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啦啦操不同课型运动密度实证研究

2020-09-06 13:17陈丽英
成才之路 2020年9期

陈丽英

摘 要:文章从啦啦操项目的不同课型,即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及考核课四方面对学生在啦啦操课堂中运动负荷达成率进行有效剖析和探讨,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啦啦操综合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继而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啦啦操教学中在运动负荷达成率的落实层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啦啦操;运动密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9-0066-0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运动负荷的规定主要从运动密度、练习密度及运动强度三个方面来衡量。在体育课堂中,要求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学生的练习密度应不低于50%,课堂中的运动强度即学生的平均心率控制在140次~160次/分。啦啦操项目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可选择性项目,其也是深受女生喜爱的一项运动项目。啦啦操课型一般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四类,不同的课型教学重难点不同,侧重解决的技术细节也不一样。因此,如何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在不同课型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师值得深思探讨研究的话题。本文针对啦啦操运动项目的不同课型,对运动密度的达成度进行剖析。

一、啦啦操新授课的运动密度达成度探讨

啦啦操新授課是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学生对啦啦操组合动作的认识是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个新授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不知道的技术动作,让学生在迷茫之中不断地探索、实践、验证,从而习得啦啦操技术组合动作。教师教授啦啦操组合动作,学生在课堂学练中会不间断地重复新学啦啦操的技术动作,通过动作的泛化、分化、固化及自动化的过程,从而习得啦啦操技术动作。所以,本节课需要教师通过安排不同的学练方法,组织不同的学练方式,设置不同的练习场景,以帮助学生不断习得啦啦操技术动作,让学生体验不同形式的学练方式,降低学练过程中的枯燥乏味性,从而有效增强学生课堂学练的趣味性与积极性。

在啦啦操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教师教授、学生模仿,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自主探讨学练、师生共同学练、生生合作学练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达到本节课所需要的运动密度、练习密度及运动强度。例如,在教授啦啦操“阿拉C杠”旋转技术动作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原地立转180°、上一步立转180°、上一步立转360°,同伴辅助立转360°,同伴辅助旋转720°等,让学生通过练习不同难度的旋转度数,提高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进而达成一定的运动密度。

二、啦啦操复习课的运动密度达成度探讨

啦啦操的复习课,是不同于新授课的一种课型模式。复习课中的学生,会将自己学习到的技术动作不断地巩固,再经过教师的纠正指导、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来提高自己技术动作的熟练度。复习课的课型模式主要偏重于动作的纠错,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这一阶段需要学生通过不间断地练习加以巩固。因此,啦啦操复习课中的运动密度与练习密度相对较大,教师在课堂中无须刻意再安排体能练习来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

如啦啦操的复习课是安排学生复习组合动作,教师可通过整体复习的方式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在发现共性问题之后,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集体纠正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共性意识,从而让学生得到统一的改正。在复习课中,教师也可安排自由复习的方式,小组复习的方式,异质分组复习的方式、同质分组复习的方式,教师巡回指导、小组长带头指导的复习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练环境中体验不同的复习感觉。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帮助不同的学生纠正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个性问题,从而进行有效改正。在小组学练过程中,教师要安排小组长来纠正本组学生的个性问题,在小组练习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与引领作用。啦啦操复习课不同组织形式的安排,能让学生在有效熟记啦啦操组合动作的同时,一改复习课枯燥乏味的现状,通过体验不同的学练方式,增强复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提升运动密度达成率。

三、啦啦操综合课的运动密度达成度探讨

啦啦操综合课是集合不同难度动作的课型模式,有学生习得的技术组合动作,有学生单个习得的啦啦操难度动作,也有学生没有学会的啦啦操难度动作。总之,啦啦操综合课是将学生习得的啦啦操操化动作与相关技术动作或难度动作进行合理组合,在本课中需要学生通过重复练习提高自己技术动作的熟练性。在啦啦操综合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单独安排难度动作的分解练习,让学生巩固难度动作,增强稳定性。

如屈体分腿跳接C跳动作,教师可安排团身跳、纵跳、直腿跳、分腿跳等相关跳跃练习来加强学生的弹跳力。在组合学练过程中,教师可将难度动作与操化动作分解练习,在不断熟练操化动作与难度动作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动作练习,这样学生在衔接难度动作的过程中会顺畅很多。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学练方法,如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能层次安排学生进行不同组别学练,根据学生不同的运动技术协调性进行不同组别学练,根据学生的同质性质进行同组别学练,根据学生的异质性质进行异组别学练。这样,学生在综合课学练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能力逐步掌握不同目标要求的啦啦操组合动作,提升运动密度与练习密度。

四、啦啦操考核课的运动密度达成度探讨

啦啦操的考核课是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及综合课三种课型的单独形式,在啦啦操考核课中,学生需要最大强度地进行运动技术的呈现,同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成套动作的展示。规定时间内特定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学生要高质量高水准地完成,就需要其具有一定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但考核课的形式又注定了学生在学练过程中练习密度不会完全相同,教师对于考核课的安排,一般是在课的前半部分安排学生进行集体或者自由组合的学练,在课的后半部分进行考核。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先参加考核的学生在结束自我考核之后,就需要进行相关素质练习,以增强本节课相对应的运动负荷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考核安排之前,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及练习的相关要求,以便学生根据教师的不同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练习,从而在增强自己体能的同时,达到所需要的运动负荷要求。

例如,教师在考核之前要和学生讲解清楚啦啦操考核的基本要求及评分标准,让学生能够根据考核要求进行自我复习的安排与定位。而且在考核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以集体复习、单独复习、自由组合复习或小组复习等方式进行练习,从而使考核课成为具有一定运动负荷的课型。考核结束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选择不同的素质练习,如柔韧练习、力量练习、爆发力练习、速度练习、灵敏练习等。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练,有利于学生运动密度与练习密度的达成。

总之,啦啦操课的不同课型有不同课型的运动负荷达成率的方式方法,并且体育项目的不同运动形式也存在着不同运动项目的不同课型的运动负荷落实模式。在这种现状下,就需要一线体育教师深层次地挖掘、剖析、探究其运动方式,运用不同的学练方法,以增强学生学练的激情,在有效提升学生运动技术动作水平的同时,使学生的运动负荷得到实效性的落实。这样,才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鲁娟.终身体育视域下湖南省高校女生公共体育课开设啦啦操课程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8(04).

[2]谢利民.教学设计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晶晶.啦啦操运动对当前大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影响[J].运动,2015(22).

[4]唐炼,董久奎.舞蹈啦啦操在大学女生阳光体育运动推广中的作用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