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
【关键词】创伤骨科;临床护理;全方位护理
大多收治于创伤骨科的患者,其创伤的发生都是在突然、毫无防备之下而来,是一种负性的生活事件。因为创伤发生具有突然性、伤势严重的特点,所以患者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毫无防备,对有关治疗、康复也并不具备很正确的认识,这也会给其自身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1]。另外,由严重创伤所继发的身体器官器质性、功能性病变甚至残疾等,也都会直接降低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这些都不是仅靠手术或是药物治疗便可治愈的[2]。针对这一现状与认知,我们在对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提出采用较常规护理方法更全面、综合性的护理方法,旨在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上着手,通过全方位护理方法的实施,帮助患者尽量恢复身、心健康。
1.1临床资料
将150例收治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的创伤骨科患者(皆为胫骨骨折),按照随机奇数偶数法分成两组:参照组、干预组。分组之后,在参照组的75例患者当中,有男性40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自18岁~67岁、年龄均值是43.5±3.1岁,受伤至来院手术治疗时间2~7天,均值时间4.1±0.3天。致伤原因统计:有42例是交通伤,有15例是高处坠落伤,有8例是砸伤,另外10例是摔伤。其中39例是左侧伤、36例是右侧伤。在干预组的75例患者当中,有男性38例、女性37例,患者年龄自19岁~68岁、年龄均值是43.9±3.3岁,受伤至来院手术治疗时间2~5天,均值时间2.7±0.2天。致伤原因统计:有40例是交通伤,有14例是高处坠落伤,有11例是砸伤,另外10例是摔伤。其中40例是左侧伤、35例是右侧伤。两组在临床资料上的差异对比不存在很大差异(P>0.05)。
1.2护理方案
参照组沿用以临床采取的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准备、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等。干预组则另外采取全方位护理,根据治疗过程,将全方位护理分成术前、术中和术后几个阶段,另外再结合以不同阶段需求,辅以心理、身体锻炼等法,内容下述:
1.2.1手术前的护理
创伤早期,由于突然发生的特性和强烈的心理刺激,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等感。该阶段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能在最短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手术准备工作,而且还应以热情、耐心的态度,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合适的方法把手术准备的目的、手术治疗必要性和安全性告知给患者,讲解术中需患者配合的一些事项,使患者做到心理有数,缓解由于认知不良而产生的焦虑、紧张感。使患者的心情、精神都得到放松,以这样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手术,患者机体抵抗力也会更强、对手术的耐受性也会更高。
1.2.2手术中的护理
手术时因患者已麻醉,加之之前心理护理已经使患者做好了手术准备,所以无需太多心理上的护理。该阶段注重对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的要求,需要其动作快速、思维灵活、熟练掌握用药相关注意事项;对常规检查结果的正常范围了然于心;并严格按要求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技术;紧盯患者病情变化,按医嘱实施护理。
1.2.3手术后的护理
①心理:
患者入院便接受手术,术后清醒面对的同样是陌生的一切,而对医护人员的不熟悉,心理上产生的不舒适感也不利于其修养与后续治疗,所以在此阶段应做的是,通过热情、积极的沟通,消除患者对医院、医护工作者的恐惧感,告诉患者关于日常的一些注意事项,帮助其解决生活问题。
②饮食:
术后无论是针对患者的气血失和,还是身体康复,都需要予以充足的营养补充,所以饮食方面的护理非常重要,建议患者选择一些补气血的营养食物,强筋健骨、促进创伤更好的愈合。
③积极锻炼:
即使是对于需长时间卧床休养、恢复的严重创伤患者来说,也应该尽可能的在床上便开始做四肢、腹背肌肉的锻炼,以免肌肉发生萎缩和加重骨质疏松。
④环境:
为患者创造舒适、安心、安全的康复环境,可以通过播放舒缓音乐或是举办其它娱乐活动的方法,来舒缓患者焦虑的心绪,条件允许时,多带患者到室外晒太阳,一方面是能够放松心情,另一方面也能利用阳光补钙,使患者得到更快速的康复。
1.2.4院后指导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出院之后的继续治疗、用药和自我护理方法,针对性的制定家庭心理护理与功能康复锻炼计划,为其提供全面、系统、易懂的指导资料,保证患者院后仍然能够获得全方位的护理。
1.3统计指标
1.3.1关节功能
依据HSS评分量表,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总分值是100分,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之分[3]。
1.3.2心理情绪
于护理工作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价,评分值皆以50分为界,超过该值代表有焦虑、抑郁情绪,且分值越高表示不良情绪越严重[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于心理情绪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对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优良率等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假设检验标准为P=0.05,小于该值时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1对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康复效果优良率的统计
干预组患者的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92.0%要更高于参照组的69.3%(P<0.05),差异值统计学意义较大。表1。
2.2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
评价两组患者护理之前的SAS、SDS评分并未发现有很大差异(P>0.05),经护理后均有降低,同时干预组SAS、SDS评分值要更低于参照组(P<0.05),比值差异性极大。表2。
创伤患者多是由于突发性的事故而来院治疗,因创伤发生的并无防备,所以会对其身、心造成双重的打击。因此,在对这一类患者的诊疗上,除了准确诊断和及时对症治疗之外,开展全面、综合、高质量的护理工作非常有必要[5]。
全方位护理模式是基于对常规护理方法完善而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它的应用优势在于整体化、跨学科以及综合性高[6]。一方面,全方位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仅能指导医务工作者主动、有预见性的开展护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全面的护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改善其心理情绪、消除不良认知,从而提高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
本文对入组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法,结果提示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佳、心理状况良好。提示全方位护理确切能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康复、保证其良好的心理状态。之所以将心理情绪作为研究的重点,是因为创伤事发突然,患者多少都存在一定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这种情绪也是会影响到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所以,全方位护理将心理的护理也一并列为护理重点[7]。
通过上文研究:对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采取全方位护理方法,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病情康复,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刘影.疼痛护理干预创伤骨科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241.
[2]原巧玲,殷利晓,乔永平.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7):290-291.
[3]杨万翔,洪蝶,王威.骨科创伤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壇,2019,23(9):1241-1242.
[4]杜敏.预见性创伤护理在骨科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276-277.
[5]王丽梅.探索强化疼痛护理对重症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以及疼痛程度产生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5):63-65.
[6]徐玲君.疼痛护理管理在骨科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5):845-847.
[7]郝玲霞,黄利芳,杨兰芳.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疼痛管理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