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一璋
1981年9月7日,麻院沟一户农家的小屋里,一个中年孕妇躺在炕上,她身旁坐着一个头发蓬松,脸上还有些许泥垢的汉子。但汉子并不在意这些,此时的他,正像摸宝贝一样慢慢抚摸着老婆的肚子,嘴里头还嘟囔着:“我的孩儿呀,咋就这个时分来,这马上要秋收了……”几个小时后,安静的夜晚被一声啼哭打破,我的父亲出生了。
时间一晃到了1990年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爷爷一家五口每人扛一把锄头在田间劳作,他们顶着太阳,挥汗如雨。小小的父亲,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黄土,想着每天吃的谷米窝窝,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读书来改变命运!
家里的經济条件不允许,但爷爷咬紧牙关,对孩子们说:“谁读书我供谁!”这更加坚定了父亲读书、跳出农门的决心。
父亲勤工俭学,考上了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医院上班。爷爷家总算有了一个吃公粮的人。父亲也尝到了读书带来的甜头。
上了班的父亲继续拿起课本,日夜苦读。几年以后,他获取了大学本科学历,调到县卫生局任职。
如今,父亲已经步入了中年,事业稳定,家庭幸福,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可是,父亲没有停下上进的脚步,他依旧每天学习,不断接收新知识,同时,他把“读书改变命运”的理念贯彻到了对我的教育中。他对我的学业关心至极,每天都要检查我的作业,督促我查漏补缺;他对我的功课是极其严厉的,就连写字都严格要求,如果一个字写不好,就让我练十几遍甚至更多……
父亲不善言辞,但他一心努力读书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经历令我佩服,他活到老学到老的读书态度深深影响着我,他对读书的敬畏之心也让我深受感动。父亲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在读书路上前进;父亲像一面旗帜,鼓舞我勇攀学习的高峰……
(陕西神木市第五中学)
点评
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从父亲出生写起,目的在于揭示当时大的社会环境以及父亲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来源。略写父亲努力读书的场景,详写父亲心底那份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我”的严格教育,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
(芦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