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蓓
摘 要:在高密度建筑组团的改扩建中,原有建筑和新建建筑之间必然存在许多矛盾和影响,交通组织就是其中难点。该文以张家界市贺龙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为例,介绍了项目背景,分析了改扩建条件和方案设计等内容,还针对对体育馆改建部分设计和交通空间的景观组织设计,展开对高密度建筑组团改扩建的交通组织探索,以期抛砖引玉,为其他城市更新的项目提出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建筑组团高密度;改扩建;多层立体交通组织;空中平台;酒店商业综合体
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在过去三十年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高密度的建筑组团越来越多,而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建筑组团的原始功能和布局已经落后于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对于一些建筑组团做出必要的、有计划的改扩建工作,并通过旧建筑改建修缮、新旧建筑结合利用、结构调整和业态更新等形式,完成局部的城市更新,这样既立足于城市的历史沿革,又赋予城市发展新内涵,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1]。
1 项目背景
“贺龙体育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旅游城市——张家界市城区,基地面积约11万m2,设计总建筑面积约23万m2。“贺龙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是改扩建项目,原设计是“一场两馆”即大型体育场、综合体育馆及训练馆,现调整为“一场一馆”,保留已建设完毕的大型体育场及综合体育馆,并在此基础上增加酒店集群及商业综合体,打造以“旅、商、办、体、文、娱、游”各类功能的复合、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的建筑群体,以此来提高张家界的城市形象,从而满足其旅游城市不同层次的需求及配套。项目于2014年开始进行概念性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
2 改扩建条件分析
“贺龙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原设计的体育集群建筑密度较高,保留已建的“一场一馆”的用地外,剩余的空间较为零散和不规则,可用面积也较小。原有场馆和新建用地范围的场地规划,如图1所示。在有限的用地面积里,需建设三座酒店塔楼及商业裙房,同时需与原有场馆功能相联,原有场馆在保留原有体育设施元素外,还额外增加了文化演出、商业、展览等新功能业态,整个区域形成了高密度的建筑组团。如何有效地组织人行/车行交通,观赛/休闲/运动/酒店/商业人流,以及外部客用和后勤流线,是该项目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3 项目改扩建方案设计
3.1 整体规划布局
在基地可建设范围内,由于地块的不规则,以及和原有场馆之间的距离较近,在有限的空间里,布局高容积率的酒店塔楼和商业裙房非常的困难。在权衡了多样的布局形式后,设计把主体建筑的布置采用点(段)式建筑发散性分布。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疏密结合有序——既不影响景观通透性,又能合理分配功能。基地的西南侧临水的位置和南侧、东南侧临城市干道的空间,布置了三座酒店塔楼集群,其中一栋楼以山墙面正对十字路口,结合裙房配套和共享商业,总体上呈“L”型布局,具体效果如图2所示。
从整个新建区域来看,酒店部分占据着绝佳的观景位置(如图3所示),而商业则拥有最好的交通到达空间,从体育场馆过渡的人群、酒店住客、澧水河散步休闲人群、办公商务人群和辅助后勤人群皆能顺畅抵达裙房商业,在保证各项规划指标和设计规范的前提下,满足体育场馆、三栋酒店、办公和商业之间的通达关系,并使整个建筑容量满足业主的容积率指标。
3.2 交通组织设计
在如此不规则和狭小的地块内,人行和车行的有效组织是一大难点,同时还需要考虑和已建体育场馆之间的关系,其引入的大量人流将对酒店商业地块造成巨大的交通压力。设计在新建区域的交通空间采用“平面南北分区”和“立体上下分区”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难点。
3.2.1 人行交通组织
