息沟通的基础作用,仍然停留在单向传播的传统广播台,缺乏与听众、关注者的良性互动,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渐渐丧失对于校园广播的兴趣。具实际情况调查,校园广播媒体现在的输出方式仍然为单项传播,比如“晚安新华”线上广播栏目,虽然有前期采访、制作、主题策划环节,存在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但工作人员往往只会找身边认识的同学、老师。
四、传授视角下的校园广播传播效果分析
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校园广播一半都是针对学校新闻服务,信息量不大,没有充分的发掘校园广播在各大载体上的作用,传播效果不佳,由于历史悠久思维固化,导致节目创新较少,形式更新缓慢,互动无人参与,这些都影响了校园广播在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文化传播方面的推广和发展。
(一)传授主体方面的因素
传授主体是校园广播信息内容的传递者,主要是校园广播站的工作人员与指导老师,传授主体的话语权、内容趣味性、多样性以及信息传递方式都直接影响到接受者对它所传递信息的接收效果。在调查中,部分同学反应,校园广播在播报校园新闻时,仅仅局限于照本宣科,将学院新闻网的内容直接播报,内容冗长且不符合广播口语化规范,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校园广播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接收效果。
(二)接受主体方面的因素
接受主体的信息需求是校园媒体在传播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属,如果没有切实了解受众需求,那么在传播过程中,就丧失了主动接受信息的受众。所以,接受主体的需要因素非常重要。需要的指向性决定接受的选择性;需要的层次性决定接受的层次性。当传授的知识信息与接受主体需要的方向和目标不一致时,接受主体就会产生拒绝接受的心理。
(三)情感因素
情感是受众在接受信息或者实践活动中,对校园广播的态度体验,形成了受众对于校园广播特殊的心理反应形式。校园广播在校园中,不失为一种良好氛围的创造者,如若在氛围营造与优质内容相结合,以情感人,更能让接受者有共鸣,引发受众的兴趣。校园广播的内容能否打动学生,形式是否能勾引起学生兴趣等,都会影响受众的接收效果。
(四)环境因素
接受环境指的是校园广播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受众接受活动面临的外部客观环境。当前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校园广播在校园传播过程中,设立了部分户外音响,音质较差,就外部环境而言,校园广播仅能够在几个特定的教学楼、食堂内听到信息,环境过于嘈杂,影响了传播效果。同时,线上校园广播内容不具延续性,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传播功能。
五、对于校园广播文化传播传授效果的对策思考
高校校园广播因其地域性、文化传播性的特殊,在思政教育、文化传播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互联网繁杂的信息传播模式的冲击下,校园广播不应延续固有的传播手段,而应顺应时代,利用地缘优势,充分整合资源,使其适应时代的要求,继续发挥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内力,打造文化品牌
优质的节目是提升传授效果,吸引受众的重中之重。校园广播应将定位准确到服务师生、传播校园文化、提升思想教育、丰富师生生活上。节目的内容设置,应根据学会生的实际学而求,拓宽内容播报范围。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增设互动栏目,发掘校园优秀师生的个人影响力,用声音的温度,诠释“新华故事”,打造品牌影响力。
(二)优化内容,提升传播效果
校园广播应不拘泥于仅播报新闻,还应该在内容上增强实用性,分享兼职、考试、消费等与学生有紧密关系的信息,吸引学生的关注,树立校园特色。同时,内容形式设置上,应参照优质社会电台,在片头、栏目的设置上,吸引受众,使听众产生首音效应,看到与片头和栏目相关的东西便可联想到该校广播电台。
(三)借助外力,整合资源
借助校园媒体的影响力,增强广播成员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邀请学生、老师参与节目,或者随机采访在校生,提升故事性。同时借助学校场地,在线下举办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传播校园文化,为校园广播与听众之间搭建交流平台。
除此之外,校园广播应和校园其他媒体形成合力,建立畅通的校园媒体互动模式,扩大信息源与素材,建立协同报道模式,扩大校园广播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六、结束语
当前,校园广播在思想政治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為高校重要的校园媒体之一,校园广播应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借助校园媒体的影响力,整合资源,打造融合校园媒体平台。在内容上,以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播。注重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互动性,从传授视角出发,去运营校园广播媒体,使之达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罗自文.美国校园媒体建立与运转模式的启示[J].现代传播,2007 (4):12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苏芳.信息时代校园广播的完善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20):15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