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笑,柴王军
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使得体育产业迸发出巨大的内生动力,并且一度保持着中高速的增长。国务院在召开的体育产业会议上提出,体育特色小镇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仅在2015年底,我国体旅产业实际完成投资近八百亿元。一大批健身休闲相关项目,如户外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冰雪运动等呈井喷式发展,特色体育休闲旅游小镇方兴未艾。由此预料,在未来的发展中,水上、滑翔、高尔夫、滑雪、户外徒步、自行车、马拉松等新兴运动项目注入旅游型小镇,将成为体育+旅游建设的不二选择。
2016年5月15日,《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共同促进下达成;同年10月14日《国务院确定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政策措施》[1]中,加快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被着重提出;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关于推动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2],正式公布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名单;《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出[3],促进体育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掘当地专有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打造体育产业聚集区。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表示:拓展“体育+”的概念,传承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体育精神,扩大自主品牌的影响力,以此方式来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4]。
充分利用打造特色体育旅游吸引游客,打造集“食住游”一体的运动休闲小镇,可直接撬动山西省的增收和就业,促进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进度与力度。伴随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山西省作为资源型省份也承载着巨大压力,但山西省多数地区有很强的可开发性,有着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加之近年来炙手可热的体育赛事的引入,山西省开发运动休闲小镇的条件和时机等都已日趋成熟。基于此,笔者利用“体育+旅游”的模式,借鉴较为成熟的体旅特色小镇开发经验,对山西省的特色体旅小镇的开发及布局进行研究,旨在为山西省经济高质量转型提供参考。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到目前为止,山西民俗文化中也有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这些民俗体育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突破口[5]。
目前,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苍儿会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与交城县果老峰户外休闲运动小镇,已成功入选“2017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6]。同年8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的通知》中,山西省有三个项目入列,分别是运城市芮城县陌南圣天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大同市南郊区御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和晋中市榆社县云竹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7](见图1)。
图1 山西体旅小镇已有规划布局图
但是从我国整体的体育旅游发展的横向比较看,山西省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整体发展较为滞后,市场化较低[8]。同时通过归类整理,发现各特色小镇过于孤立,与当地的其他产业结合度不强,无法形成区域化、范围较大的产业链。
特色体育旅游小镇是带动体育产业和地区经济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引擎,给新时代投身体育产业的广大践行者和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角。特色体育旅游小镇不同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而是集明晰的体育要素定位、体育文化内涵、体育旅游风貌特色和基本的社区功能服务于一体的体育功能性产业业态。特色体育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会给当下山西省的经济和体育产业带来一个方向和一份信心[9]。它可以为山西省的松散型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寻找到一个整合的机会。通过产业的融合,使现有资源再次迸发能量,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特色体育旅游小镇属于一种区域经济。它的开发必然会涉及民生、社会、交通、政策等各方面的资源。特色体育旅游小镇需要立足当地资源要素的禀赋和优势,根据不同建设竞争力层次挖掘出最具潜力的体育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并兼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不同的区位划分,特色体育旅游小镇属于产品型的特色小镇。
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前期的学者对特色体育旅游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旅小镇构建路径研究、体旅小镇建设经验总结、体旅小镇类型划分与体旅小镇职能探讨四个方面。学者们通过不同的政策背景研究特色体旅小镇建设,仍停留在较为宏观的建议方面,缺乏具体路径的探索。基于此,笔者在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理论视角下进行缜密分析,以期能为山西省特色体旅小镇发展布局提供参考。
