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东西长约4800公里,南北长1300-1900公里,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也是自然条件最为严酷的沙漠。几千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数百万年前,随着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海水干涵,出现大面积的沙漠,沙漠中积累了大量盐分,对非洲人来说,这些盐代表着生命,像金子一样宝贵。
50多万年前,撒哈拉沙漠边缘开始有人类生活。学者们对在沙漠中发现的大约3万幅古代岩画进行分析,据此将撒哈拉的历史划分为史前时期、水牛时期、黄牛时期、马时期、骆驼时期、帆船时期等。其中,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700年左右的马时期引进了马、骆驼和奶牛,为后来食盐的长途贸易创造了条件。
西亚的单峰驼被引入非洲后,成为非洲沙漠里的主要交通工具,北非游牧民族柏柏尔人率先组建起骆驼商队,越过撒哈拉沙漠,与南部的黑人部族展开相关贸易活动。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1300万峰驯养的单峰驼,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印度及非洲北部。单峰驼浑身是宝,它的毛绒是高级毛纺原料,驼皮可以制作各种皮革制品,驼奶和奶酪是美味的食品,骆驼的骨骼是工业原料和有机肥料,骆驼的粪便晒干后是上好的生活燃料。
16世纪,欧洲人乘着远洋大帆船绕过撒哈拉,到非洲掠取资源,撒哈拉传统的交通方式逐渐失去了商业价值。不过,直到20世纪初,仍有运盐的商队穿行在沙漠里。
历史上,每年9月,北部非洲的运盐商队会从地中海沿岸出发,用骆驼带着各种物产到产盐区换取盐块,将盐运往缺盐的几内亚湾沿岸,换取当地特产,再将这些特产一路贩卖到西亚、欧洲等地,这就是传统的撒哈拉食盐之路。商队南下穿越大漠的商道不止一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通往西非的道略。
马里共和國的通布图(廷巴克图)曾是食盐之路上重要的中转中心,也是当时西非第一大都市、著名的商业枢纽和学术中心。通布图市区保留有多个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遗址,包括3座以泥土建成的清真寺——津加里贝尔、桑科尔、西迪·牙希亚,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大学之一科兰尼克·桑科雷大学,当年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纷纷到这里讲学布道,这些遗址让后人能够隐约触摸到这座城市的黄金年代。1988年,通布图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许多世纪以来,通布图一直禁止外国人和非穆斯林进入,它也成为冒险家们的一个终极目的地。1826年,苏格兰探险家莱恩(Alexander GordonLaing)穿过撒哈拉沙漠抵达这个传说中的城市,不幸在那里被人杀害。1828年,法国探险家卡耶(Rene Caillie)乔装成阿拉伯人,从南到北越过撒哈拉沙漠进入通布图,好不容易才活着回去。2012年7月,巴布图被宗教极端组织控制,面临严重的宗教和种族冲突,如今仍是一个很难进入的地方。
如今非洲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一些地区局势较为动荡,但这片大陆曾经孕育出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埃及约公元前3500年就出现了城邦国家,公元前3100年出现了统一的王国.进而形成了较强的中央集权。跟随撒哈拉食盐之路上驼队的足迹,可以重温非洲大陆过往的辉煌。
1850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1933年,法国骑兵队来到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部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这些发现为非洲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2001年,中英撒哈拉沙漠环境科学考察队从中国新疆的乌鲁木齐出发,这是中国人首次参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行动。2009年,中国著名探险家金飞豹、地质学家费宣历时80多天自主穿越撒哈拉大沙漠,行程670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