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唐远程 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要从现场布点、数据记录、以及监测报告等环节出发,确保能对质量控制措施予以全面分析,从而结合监测数据完善相应的评价报告,为后续环境管理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通信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通信质量和水平,但其带来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结合相关研究可知,电磁辐射污染是继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为了减少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就要对其实际运行过程进行集中的监测和分析,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确保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近几年,我国颁布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在开展相应工作的过程中优化环境监测水平。其中,移动通信基站是重要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对象,要在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和运行规范的同时完善监测工序和评价机制,顺应移动通信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升环境保护综合水平。基于此,全面研究并且探讨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以及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了保证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效果,应结合具体要求落实相应的工序内容,确保监测和评估工作能发挥其实际作用。以某二线城市为例,该地区拥有广播电视塔、中波发射台、无线通讯设施等相关建筑,是大型电磁辐射污染源,相应的移动通信基站约4000个,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数据监测,从而有效评估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开始前,要结合实际情况落实相应的监测平台,选取适宜监测方法、判定监测频率,与此同时,选取适宜的检测设备。第一,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的选取,要结合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中的相关对规定,依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监测机制,并且确保具体的监测流程能满足《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的相关要求,提升监测质量。第二,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开展要符合环境要求,监测频率选取每个测点监测5次的模式,每次监测时间在15s以内,取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注重对监测气象条件的把握,要选取无雪天、无雨天的晴朗天气开展监测工作;监测布点一般以发射天线为监测布控的中心,沿着主方向按照10m、20m、30m、40m、50m距离设置相应的布点,并且以发射天线中心半径50m完成多层建筑范围内垂直监测断面的处理。第三,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应选取SMZ-3000电磁场强度测量仪为检测设备,结合具体基站的实际工作频率建立全向电场探头模式,从而有效保证测量的有效性。为了提升测量精准度,还需要利用定位设备和环境温度/湿度检测设备等。
为了保证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合理性,需结合城市移动基站的实际分布结构和规律,落实对应的抽测机制,并确保抽测比例的合理性,从整体基站中选取300~310个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研究数据表达和反映城市移动通信基站周边电磁辐射的基础情况以及完善监测数据。
结合相应的统计结果可知,研究区域内基础评价时段I时段(9:00~11:00)、II时段(15:30~17:30)、III时段(10:00~21:00)的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监测数值均维持在<1.1~2.3范围内,相应的数据满足国家规定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电磁辐射水平会依据电磁能量在传播途径、传播环境等时空条件下存在差异,必然会引起监测数据的波动,基于此,利用平均中值作为参考数据(详情见表1)。
表1 数据统计分析
在完成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后,要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汇总,有效分析数据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确保能发挥数据的作用,为后续有效提升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打造更加和谐的管控平台,促进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共赢。
依据数据分析统计I时段(9:00~11:00)至III时段(10:00~21:00)研究辖区电磁辐射环境水平,从而落实行政分区评价工作。首先,各个区县的底指综合强度均低于仪器检测限度数值,表明当地移动基站周边环境区域都在规范的环境背景体系内,受到的电磁辐射影响不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次,要对各个区县平均中值的数值体系和基本发展趋势予以分析,并全面结合数据调研以及监测要求落实相应的数据对比处理机制,确保能评估出相应的影响范围。例如,案例中城市的核心区域平均中值明显高于周边区域,表明区域电磁环境辐射水平和区域的人口密度、话务量、移动基站建设的密度等基础参数息息相关。相应的因素会对监测数据产生明显的影响,若是要优化环境管理水平,就要从以上三个基础要素出发。最后,依据区域平均峰值进行数据分析,由于监测数据的峰值主要集中在9:00~11:00、15:30~17:30、20:00~21:00,这些时段的话务量明显增多,对应的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显示的数据非常密集,城区移动基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县城,尤其是高层住宅较多的区域,其环境影响情况更加突出。
为了全面提升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评估数据的合理性,除了要进行地理层面的分区处理,也要对高度等参数予以关注,合理性提升对应高度分区的评价效率。值得一提的是,电磁波自身的传播特性、移动基站的架设高度是主要的影响参数,且城市内人口的主要空间活动范围也会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水平空间分布特性产生作用。例如,以I时段(9:00~11:00)监测数据为例,在全面整合数据的基础上要对数据予以汇总区分,统计各个监测高度区间内电磁环境辐射水平的变化规律以及发展趋势,从而得出相应的评估结果。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数据显示:电磁辐射平均底值会随着高度的上升不断增加,尽管增加的幅度和频率较小,但是其增加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综合场强的数值和地面高度也成正比例关系,电磁辐射环境背景数值的增加也契合电磁波在城市空间的传播特性;电磁辐射的平均中值会随着高度的增加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和高度之间形成正比例关系,高度越高,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于环境的影响在空间层面上就越大,相应的范围也就越广;电磁辐射平均峰值,在4~6层楼的位置,相较于其他高度此时的数据区间最为明显,并且高度约为10~15m的基站数量较多,峰值较为集中,同时基站建设密度大、人员活动区域距离较近,使得相应的监测数据峰值较为突出。
综上所述,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出环境受到电磁辐射的程度和高度呈现出一定的正比例关系,为了有效减少辐射问题,要依据环境情况和实际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对相应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相关部门要在具体工作中践行标准化管理要求,确保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落实到位,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约束具体工作,在完善审核评估流程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