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按竞争层次的强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外围资源、基础资源、核心资源、突破性资源[10]。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充分利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实现战斗力最优达成(如图2所示)。
2.1.1 外围资源作为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中竞争优势最低的一种资源,外围资源并不是“边缘”资源,而是作为“上层建筑”的基石存在于竞争层次中。便利的交通、人才的汇聚、市场的认同、政策的倾斜等等这些宽泛但良好的大环境,将会为企业在市场中立足打下牢固的基础。“外围资源”的意义就在于利己而非排他。
图2 资源四层次模型竞争层次与强度分析
2.1.2 基础资源基础资源是企业得以起步发展的根基所在,是一个企业的墙下夯土,柱下之石。它相当于外围资源与核心资源的转接资源,在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中的作用是把核心资源的荷载传给外围资源,因此它的竞争层次较低,竞争强度不高,但它的存在会使得核心资源在发挥作用时更加稳固且有效。
2.1.3 核心资源核心资源是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中称之为“中坚力量”的资源类型。核心资源作为企业竞争资源的中心且主要部分,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与对手对垒时,是否有强大而扎实的资源储备。
2.1.4 突破性资源突破性资源是立于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中金字塔顶端的一类资源。这类资源没有竞争对手,或者未来也难以拥有。因为它的竞争层次很高,所以突破性资源不需要很多就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效能,它可以产生出隐形的竞争优势。
针对山西省特色体育旅游小镇现状,资源分类界限模糊经常导致资源的浪费。利用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中不同的资源竞争强度与能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细化山西省的各类旅游资源,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山西省特色体旅小镇。
学者张雷认为根据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实际状态,可将其分为六大类[11]。而在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下(见图3),将山西省体育旅游资源分层后,可以打造的特色体育旅游小镇基本集中于三类:赛事型特色体育旅游小镇、娱乐型特色体育旅游小镇和健康型特色体育旅游小镇。
图3 体育旅游资源四层次模型分析
赛事开发属于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中的突破性资源,类似于企业中的创新、亮点,极易打造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体育旅游爆点;用旅游休闲吸引游客,加之运动休闲项目作为特色的娱乐项目,构建娱乐型特色体育旅游小镇也较为容易实现[12];健康型特色体育旅游小镇依托便利交通和优美自然环境,要依靠独特的地理地貌环境资源,属于不可多得的核心资源,例如我省忻州市的温泉带。以促进健康为理念,引入养生、体育、娱乐、休闲、旅游等多种产业元素,打造集疗养康复、运动休闲、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体育旅游小镇。
在《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报告(2018)》中可以看到,山西省在旅游产业中的收入,已经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2017年同比增长26.2%,增长速度已经远高于山西省GDP的增长速度[13]。
利用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可以将我省的各类资源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资源类别,可以发展不同类型的特色体育旅游小镇。良好的外围资源,能给上层设计以强有力的支撑,使得作为基础资源和核心资源的自然风景、人文历史景观得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去构建相匹配的户外家庭娱乐体育旅游小镇和健康养生休闲的体育旅游小镇。政府托底,企业资本注入而不断引进的受众范围广、知名度高的大型赛事,可为突破性资源不断输送活力,进而使其他省份不具有的爆点被不断引发,建成以赛事培训为主要产业的体育旅游小镇,如图4所示。
图4 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下的资源安排
3.1.1 外围资源——便利的交通线路、优越的地理位置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与河北省、陕西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地形地貌丰富多样,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东有天然屏障逶迤太行山;西、南以奔腾黄河为堑;北达巍峨长城脚下。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在唐朝以前,首都主要在西安;五代以后,首都主要在北京。而山西省处于西安与北京、洛阳之间,这种处于历代首都附近的极佳的政治地理特点,是其他任何一个省份都不具备的。因而休闲旅游的潜力和品质非常具有市场的运作可行性。
除去山西省的地理位置优势,山西省也是华北地区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公路线路里程已达到十四万千米,高速公路通车已达到五千六百余千米。“三纵十一横十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民航方面,开通打造航线227条。作为华北第三大国际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日均接待旅客量众多,航线囊括国内大部分城市、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铁路方面,太原南站成为华北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太原北站是华北最大编组站。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太原市与大同市在2013年确定为其中的两个城市,如图5。由此可见,良好的交通线路为我省旅游资源的优势发挥,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图5 山西铁路高速路线图
