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力:有个性的主持人

2020-09-02 07:20王诤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

王诤

“那个时候我总结说,主持人如果都是一杯白开水的话就都一样了,也可能有的人是一杯咖啡,他很浓烈,也可能是二锅头那样的烈酒,他说话那就是很辣的、很有劲的;也可能他是一杯果汁,甜甜的,或者是酸酸的,如果没有个人的魅力,这个主持人就没有活力。所以后来我就那样想,作为一个主持人,他必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这是沈力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就《为您服务》节目主持工作所做的思考。

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沈力,因病于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中国荧屏第一人”

沈力,原名沈立环,祖籍江苏苏州,1933年出生在泉城济南。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在文工团任演员,后调至解放军总政歌舞团。1957年,转业后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

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一路走来的齐越,曾长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几乎在新中国每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全国乃至于全世界都能听到齐越饱含爱国激情的声波。他是沈力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老师,也正是他,将沈立环这个名字改为“沈力”。

1958年5月1日19时整,北京上空出现了中国电视节目信号。北京仅有的50台电视接收机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以广播大楼模型为背景图案、上书“北京电视台”字样的电视画面。新华社为此发出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于5月1日开始实验广播。”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电视事业。作为北京电视台组建时便已入职的元老,沈力成为第一位电视播音员,亦被称作“中国荧屏第一人”。

“主持人要有个性”

多年的积淀,让沈力在50岁主持《为您服务》时有了新的思考和转变。由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历史工作坊出品,《<为您服务>与中国第一个节目主持人——沈力口述历史》一文中,沈力回忆说:“栏目主持人的新课题依然不好做,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去借鉴。”在她看来,“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具体工作是不一样的。主持人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习惯、自己的性格,也就是说——主持人要有个性。而播音员必须要忠实于稿件,必须要有很好的声音的表现力。”

在那篇口述中,沈力将《为您服务》的突破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过去都是我播你看,播什么看什么,《为您服务》是你要我播,这个供求关系就变了;第二个改变是心态和姿态。过去我们电视台播新闻,发布国家的号令,这种心态是居高临下的,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但《為您服务》不一样,它是和老百姓家家都有联系的,我们必须放下姿态,必须平等地和老百姓心对心地交流;第三个是语言,过去我们研习的就是书面语言,面对面的说话(方式)是不允许的,可是在《为您服务》里,你是要跟老百姓交流的,不可能都是书面语,要改变这种习惯就得从我做起;第四个改变就是互动。主要是通过信件,观众在信里无话不谈,什么都愿意说,非常热情,我就反馈老百姓的话。”

正是沈力等老一辈电视人将《为您服务》栏目的宗旨设定为“全心全意,为您服务”,这种耳目一新的改变让栏目很快得到观众认可和喜爱。用数字说话:仅1983年1月到5月,《为您服务》栏目就收到来自全国观众的1.3万封信;而6月仅一个月内,中央电视台共收到观众信件7248封,其中有3300多封都是寄给沈力的!

“她是第一个把调门给降下来的人”

1993年10月,已经离休的沈力再次被请回中央电视台,成为《夕阳红》栏目主持人。一开始,沈力也有疑惑,“60岁满脸褶子,观众还能认可我吗?”然而在短短半年之内,《夕阳红》就和名牌节目《东方时空》一起,成为央视白天收视率最高的栏目。彼时,距现今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尚有时日,《夕阳红》里沈力依旧延续朴实、亲切的主持风格,可以说,中国第一批电视观众就是在这位“知心大姐”的陪伴下走过来的。

曾在中央电视台担任主持人,后又在东方卫视担任新闻评论员的骆新,7月29日午间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回忆前辈沈力的贡献时,“她是第一个把调门给降下来的人。”骆新脱口而出,“虽然沈力老师曾经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主持人,但在做《为您服务》时,整个调门降了下来,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转变。”

(据“澎湃新闻”7.29)

猜你喜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变革中的责任与担当
人民广播在迭代中走向繁荣
于芳有声语言特点浅谈
中央电视台2016年海内外传播力影响力明显提升
央视官网从CNTV中剥离另立门户
著名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孙晓梅