在内部——体育场馆和酒店之间新建部分建设架空平台,使得体育馆活动散场时的人流主要集中在二层的平台上,可直接分流到南侧新建商业组团、北侧体育场馆交通枢纽、东侧架设天桥直达对街地面,以及酒店群地下车库位置。而商业酒店的主导人流大多集中在一层南侧、西侧的沿街区域,从外部进入地块。两者通过不同的方向及不同的高度层面进入商业和酒店——外从首层,内从二层,使建筑群拥有双首层的概念,提高空间通过性的同时,也可以使商业店铺的价值更高。
3.2.2 车行交通组织
充分考虑了建筑在各个时段的交通停车状况。在举办大量国际体育赛事期間,大巴将会是疏导游客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体育场北端设置半抬高式的专用大巴停车场,半地下为小型停车场,共能容纳大巴60辆,小型车179辆,可作为短期接驳和疏导人群的有利手段。而酒店和商业部分,设置了独立的地下双层停车空间,上千个车位和酒店商业后勤有序分离,从而使商业酒店客人的流线直接分散至城市道路或地下专属车库。
3.3 双层车库设计
大面积的地面停车广场空间,对于城市看面的塑造非常不利。因此在体育场停车设计的同时,也考虑了多重视角,在东北角城市主干道路口的交汇处,即城市的主要看面,设计双层车库结合跌落式的立体景观,从而丰富地块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使停车空间更加美观。
4 体育馆改建部分设计
原有的体育场馆和新建的酒店商业集群在同一块用内地,二者之间的功能关系应是相辅相成,互相引流。酒店商业能解决体育场馆一系列的商业居住配套,体育场馆也能给酒店商业带来人气。那么两组功能的串联组织就非常的重要。
4.1 整体交通流线规划
从整体规划设计角度出发,在原有的体育场馆基础上增加首层的商业及配套功能,将原有体育馆建筑内部交通流线整体抬高,结合总体规划中的二层平台,在建筑二层和上部平台解决大部分的场馆疏散功能。同时,平台下部的商业、展示空间,也与酒店及裙房的商业部分相联系,形成半室内的商业步行街。
4.2 架空平台设计
体育馆二层是赛事及会演的功能布局,人群的有效疏散是非常突出的难点,不但需要在散场后及时分流人群,同时需要在消防避难的情况下,使人群能够及时到达避难场地。体育馆的主要疏散口安排在场馆的北侧的架空平台上。架空平台围绕体育场馆建筑设计,与体育场的二层平台相连。在抬高体育馆流线交通的同时,保持了原有的整体形象,也增加了场馆建筑的城市看面,使体育场与体育馆之间的步行流线能有序的串联在一起。该二层平台也与商业之间的二层架空平台联系,使空间更加连贯,同时在得到市政部门的允许后,将架设天桥通往地块外部,包括东侧街道和西侧的澧水河景观河岸。
由于新增加了架空平台,原本敞开的空间变为了半室内的商业步行空间。架空平台发挥了为购物的顾客遮阳避雨的功能。在架空平台上适时地打开了多个采光天井,对立体的空间景观进行组织,使新建的平台上下的空间流动起来,既可以丰富二层的视觉,也使一层的商业内街显得不那么压抑。
4.3 进出场流线划分
体育场馆的观演体育设施和运动员、演出者及后勤人员的出入口设置在场馆东侧,直接联通澧水河辅路;外部人员从南侧、东侧及北侧进入;内部人员和设施后勤从东侧进入,使体育场馆的内外人员流线十分明晰,互不干扰。
5 交通空间的景观组织设计
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始终坚持着将绿色从自然引入城市设计构想,尽可能地增加绿化面积。由于该项目作为城市更新下的改扩建的公共建筑,容积率及建筑密度都特别高,而城市综合体的广场,一般也以铺地面居多,达到一定的绿化率是非常困难的。
在整个规划空间的机动车辅道和人行步行区见缝插针,适时地增加绿色空间;在新建的建筑的主体部分,增加垂直绿化及屋顶绿化的布置;步行广场空间设置立体停车场,结合垂直斜坡绿化,丰富绿化看面;二层架空平台上的采光井和多个植物绿孔串联上下空间。这一系列的设计使这个位于张家界市重要节点的酒店集群成为重要的绿色标识。
“贺龙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位于澧水河畔,充分利用自然,融合自然,提升视觉品质也是设计重要的方向。生动的水岸线設计过街天桥,结合滨江路的铺装广场,使之成为独特的沿河景观大道,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无论是散步、逛街,还是表演,都有不同的景观节点,丰富的水岸线设计为行人提供了不同的感受。
6 结语
贺龙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改扩建的设计,实现了新旧建筑的有机结合和交通组织,考虑了与外部城市空间的联通。高密度的建筑组团通过交通系统的有效联系,使贺龙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成为城市功能的混合使用中心,延展了城市的空间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立娴.紧凑高密度环境下的文化建筑综合体外部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