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巍
作为当前常用增产技术之一,种子包衣技术在我国各个地区均得到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种子包衣在玉米种植中应用的效果,本文以玉米种子为研究对象,并从玉米苗期效应、产量等方面进行种子包衣技术应用效果的具体阐述。
所谓种子包衣,是指在精选的玉米种子表面粘粘一层具备肥效、药效的种衣剂,然后将包衣完成的种子种植于土壤中。分析玉米种衣剂的成分构成,包括保水剂、杀菌剂、附着剂、微肥等成分,通过为玉米穿上“防护外衣”,来提升种子的成活率,在避免种子受到病虫害侵蚀的同时,为种子生长进行养分供给。现阶段常用种子包衣手段包括机械、人工包衣,针对人工包衣而言,是指农民将未包衣的种子利用水泥地搅拌、塑料袋包衣方法进行包衣处理;而针对机械包衣的应用主要是种子企业会采用大型机械在分装前进行种子的包衣处理。本文对种子包衣处理后的种植效果进行比对分析,具体结果如下显示。
一、材料方法
1、试验地点及其概况
共设试验点4个,分别为A示范点、B示范点、C示范点、D示范点。包衣示范点土质呈现为轻壤土和中壤土,便于田间排水灌溉作业的开展。所有示范点均施农家肥,控制其施肥量保持在每亩20车,控制碳铵的施撒量保持在每亩50kg,控制磷酸二胺的施撒量保持在每亩15~50kg。视情况开展全生育期追肥、灌溉作业,其中追肥频次为3次,肥料选用P2O5与N15,施肥量分别控制为6.6~6.69kg、5~20kg;灌溉作业频次为6~8次,最后各试点在同一时间段开展除草作业。
2、试验设计
(1)玉米品种:本试验选用玉米品种为掖单19号与掖单13号。
(2)种衣剂:本实验种衣剂选择种衣剂19号。
(3)同时,各个示范点玉米包衣处理效果与未包衣种子处理效果进行比对。
二、试验结果分析
1、种子苗期效应对比分析
(1)玉米发芽、出苗率比對分析
依据表1分析,掖单19号玉米包衣与未包衣的室内发芽率分别为96.6%、95.1%,掖单13号玉米种子包衣与未包衣的发芽率分别为96.5%、95.2%。相较于未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的掖单19号发芽率提高1.5%,包衣处理后的掖单13号发芽率提高13%;分析比对玉米出苗率,经包衣处理后的掖单19号、13号玉米出芽率均得到显著的提升,相较于未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处理后玉米出芽率分别提升10.4%、9.9%。经实地调查后发现,经包衣处理后的玉米种子,出苗整齐、叶色深、出苗壮硕。
(2)玉米种子防虫效果比对
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以实现对虫害的有效预防,显著降低地下害虫、雀鸟等对玉米种子造成的危害。依据表1分析,得出经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发生虫害率仅为1.06%、1.35%,相较于未经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防虫效果分别提升88.63%、86.27%。
2、玉米产量对比分析
依据表2分析,经包衣处理的掖单19号、13号平均产量分别为537.75kg与528.63kg,而未经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产量分别为511.62kg与508.6kg。进行掖单19号品种包衣与未包衣的比较,包衣后增长24.1kg。进行掖单13号品种包衣与未包衣处理的比较,包衣后增长20.03kg。
3、经济效益比对分析
包衣处理技术的应用具备经济性、安全性、便捷性、高效性等优势特点,实际血应用过程中,包衣处理的成本为0.8元/kg。以每亩地玉米种植量为2.5kg为基准,得出每亩地仅需对多投入2元。而经包衣处理后,玉米产量得到增长,以掖单19号为例,平均产量从511.65kg提升至535.75kg,增产24.1kg。以玉米价格1.1元/kg计算,每亩地增加收入26.51元,然后将包衣处理的成本剔除,最终每亩地净增加24.51元。
三、结论
依据对本试验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出:
1、经包衣处理后,可显著提升玉米的苗期效应。玉米的出芽率、出苗量均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玉米的防虫害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相较于常规玉米种子种植,经包衣后玉米防虫害效果提升至少86%。由此体现出,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提升种子成活率,并为玉米生长营造良好空间,生长出的幼苗具有根多、苗齐、苗壮等特点,为提升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2、利用包衣处理技术可促进农民增收。在玉米种子种植过程中,包衣处理技术应用具备效率高、低成本、省工等特点,无需过多的投入即可获取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刨除包衣成本后,每亩净增产值最低为24元。
(作者单位:15010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种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