3.1.2 基础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璀璨的人文情怀山西省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最早的原始人类、新石器时代遗址、原始的村落人群、原始共产制经济的母系氏族公社都在山西境内可以寻找到;大量的精美文物、古寺庙、壁画、石窟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在山西也是数不胜数。
五岳之首恒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气候宜人的绵山、有着赵氏孤儿传说的藏山各有特点;大同的云冈石窟、悬空寺,朔州的应县木塔蕴含了历经千年的文化积淀;黄河壶口瀑布也因为柯受良的汽车飞渡而备受关注;山西省内的自然保护区也很多,例如芦芽山万年冰洞、庞泉沟温泉、莽河等。如此之多的各类资源,为我省体旅小镇的资源开发、游客流量的引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3 核心资源——独特的历史景观、耀眼的红色精神山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2017年11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确定了我省有10处被列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项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提到了山西精神。
晋东南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重要的抗日基地,这里孕育的太行精神让后人世代传承;“吕梁精神”“右玉精神”是一笔充满力量的精神财富。艰苦奋斗,大局为重,自强不息,不断创新,是其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想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15]。吕梁市和右玉县借助红色精神也大力发展了体育旅游产业。举办多场体育赛事,例如“弘扬右玉精神,畅跑塞上绿洲”的右玉马拉松,玉龙马场国际赛马公开赛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其中。
3.1.4 突破性资源——体育赛事的聚合、政策资本的优势依靠体育赛事作为资源,其影响力最广,发展潜力最大。其核心要素是高知名度的体育赛事、场地和服务,以满足赛事的需要。
山西省在近年来大力引进国内外运动赛事,并且为赛事打造专业的优质场地。随着“健康中国,美丽山西”口号的提出,山西省承办了多场国际马拉松赛事、棋类赛事等。去年8月开始修建了太原市环城旅游公路,目前赛道已经全线贯通,长达136公里,途中整合了山西地区49处人文、自然景观,连接17处城郊森林公园,辐射100处观光景点。
在政策导向方面,山西省出台的“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中,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方向被多次提出。大力发展“体育+”,开拓体育产业的新业态,加强体育旅游示范区、体育旅游目的地、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的推出力度,完善体育旅游体系的构建已成为新举措。
山西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期,大量的资本涌入第三产业。特色体育旅游小镇的定位恰是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与健身休闲业两者全方位融合的产业,无疑会成为今后消费的热点,会同优势资本的注入定会形成良性循环。优质的赛事、政策、资本三者构成的突破性资源,使得体育旅游小镇开发有着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图6 山西省旅游资源图示
3.2.1 外围资源——利用不完全,优势未凸现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的经济结构转型,方便旅游的线路不断开通,但是在宣传方面并未能很好地跟进。山西省给大众留下的印象依旧是煤炭能源大省,环境情况不好,现代化水平不高,较为闭塞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体育平台与相关要素产业和衍生产业不能较好的融合,致使没有良好的产业附加值,进而对上层资源的优势发挥和规模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外围资源的支撑性不好,使得体育旅游在统一管理、整合营销、商业运作、品牌打造等方面不能相互促进,特色体育旅游小镇无法实现优质的建设[17]。
3.2.2 基础资源——景观虽富集,市场却落后在旅游资源总量上,山西古人类遗址占全国的半数以上。全省各类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国首位,然而,即便是国内外著名的经典景区,旅游、文化、体育三个产业彼此粘连程度依旧较低,从而导致整体的市场化程度、产业化程度都偏低,致使资源浪费。大众的消费热情不高、特色体育旅游小镇的规模不大、专业化程度较低、开发的经验与管理水平不够等因素彼此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特色体育旅游小镇发展缓慢,动力不足。
3.2.3 核心资源——规划受局限,分散无合作山西省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在早期的规划中,局限性带来的缺陷日益突出,各个景点或者区域之间各自为政,形如一盘散沙。没有统一的部门对各区域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和连接,使得区域化的合作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以前打造的格局较小,不能满足各个年龄阶层或类型的消费者。在新的消费结构下,应该把整体的“蛋糕”做大做优,整合起来,开发多种多样的活动项目,增强游客的选择性和娱乐度,使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有足够多地适合自己需要的运动项目可以选择,扩大体育旅游的涉及面。
3.2.4 突破性资源——模式较单一,实践不灵活
特色体育旅游小镇势必要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使得游客在运动锻炼之余,在吃住行等休闲消费过程中仍然能获得与众不同的体育文化体验[18]。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大众对于旅游的文化体验感与参与感越来越强。要尽量避免做简单的复制和叠加,使休闲运动项目具有地域特色。
