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数
摘 要: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移动自媒体颠覆了一直以来传统媒体带给我们的传播理念,互动体验,自媒体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在传播方式上,自媒体以其快速有效灵活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媒体的变革,自媒体是如何靠内容引流的是值得探究的。
关键词:内容生产;信息传播;用户黏性;社会协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2-00-01
移动端自媒体,就是指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及各种手机或电脑等各种终端,利用网络媒体和数字技术等手段,向用户提供各种娱乐、新闻、信息等多种服务的传播形态。
一、自媒体主导的内容生产模式
目前来看,自媒体主导内容的生产模式,已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自媒体其实就是用户自己生产,制造自己的内容。有了自媒体达人的存在,他们自给自足,不需要记者撰稿,只需要自己对自己编辑的内容质量把关,在运用现在的技术,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发布高质量的作品。一些聚焦于短视频的APP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网络视频用户的聚合平台,这里面不仅有一些热衷于短视频的达人,也不乏各路明星,这就使得短视频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内涵、或搞笑,各种各样的形式都有,每个人短短十秒、几十秒的视频就会有几十万、甚至百万更多的播放量。自媒体的内容生产模式已经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了。
二、移动自媒体的发展特点(以微博为代表)
(一)传播即时性强,发布更加便捷
首先,微博在发布内容上面不像传统的媒体或者博客那样长篇、繁多,在内容上更加的碎片化、简单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微博等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和想要展现的东西,随时或随地的发布出来,这就体现了微博的便捷性。
微博用户之间属于跟随与被跟随的不对称的人际关系。由此也形成了广播式的人际关系,保证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高效性。是信息传播的指数扩散。因为微博的即时性和高效性,所以在许多重大事件中,微博就可以起到为大众现场直播、报道的作用。尤其是发布一些社会热点、突发事件或者引发大量关注的重大事件时,利用微博快速扩散的属性,借助各種方式,转发、评论,每个用户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这种实时性和现场感,都大大超过了传统的媒体。微博声音,让人们在第一时间多角度多层面的了解到事件的全过程。
从信息的发布和制造来说,微博更加强调的是使用者的主体性。以前,大多数信息都掌握在主流媒体的手里,但是微博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起者,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有别于精英话语权了,微博的大众性、平民性的特征,充分体现了自媒体的特性。换一个角度看,微博用户是一个集信息的制造、发布和接收一体的主体。每一个微博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网页来发布自己的微博信息,同时也可以自主决定自己,需不需要转发或者收藏微博让更多人看到。每一个发布者都是一个信息中转站。所以,微博给大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二)名人效应强大,用户黏性显著
微博不仅是大众的展现平台,也是名人和普通百姓互动交流的平台,粉丝们可以在微博看到偶像的动态,看到明星们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满足了大众对明星们的生活的好奇和追逐欲。而名人们也意识到了微博带给自己的机遇,很多明星可以通过微博来跟粉丝进行有效的沟通来提高自己的人气。名人效应强大,用户黏度当然也很高。比如,现实生活中这个名人的粉丝,在微博上面也一定是他的忠实粉丝,用户黏性主要体现在名人用户和他的忠实粉丝上面,也表现在微博形成的小团体上,比如一些摄影、绘画等个人喜好的小团体。现实生活中关系比较好的一群人在微博上面也会形成“朋友圈”。不同的团体形成属于他们的话语联盟,他们看起来是虚拟的,实际上都是真实存在的,他们的关系可能比实际生活中更加的牢固。这种用户高黏性也得益于微博的技术手段,前面我们所谈到的便捷、快速都是实现这些的基本保障。微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进入和退出团体也很简单。任何人只需要添加关注就可以进入这个以被关注的那个人为中心的小团体。如果想要退出了就点击“取消关注”就可以轻松的退出来了。这些小群体相互交织起来就可以联动起来,形成整个微博用户的互动,这也就是微博热搜的形成。
(三)强大的社会协作能力
就目前的社交平台来说,微博的社会协作性还是比较强的。从宏观上来说,他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平台,但是从微观上来说,微博就可以看成许多小空间的微博使用者个体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无形的超级平台。每个空间的内部所拥有的信息量会影响信息传播的范围。遇到大众比较关注的重大事件或者热点事件,微博既可以发挥出传播信息、提供帮助和突发事件应对等,也可以用来串联、用大众的同情心煽动,使用不当就会被一些不良企图的利益者利用,由于微博的动员能力的强大,会让很多利益企图者利用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在这方面的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移动新媒体已成为主流,用户对移动端的使用已经不仅仅的局限于旅行、休息等碎片时间内了,已经有一些工作平台也开始转移到这上面来了,涉及的方面也会更多,用户流量自然也就多了。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将会更加的广阔。譬如微博,已然成为生活必需的社交媒体类型。
参考文献:
[1]林刚.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2]黄传武.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