目前的特色体育旅游小镇开发中,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重点不突出、优势不明显。在体制搭建方面,以协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并不完善,致使跨区域资源整合受阻,错位发展受限。重复项目过多,消费群体过窄,辐射空间减少,使得特色体育小镇的整体发展受阻。
特色体旅小镇的开发不是空中楼阁[19],需要层层的设计建设,运用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从基础到尖端,步步为营,系统规划。
4.1.1 外围资源——夯实完善支撑作用,升级体验感,提高吸引力对于外围资源而言,极为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非常容易成为大众出游的首选之地。故而我们应该着力夯实外围资源的支撑性作用,提高游客的行程、路途体验感。对于知名度较高、游客慕名而来的体验场所,可以在沿途设置指引路标、升级道路以及沿途设施,美化环境,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强特色体育旅游小镇的“黏滞性”,使游客“回头率”大大提升[20]。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体育休闲旅游热门IP,培育有特色的体旅精品小镇。
4.1.2 基础资源——顺势利用已有资源,点睛体育,拓展项目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会使山西的体育产业发展能够节约资源,直接依托自然资源形成产业集群,产生规模效应,实现资源的共同利用和信息共享[21]。对于基础性资源而言,可以借助本省已经打造良好的著名风景区,探索体育项目集聚[22]。对特色体育旅游小镇的打造,可以借助其影响力和适宜的体育运动项目,走出一条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的新路。
自然资源的山地、湿地、平原、温泉、山体洞穴类体育旅游资源。例如山西省境内山系较多,五台山、太行山、恒山、藏山、禹王洞等更是享誉中外的名山,极易打造攀岩、登山、探险、徒步野营等户外休闲或极限运动项目;黄河、汾河等水域适合开发游艇、垂钓等水上运动项目;温泉带可以开展健康、养生、康复等休闲类体育项目。
历史人文类、红色旅游类、特色民俗类的体育旅游资源。例如从古流传的民间社火、锣鼓节、风筝节、围棋、武术等极具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项目,让旅客体验到不同的体育运动的快乐[23]。通过体育与历史民俗资源的结合,特色体育旅游小镇的开发可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1.3 核心资源——不断创新体旅产品,打造品牌,提升竞争力产品的设计,思想观念上要勇于突破体育和旅游的圈子,根据游客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以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和愿望。山西省体育旅游虽然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但基于自然环境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却存在着过于单一的问题。
对此可以采用“体育运动+养生养老”特色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以健康、休闲、放松为主题,通过举办赛马、高尔夫、航空类运动的国内外大型赛事、专业型的峰会论坛,打造出较高知名度的体旅品牌。例如在太原市的森林公园,东山等地,利用原有的草地、地势优势资源,兴建高尔夫球会所、滑翔基地、马术等运动基地,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休闲体育爱好者的追捧。
联合体育类型企业,共同打造多元的大众化体验式的特色体育旅游小镇。可以将航空体育运动、赛车自驾、登山攀岩、体能素质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体育集为一体,融合游览、餐饮、养生等不同元素的户外特色体育旅游小镇。
4.1.4 突破性资源——大力开发引进赛事,政府引导,以体为基突出优势体育赛事,以企业和政府的能力大力引进各种类型的赛事,形成以赛事项目为核心的体育旅游产业聚集地。例如大同朔州地区,依靠地势、气候优势,开展冰雪项目以及热气球、滑翔、风筝、马术等项目,联合大同市南郊区御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此满足大众休闲和专业高端运动的需要。结合右玉县玉龙马场承办的国际赛马大赛,加之其他休闲运动项目,成为特色的体育休闲旅游小镇。将它设计为马术,马拉松爱好者训练、体验的场所。
采用“政府+企业”的合作方式,打造体育旅游新概念[25]。例如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山西成功举办,给山西做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宣传。改造和新建的场馆以及被“二青会”的浓厚气氛所感染的市民,都将成为山西体育可利用和发展的资源。借机打造一个包含各类消费阶层的特色体育旅游小镇,可为山西各地区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多重效益。
深入挖掘资源,规划“一心六片”花瓣式区域,全力打造特色体育旅游小镇。体育、健康、文化、旅游各类相关产业相结合,共同探索如何打造非单一模式的产业间融合发展[22],如表1所示。
表1 山西省依托资源开展项目一览表
建设重点项目:一心,以太原市为中心,向六个区域辐射。太原市基于优质的体育运动场馆、场地,开展滑翔、高尔夫、马术等运动;六片,指朔州大同赛事培训地区、忻州温泉带健康养生区、吕梁生态休闲区、长治榆社自然风景户外运动区、临汾壶口瀑布汽车等现代风尚运动区、运城芮城县体育文化休闲区。利用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打造出山西省独有的特色体育旅游小镇,如图7。
图7 山西体旅小镇整体规划布局图
体育旅游实际上就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的一种生态体系,借助有利的地势地形,开展适宜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以此运动项目为核心打造区域内的体旅融合小镇;充分发掘水地、湿地、草原、山地、冰雪等优势自然资源与传统人文历史类资源,研制并出台水上运动、户外休闲、武术体验、山地探险等各具特色的特色体育旅游小镇和体育旅游产业带。
分析并细化山西省具有的资源,进一步挖掘可以发展资源,最大效用的利用四个不同层次的资源,以“一心六片”的方案布局山西省的特色体育旅游小镇项目,带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和体育产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